正文 第23章 一幅畫的誕生和一位畫家的涅??(1 / 3)

他用每一筆畫的勾勒與落定,來抽絲剝繭並親臨其境地經曆著戰爭的槍林彈雨,和男人生命中的另一種飛揚。

當然,這幅畫必定與台兒莊有關。這幅畫是著名青年畫家,山東美術館館長徐青峰入選收藏中國美術館的力作《血戰台兒莊》。

倒回去8年前,當2005年的某一天,還在青島大學任教的“70後”畫家徐青峰偶爾得知,文化部宣傳部和財政部正在啟動國家重大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時,他立刻就萌動了參加的想法和衝動,並很快付諸行動。

我後來問過兩次這位也是因台兒莊才結識結緣的優秀畫家同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你會畫台兒莊這個選題?是因為你是山東人嗎?”我的提問也緣於全書我對自己的解答。就像我始終相信,我的果,是因為一年前北京南站偶然撞見的那次因。

第一次問是在初識之時的台兒莊的某家酒吧,歌聲人聲鼎沸,燈影人影迷離。徐青峰受邀剛參加完就在古城複興廣場舉辦的大戰75周年紀念晚會兼油畫捐贈儀式,和吳家哥哥李亮意興闌珊地一起過來。我們就此相識。

介紹後我們得知,他捐贈的就是當年入選被收藏的大型油畫《血戰台兒莊》的簽名複製品,是給台兒莊大戰紀念館的。酒吧太吵,徐青峰並沒有回答我也原本漫不經心的那個提問,但是送了我一本畫冊,又厚又重,他說,那是他畫《血戰台兒莊》油畫的全過程,那裏有我要的答案。

不過真的很抱歉。因為畫冊太厚重,第二天一早離開時,我把它臨時存放在了萬家大院前台,未能帶走,更未能細看。

這樣就有了兩個月後徐青峰來北京我們再見麵時的第二次再問。

後來我知道了,同樣的問題再問,可以明白我並沒有仔細看他送給我的那本畫冊,但徐青峰並未點破,他還是很有禮貌地再送了一次那本又厚又重的畫冊給我。

這一次,我用一個晚上的時間翻閱完了他用畫冊的方式記錄下來的油畫創作全過程,他的畫是《血戰台兒莊》,他給他自己的創作過程命名為“我的曆史思考”。

但是,我更願意為他人生中迄今為止最重要的這次創作經曆定義為我的題目,那就是“一幅畫的誕生和一位畫家的涅槃”。那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衝動。

讓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最大的動力,其實並不是那幅國家級收藏名畫的本身,而是一個出生於1972年,生長於和平繁榮年代,從未經曆甚至未遠聞過一絲一毫戰爭硝煙味道的青年藝術家,是如何在用筆象全景描繪並複述那場已是父輩以上的先輩所曆經的慘烈戰爭地經曆中,如何真正懂得了戰爭,如何精神洗禮,又如何心靈涅槃的。

徐青峰全部創作完這幅作品,前後曆時37個月,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吧,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他也在經曆一場戰爭,他用每一筆畫的勾勒與落定,來抽絲剝繭並親臨其境地經曆著戰爭的槍林彈雨和男人生命中的另一種飛揚。

我嚐試著還是用他在自己畫冊中的一些原話和原段落,來真實複原他經曆的這場“血戰”吧。我說過,這些,比油畫本身更感動我。

……

我們這一代人,是從小看著愛國主義戰爭影片長大的,這使得我們心中或多或少地有著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情結。像《小兵張嘎》、《洪湖赤衛隊》、《南征北戰》等電影都是百看不厭的經典,裏麵的台詞甚至都能大段背誦。後來學習美術專業之後,就總想有一天畫一張“打仗”的畫,來彌補自己沒當過兵的缺憾。

……

很多年看電影沒有哭過了,但因為創造這幅油畫而再看電影《血戰台兒莊》,卻讓我數度落淚。一次是看到孫連仲給敢死隊訓話並發銀元時,大刀隊長說:“我們連命都不要了,還要這些大洋幹什麼!”然後大家紛紛把大洋拋撒在地。那種舍生取義的氣血和大義凜然的豪邁,完全超越了利益的糾葛,瞬間將人的情感掬起、擊垮。我禁不住鼻子一陣酸,聚在眼眸中的淚水奔湧而出。還有一幕是負責據守莊內的池峰城師長遇到戰場上抬下來傷兵的場麵。傷兵一見池師長,下意識地舉手敬禮,那是一隻少了好幾根手指的手,卻依然在費力地要打出一個標準的軍禮。當池峰城大聲斥問“營長在哪裏?其他人在哪裏”時,回答是:“都在這兒了!”整整一個營的兵力在搖動的鏡頭裏隻剩下七八個人。看到這裏,淚水再一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