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二 腫瘤疾病藥膳治療常用食物(1 / 3)

冬瓜

為葫蘆科植物冬瓜13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的果實。全國各地均栽培。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摘。又有“白冬瓜”、“白瓜”、“東瓜”、“忱瓜”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淡,涼。入肺、大小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水,消痰,清熱,解毒。治水腫,脹滿,腳氣,淋病,痰吼,咳喘,暑熱煩悶,消渴,瀉痢,癰腫,痔漏,解魚毒,酒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0~120克;煨熟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禁忌】虛寒腎冷,久病滑泄者忌食。

【成分與藥理】冬瓜每500克含蛋白質1.5克,糖8克,粗纖維15克,灰分1.1克,鈣72毫克,磷45毫克,鐵1.1毫克及多種維生素等。

小麥

為禾本科植物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的種子或其麵粉。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歸經】甘、涼。入心、脾、腎經。

【功能主治】養心,益腎,除熱,止渴。治髒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小麥煎湯,50~100克;或煮粥。小麥麵冷水調服或炒黃溫水調服。外用:小麥炒黑研末調敷。小麥麵幹撒或炒黃調敷。

【禁忌】《本草綱目》:“小麥麵畏漢椒、蘿菔。”

【成分與藥理】種子含澱粉53%~70%,蛋白質約11%,糖類2%~7%,糊精2%~10%,脂肪約1.6%,粗纖維約2%。尚含少量穀甾醇、卵磷脂、精氨酸、澱粉酶、麥芽糖酶、蛋白酶及微量維生素E等。麥胚含植物凝集素。

木耳

為木耳科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ex Hook.)Un-derw的子實體。寄生於陰濕、腐朽的樹幹上。可人工栽培。夏、秋季采收,曬幹。另有“黑木耳”、“耳子”、“雲耳”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平。入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治腸風,血痢,血淋,崩漏,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50克;或研末服。

【禁忌】《藥性切用》:“大便不實者忌。”

【成分與藥理】木耳每500克含蛋白質53克,脂肪1克,糖類325克,粗纖維35克,鈣1785毫克,磷1005毫克,鐵925毫克,胡蘿卜素0.15毫克,硫胺素0.75毫克,核黃素2.75毫克,尼克酸13.5毫克。糖類成分中主要有甘露聚糖(甘露糖、葡萄糖、木糖、葡糖醛酸等等)。尚含卵磷脂、腦磷脂、鞘磷脂、麥角甾醇。①用於創麵肉芽過剩。②日本的一項試驗報告指出:木耳有一定的抗癌活性。體外試驗苫蓋木耳對腫瘤細胞生長抑製率為42.6%。③江蘇啟東肝癌研究所以木耳(槐耳)浸膏製成的衝劑,用於癌臨床,有較好的療效。浸膏主要成分為多糖蛋白,含量約45%。對小鼠肉瘤S-180抑製率為40%~50%。單用衝劑治療25例原發性Ⅱ期肝癌,結果治後,年生存率33%;合並化療治療22例,治後,年生存率22.6%。單用本品組和合並組治後1年生存率比較,兩組差異顯著(P<0.05)。④以槐耳提取物對小鼠皮下移植的腹水型肝癌和肉瘤S-180抑瘤率分別為51%和46.3%。對帶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細胞有激活作用,且能增強其吞噬功能,可見瘤細胞核分裂相明顯少於對照組(P<0.01),瘤組織嚴重侵犯周圍組織者很少,瘤內及瘤周圍有較多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包繞。表明對腹水型肝癌和S-180的細胞分裂,浸潤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治療組小鼠巨噬細胞數和酶活性各時相均高於對照組,脾巨噬細胞的變化與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數的增加相一致,並能促進脾髒發生中心增大,嗜派洛寧細胞增多,從而提高了帶瘤小鼠的免疫力。臨床上以本品煎服治療食管癌、子宮頸癌均獲得一定療效。⑤癌症的病因病機之一是癌病人血循環處於高凝狀態,癌細胞周圍有大量纖維蛋白堆集。而黑木耳可抑製血小板凝集,對正常人及腦血栓形成患者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效果可長達12小時以上。把黑木耳煮提1小時,濃縮為0.1克/ml進行試驗,不但表明對體液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而且可抑製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凝集。這些作用對癌症患者的治療有益。

牛肉

為牛科動物黃牛t30s taurus dcrmesticus Gmelin及水牛Bubalusbubalis L.的肉。全國各地均有飼養,以南方水稻地區為多。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胃經。

【功能主治】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治虛損羸瘦,消渴,脾弱不運,痞積,水腫,腰膝酸軟。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煎汁或入丸劑。

【成分與藥理】牛肉的化學組成因牛的種類、性別、年齡、生長地區、飼養方法、營養狀況、體軀部位等而不同,其成分含率差距可以很大。大體上,每100克(食部)含蛋白質20.1克,脂肪10.2克;維生素B10.07毫克,維生素B20.15毫克,鈣7毫克,磷170毫克,鐵0.90毫克。牛肉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故其營養價值甚高。特殊成分為肌酸、黃嘌呤、次黃質、牛磺酸。①美國營養學家M. E.恩斯明認為:牛肉製品為生長、發育提供了重要的營養物質,並能早期增強軀體抵抗疾病及預防疾病的能力。瘦牛肉對病人或施行過手術人在血量恢複、組織修複和傷、愈合是特別適宜的。②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科學家在油炸牛肉排中分離並鑒定出一種癌抑製物,該化合物係共軛型亞油酸。它的出現是由於加工過程中脂肪和蛋白質之間化學反應的結果。實驗表明,此種物質可有效地預防小鼠皮膚癌和胃癌。③牛肉中的共軛型亞油酸可以直接被細胞吸收而抑製癌細胞生成,就其機理而言,在諸多的抗致癌物中,是獨一無二的。

牛奶

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自然乳汁。

【性味歸經】甘、平。入心、肺經。

【功能主治】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治虛弱勞損,反胃噎膈,消渴,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煮沸。

【禁忌】脾胃虛寒作痛,中有痰濕積飲者慎服。

【成分與藥理】化學組成因牛的種類、年齡、飼養方法、采乳時間、生活及健康狀況、氣溫的不同而異。據分析,每100克牛乳約含水分87克,蛋白質3.1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6克,灰分0.7克;鈣120毫克,磷90毫克,鐵0.1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13毫克,尼克酸0.2毫克,抗壞血酸1毫克,維生素A 140單位。據美國《食物學營養百科全書》記載牛奶的成分如下:總糖分4.66克,脂肪3.34克,蛋白質3.29克,維生素A126IU,維生素C 0.94毫克、維生素B12 0.357毫克、維生素B60.042毫克,核黃素0.162毫克,鐵0.05毫克、鋅0.38毫克,膽固醇14毫克。①日本雪印乳業公司從牛奶中大量提取生理活性物質唾液酸,用於製備抗癌劑和神經激活劑的醫藥原料。②英國《柳葉刀》醫學雜誌建議成年人每天應喝一些脫脂牛奶。牛奶裏的鈣能幫助成年人預防大腸癌。美國紐約癌症醫療中心對10位長期吃高脂肪食物和有腸癌病史的人進行了試驗:每天給他們吃1.2克鈣來中和膽汁酸,兩三個月發現癌細胞數量明顯減少。所以專家們建議每天最好喝1.1升的脫脂牛奶。③《唐本草》雲:“牛乳性平,生飲令人利;熱飲令口幹,微似溫。”故使用時注意。

牛肝

為牛科動物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rndin及水牛Bubalusbubalis L.的肝髒。

【性味歸經】甘、平。

【功能主治】養血,補肝,明目。治血虛萎黃,虛勞羸瘦,青盲,雀目。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入丸、散。

【成分與藥理】每100克含水分69克,蛋白質18.9克,碳水化合物9克,脂肪2.6克,灰分0.9克,以及鈣13毫克,磷400毫克,鐵9毫克,硫胺素0.39毫克,核黃素2.3毫克,尼克酸16.2毫克,抗壞血酸18毫克,維生素A 18300單位。此外,還含各種酶、磷脂、高度不飽和脂肪乳廿碳四烯酸、膽甾醇,以及肝糖元等。①日本由旭玻璃公司中央研究所主任研究員熊穀博道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成功地從牛的肝髒中提取了具有抑製癌細胞轉移作用的物質——控製癌細胞滲透基因。癌細胞轉移的方法之一是滲透,即從癌細胞組織中分離出來的癌細胞,滲透到內髒器官和血管的細胞中,再進入血管裏,隨著血液流入其他內髒器官,實行轉移。熊合等人,將50kg(相當於5頭牛)正常的牛肝髒搗碎,經過各種處理,成功地提取了有抑製癌細胞滲透作用的物質。這種物質包括兩種連接著氨基酸的肽。在試管內的實驗表明:這些肽能強有力地抑製癌細胞向正常細胞的滲透。②因發現維生素C而獲得諾貝爾獎的聖A·喬治說:他以肝提取物飼養小鼠,具有對抗癌症的驚人能力。這種物質被命名為“抗增殖物”。即使肝中並不含某種特殊成分,它仍然是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益於抑製癌症的物質的一個寶庫。肝浸膏或肝片劑,含有全部或幾乎全部鮮肝的抗癌有效成分。③由於其含豐富的維生素A,故可預防腫瘤。

牛骨

為牛科動物黃牛Bostaurus dornesticus Gmelin及水牛Bubalusbubalis L.的骨及軟骨。

【性味歸經】《本草綱目》:“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抗癌滋補。

【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入散劑。外用:燒存性調敷。

【成分與藥理】軟骨中已分離出一種具有抗癌作用的肽類成分。其他成分以無機物為主,其中磷酸鈣約占86%,磷酸為10%,其他鈣鹽約7%,氯約0.7%,氟約0.3%。其所含的骨膠原類似皮膚中的膠原,與水共煮,可生成明膠。牛骨的脂肪含量約為12%~20%。其骨髓中脂肪含量高達95.8%,主要由月桂酸、肉豆蔻酸、十四碳烯酸等組成。①症見腰膝酸軟的腫瘤患者均可應用。②本品燒成灰內服可治水穀痢疾。③外敷可治鼻中生瘡及出血不止等症。④日本“味之素”株式會社在1982年通過大量實驗,以牛軟骨(尤其是胎牛軟骨)為原料,以水提取。提取液再用丙酮沉澱處理,分離出具有抑製膠原酶活性的物質,該物質具有明顯的治癌作用,屬於一種肽類。經常飲用牛軟骨烹調的膳食,甚有益處。⑤尚有報告,羊或牛的脛骨製成的粥,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再生不良性障礙貧血有效。這對腫瘤病人的血小板減少也可應用。⑥意大利科學家發現小牛胸腺中也含有具抗癌活性的肽。以這種物質治療癌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200餘例,顯示了較好的療效。可使相當部分的病例白細胞數保持正常,而且對癌症既有治療作用,又有預防作用。

甘薯

為薯蕷科植物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的塊莖。我國南方有栽培。另有“山薯”、“甘”等別稱。

【性味歸經】《本草綱目》:“甘,平,無毒。”入脾、腎經。

【功能主治】《本草綱目》:“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功同薯蕷。”

【成分與藥理】每100克中可產熱量502.2焦耳(120大卡),含蛋白質2.3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9克%,粗纖維0.5克%,胡蘿卜素1.31毫克%,硫胺素0.12毫克%,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0.5毫克%,抗壞血酸30毫克%;灰分0.9克%,鈣18毫克%,磷20毫克%,鐵0.4毫克%。①日本癌防研究所實驗表明,生甘薯和熟甘薯對癌細胞均有抑製作用,前者抑製率為94.4%,後者為98.7%。②費城醫學院從紅薯中分離出一種稱為DIqEA的物質。對移植癌細胞的小鼠注射DHEA,結果小鼠的乳癌和結腸癌均消失;且使小鼠的壽命延長了30%。

絲瓜

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或粵絲瓜Luffa acutangula Roxb的鮮嫩果實;或霜後幹枯的老熟果實。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粵絲瓜栽培於廣東及廣西等地。嫩絲瓜於夏、秋間采摘。老絲瓜須於秋後采收。

【性味歸經】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涼血,解毒。治熱病身熱煩渴,痰喘咳嗽,腸風痔漏,崩帶,血淋,療瘡,乳汁不通,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25克(鮮者100~200克);或燒灰研末。外用:搗汁塗或研末調敷。

【禁忌】《滇南本草》:“不宜多食,損命門相火,令人倒陽不舉。”《本經逢原》:“絲瓜嫩者寒滑,多食瀉人。”

【成分與藥理】絲瓜的果實含皂甙、絲瓜苦味質、多量黏液與瓜氨酸。絲瓜的汁液含皂甙,黏液,木聚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C、B。粵絲瓜全植物有殺昆蟲作用。

茄子

為茄科植物茄Solanum melonger L.的果實。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夏、秋果熟時采收。另有“昆侖瓜”、“吊菜子”、“矮瓜”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涼。入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活血,止痛,消腫。治腸風下血,熱毒瘡癰,皮膚潰瘍。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內服:入丸、散或泡酒。

【成分與藥理】含胡蘆巴堿、水蘇堿、龍葵堿、膽堿等多種生物堿。種子中含龍葵堿最高,達1.2%~1.5%。尚含有一定量的鐵和鉀。①印度從茄屬植物中研製出一種對骨、唇、子宮癌有效的藥物。66名病人接受了治療,取得顯著療效。②食用茄子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消化道運動增強,所以對癌症胃弱者更為合適。

苦瓜

為葫蘆科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untial.的果實。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後采取,切片曬幹或鮮用。另有“涼瓜”、“癩瓜”、“癩葡萄”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脾、胃經。

【功能主治】清暑滌熱,明目,解毒。治熱病煩渴引飲,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癰腫丹毒,惡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5克;或煆存性研末。外用:搗敷。

【禁忌】《滇南本草》:“脾胃虛寒者,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成分與藥理】果實含苦瓜甙,是β-穀甾醇-β-D-葡萄糖甙和5,25-豆甾二烯醇-3-葡萄糖甙的等分子混合物。尚含5-羥色胺和多種氨基酸如穀氨酸、丙氨酸、β-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α-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果膠。①降血糖作用。②苦瓜汁中含有奎寧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以刺激體內免疫係統,臨床上對淋巴肉瘤和白血病有效。③苦瓜素體外實驗,在50μg/ml濃度時,使人的舌、喉、口腔底部、鼻咽部癌細胞及大鼠肝細胞癌H35、小鼠黑色素瘤B16生長完全受到抑製。苦瓜素對B16和人絨毛膜癌JAr最敏感,與正常的成纖細胞比較至少敏感20倍。④台灣台大醫學院經過多次實驗,從苦瓜種子裏,成功地提煉出一種胰蛋白酶抑製劑,應用在癌症治療上,效果顯著。這種抑製劑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類,它可以抑製癌細胞所分泌出來的蛋白酶,以阻止惡性組織的擴大,遏阻惡性腫瘤的生長。⑤臨床上以苦瓜全植株的浸出液給一位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可使血紅蛋白明顯增加;在實驗動物和試管中,確認可以抑製腫瘤細胞的生長。⑥新近的研究表明,苦瓜子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明顯的鎮痛效果。這對於癌性疼痛的治療有實際意義。

李子

為薔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果實。生於山溝路旁或灌木林內,常栽培於庭園。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另有“李實”、“嘉慶子”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醇,平。《本草求真》:“入肝、胃。”

【功能主治】清肝滌熱,生津,利水。治虛勞骨蒸,消渴,腹水。

【用法用量】內服:生食或搗汁。

【禁忌】不可多食,令人虛。

【成分與藥理】果肉中含較豐富的抗壞血酸、天門冬素、穀酰胺、絲氨酸、甘氨酸等。日本研究發現中國野生李子的果汁能抑製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此作用經抗壞血酸酶分解後仍然存在,表明不是維生素C所致。經分析是一種3-羥基-2櫻桃酮的作用結果。

旱芹

為傘形科植物旱芹Apium gravelens L. var dulce DC.的全草。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另有“芹菜”、“香芹”、“藥芹”、“野芹”、“蒲芹”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苦,微寒。《本草撮要》:“入足陽明、厥陰經。”

【功能主治】平肝清熱,祛風利濕。治高血壓病,眩暈頭痛,麵紅目赤,血淋,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5克(鮮者50~100克);搗汁或入丸劑。外用:搗敷。

【禁忌】《生草藥性備要》:“生疥癩人勿服。”

【成分與藥理】莖葉含芹菜甙、佛手柑內酯、揮發油、有機酸、胡蘿卜素、維生素C、糖類等。①降壓作用。②從芹菜子中分離出一種堿性成分,對動物有鎮靜作用,能加強戊巴比妥的麻醉作用。③芹菜種子提取物對已孕及未孕子宮有收縮作用,可用於痛經。④常吃芹菜有預防結腸癌的效果。因為芹菜是高纖維食物,它經腸內消化作用產生一種木質素或腸內脂的物質。這類物質是一種抗氧化劑,高濃度時可抑製腸內細菌產生的致癌物質。它還可以加快糞便在腸內的運轉時間,減少致癌物與結腸黏膜的接觸。⑤日本在歐芹中發現了高效抗癌物,體外實驗對癌細胞抑製率達83.7%,高於同批試驗的人參組(60.8%)。

蘆筍

為禾本科植物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嫩苗。生長於河流、池沼岸邊淺水中。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春、夏挖取。另有“蘆尖”等別稱。

【性味歸經】味甘而苦,性涼。入腎、肺經。

【功能主治】治熱病口渴,淋病,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禁忌】寧原《食鑒本草》:“忌巴豆。”

【成分與藥理】蘆葦含纖維素48%~54%,木質素約18.2%、木聚糖約12.4%、灰分2.8%。多糖水解產生D-木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兩種糖醛酸。另含多量維生素B1、B2及C,以及苜蓿素。蘆筍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都低,但一杯(240ml)蘆筍湯所含蛋白質(3~6克)比一杯玉米麵粥(2.6克)或一杯大米粥(3~5克)的蛋白質要高。①美國預防醫學博士G. E.伯克利曾在一本書中寫道:“數年前,匹茲堡的一位名叫理查德. R. 文塞爾的牙醫聲稱,他因食用蘆筍而治愈了自己的眼癌以及何傑金病(一種淋巴腺癌)。②美國《讓我們活下去》刊物(1974年2期)上,介紹了“國際癌症病友協會”,在該會的一張通報中提到:有60位病人因接受蘆筍治療而恢複了健康,病人一般在2~4周後開始感到好轉。研究證明,蘆筍幾乎對所有類型的癌症都有療效,隻有接受過芥子氣化療的病人例外。該組織還提醒人們:蘆筍不應當生食,也不要存放一周以上再吃。重要的是,在治療過程中不得中斷。③我國河南醫科大學對蘆筍作了精密的科學研究,發現蘆筍口服液及其飲料中含豐富的鉀(1.35mg/100g),多種微量元素和豐富的氨基酸。口服液和飲料對食管癌ECa-109細胞有強抑製作用,抑製率分別為60.9%和69.4%(對照組為環磷酰胺,抑製率62.4%);實驗濃度為0.1ml時抑癌效果最好。④Stat等人從其食物部分分離出的一些皂甙類化合物,體外實驗表明,這些化合物對P-388白血病細胞有較明顯的抑製作用。⑤漳州市常山華僑農場的歸僑黃某在肝癌擴散後,每天吃415克一罐的蘆筍,合並化療。3個月後,肝部腫塊開始明顯縮小,最後消失,恢複健康。”

麥麩

為禾本科植物小麥Triticum aestirum L.、燕麥Bromusjapon-icus Th.種子磨粉後篩下的種皮。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歸經】甘,涼。入大腸經。

【功能主治】益氣通便,止汗鎮痛。凡癌症患者症見大便秘結、虛熱盜汗、風濕痹痛均可用之。

【成分與藥理】含纖維素、礦物質、多糖等。①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食用麥麩含量豐富的食品可使結腸、直腸癌細胞的生長變緩,從而降低腸癌的發病率。研究人員對17位腸癌的病人做了試驗,讓他們在2個月內每天食用半杯含麥麩豐富的穀物。在此之間,給病人分別作了直腸黏膜活組織檢查,觀察癌細胞的繁殖速度。結果表明:隨著麥麩的食物,癌細胞的生長速度下降了22%。②給剛斷奶的F334大鼠喂含15%麥麩的食餌,7周後每周皮下注入致癌劑3,2′-二甲基-4氧基二苯(DMAB),20周後處死動物進行病理檢查。結果:麥麩組無論結腸癌或大腸癌發生率以及帶瘤動物腫瘤數均較對照組為低。③美國保健基金會認為,富含麥麩的飲食可降低絕經期前婦女的雌激素(ETG)含量,從而減少發生乳癌的危險性。他們觀察的62名絕經期前的婦女,每日吃3~4個麥麩鬆餅,但脂肪攝入量不減,持續2個月,結果血中ETG含量下降。他們認為麥麩纖維之所以有此作用,是通過減少腸道細菌數量而產生的。這些細菌能以化學的方式改變ETG成為能再進入血循環的形式。另一項研究也發現高麥麩飲食能減少大鼠乳癌的發生。大鼠進食麥麩後從腸道吸收的ETG量減少。④澳大利亞醫學人士在臨床上用麥麩皮治療腸癌,連服3個月,有的病人確實恢複了健康。

豆腐

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種子的加工製成品。

【性味歸經】甘,涼。入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治赤眼、消渴、休息痢、解硫黃、燒酒毒。癌症患者肺熱咳痰,胃火上蒸,小便不利或體質虛弱等均可用之。

【成分與藥理】普通豆腐每100克可供熱量58大卡,含蛋白質6.0%,脂質3.5%,糖質1.9%,鈣120毫克,鈉5毫克,磷86毫克,鐵1.4毫克,維生素B1和B2均為0.02毫克,菸堿酸0.4毫克。而凍豆腐分別為436大卡,蛋白質53.4克,脂質26.4克,糖質7.0克,鈣590毫克,鈉18毫克,磷710毫克,鐵9.4毫克等。其蛋白質可消化率達90%以上。①豆腐中的蛋白質可降低亞硝胺的形成,增加損傷的胃組織修複能力,從而減少胃癌的發生。②豆腐中至少含有抑製兩種癌細胞株的物質,確對胃癌有預防作用。

豆油

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77la32(L.)Merr.的種子所榨取之脂肪油。

【性味歸經】《本草綱目》:“辛甘,熱,微毒。”《隨息居飲食譜》:“甘辛,溫。”

【功能主治】驅蟲,潤腸。治腸道梗阻,大便秘結不通。

【用法用量】內服:燉溫飲,50~100克。外用:塗患處或調藥。

【成分與藥理】豆油含有脂肪酸,脂肪酸中,有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前者主要是硬脂酸和棕櫚酸,後者主要是亞油酸、油酸和亞麻酸;還含有磷脂。豆油還含有甾醇、β-胡蘿卜素0.04~0.2毫克%、維生素E 90~110毫克/100、環木波蘿烯醇和角鯊烯。

花椒

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nylum bungeanum Maxim的果實。野生於路旁、山坡的灌木叢中,或為栽培。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夏、秋季果實成熟後,剪取果枝,曬幹,除淨枝葉雜質,分出種子(椒目),取用果皮。另有“大椒”、“川椒”、“蜀椒”、“巴椒”、“漢椒”等別稱。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入脾、肺、腎經。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魚腥毒。治飲食停飲,心腹冷痛,嘔吐,臆呃,咳嗽氣逆,風寒濕痹,泄瀉,痢疾,疝痛,齒痛,蛔蟲痛,蟯蟲痛,陰癢,瘡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禁忌】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

【成分與藥理】主要為揮發油。揮發油的組成有牻牛醇、檸檬烯、枯醇等。①驅蟲作用。②抗菌作用在試管內對炭疽杆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杆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宋內痢疾杆菌、傷寒杆菌、綠膿杆菌和部分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日本東邦大學和東京都衛生研究所研究了138種生藥的抗致癌黴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發現花椒對黃曲黴菌抑製率為49%,對黃曲黴菌毒素B1抑製率為81%,對雜色曲黴菌抑製率為83%,對小梗囊胞菌素抑製率為100%,有效成分為牻牛兒醇。

白菜

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菜(青菜)Brassia chinensisl. 、結球白菜(大白菜)B. pekinensis R. m地上部分。

【性味歸經】甘,平。入腸、胃經。

【功能主治】解熱除煩,通利腸胃。凡癌症患者症見痰多、咳嗽,小便不利,大便燥結,發熱口渴等均可用之。

【禁忌】《本草綱目》:“氣虛胃冷,多食,惡心吐沫。”

【成分與藥理】青菜(小白菜)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1克,脂肪0.1克,糖類2克,粗纖維0.4克,鈣86毫克,磷27毫克,鐵1.2毫克,胡蘿卜素1.03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08毫克,尼克酸0.6毫克,抗壞血酸36毫克。大白菜成分與小白菜相似,但抗壞血酸含量較低(24毫克),磷較高(42毫克)。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為二巰基硫化物和吲哚-3-甲醇類化合物。①英國《星期日獨立報》報道:美國紐約激素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每10萬名婦女中,年乳腺癌的發病率為:中國9人,日本21人,北歐84人,美國91人。中國人和日本人發病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膳食中經常有白菜。他們通過實驗證實,白菜除了多種營養物質之外,其活性成分吲哚-3-甲醇能幫助體內分解與乳腺癌發生相關的雌激素。每棵白菜(幹品)含量約為1%。如果婦女每天吃500克左右的白菜,就能獲得500毫克的這種物質,它可使雌激素分解酶增加,所以乳腺癌發生率就減少。②一杯熟的大白菜幾乎可提供一杯牛奶一樣多的鈣。由於中國人食用乳製品遠比西方少,所以他們通過食用足量的大白菜便可獲得必需的鈣。而缺鈣正是某些腫瘤發生的條件之一。

卷心菜

為十字花科植物甘藍Brassica oleracca L. Var. capzata L.的莖葉。另有“洋白菜”、“包心菜”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平。入心、腎經。

【功能主治】補腎健腦,通利五髒。治嗜睡,乏力,關節不利,胃部潰瘍,黃疸。

【用法用量】做菜食用。

【成分與藥理】含葡萄糖芸苔素、吲哚-3-乙醛、黃酮醇、花白甙、綠原酸、維生素U和抗甲狀腺物質。後者在烹調加熱過程中即可消失。各種甘藍均是鉀的良好來源。花莖甘藍尚含極豐富的維生素A、鈣和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係Bueding教授研究發現甘藍、圓白菜、菜花中含有若幹個二巰基硫化物,這種物質使實驗鼠免受放射的副作用以及四氯化碳和乙酰氨基酚的有害作用。研究表明這類蔬菜可以通過限製放、化療的毒、副作用達到保護病人的目的。

杏仁

為薔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或山杏P. armeniaca L. var. ansu Mauim.等味苦的幹燥種子。野生或栽培。夏季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肉及核殼,取種仁,晾幹。另有“杏核仁”、“杏子”、“苦杏仁”、“杏梅仁”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溫,有毒。入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潤腸。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禁忌】陰虛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苦杏仁甙約3%,即所謂的維生素B17;扁桃甙、蛋白質和各種遊離氨基酸等。苦杏仁甙受杏仁中的苦杏仁酶及櫻葉酶等酶的水解,依次生成野櫻皮甙和扁桃腈,再分解生成苯甲醛和有毒的氫氰酸。①鎮靜作用。②降壓作用。③杏仁的熱水提取物體外實驗,對人子宮頸癌細胞JTC26抑製率為50%~70%。④苦杏仁甙屬於芳香族氰甙化合物,臨床上已用於癌治療。美國芝加哥洛約核大學生物係H、曼納教授以108隻乳癌小鼠作試驗。其中21隻不予治療,任由它發展,另84隻使用苦杏仁甙及營養食料喂飼,結果沒吃藥的小鼠,乳房腫瘤繼續增大;受藥物治療的一組,75隻小鼠症狀完全消失,另9隻腫瘤也局部有消散的跡象。⑤杏仁的幹燥粉末對致癌性真菌黃曲黴菌,雜色黴菌及其毒素黃曲黴菌素B1、小梗囊胞菌素的抑製率均為100%。是受檢的138種天然藥物中活性最高的。經化學分析和反複鑒定,確認杏仁中這種有效成分為苯甲醛。這種物質有明顯的苦杏仁氣味,稍能溶於水。

山楂

為薔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野山楂C. cuneata s. et Z.等同屬山楂的果實。生於荒山坡、溪邊、路邊疏林及灌叢中。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另有“酸查”、“山裏紅果”、“酸梅子”等別稱。

【性味歸經】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消食積,散淤血,驅絛蟲。治肉積,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後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禁忌】脾胃虛弱者慎服。

【成分與藥理】山裏紅果實中含酒石酸、檸檬酸、山楂酸、黃酮類、內酯、糖類及甙類。野山楂果實中含檸檬酸、蘋果酸、山楂酸、鞣質、皂甙、果糖、維生素C、蛋白質及脂肪等。①降壓作用。②助消化作用。③強心、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脈血流量、降血脂作用。④抗菌作用對痢疾杆菌及大腸杆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⑤山楂提取物體內試驗,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有明顯抑製作用。生山楂核提取液對子宮頸癌JTC-26抑製率達70%。

胡蘿卜

為傘形科植物胡蘿卜Daucus carota L. var. satira DC.的根。

【性味歸經】甘,平。入肺、脾經。

【功能主治】健脾化滯,暖腎壯陽。治消化不良,久痢,咳嗽,下焦寒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生食或煮食。

【成分與藥理】含α-、β-、ε-胡蘿卜素、番茄烴、維生素B1、B2,綠原酸、咖啡酸、沒食子酸等。據美國介紹:極大多數品種的胡蘿卜水含量高,熱量低,然而它們是維生素A的優良來源(每百克含3.5盎司的維生素A),是成年人規定日推薦量的2倍還多。①日本九州大學農學係副教授村上浩紀等通過動物實驗,發現胡蘿卜、白蘿卜中的木質素,有提高免疫能力,間接地消滅癌細胞的功能。實驗證實,木質素可以把巨噬細胞的活力提高2~3倍,對吞噬癌細胞有直接的作用。②胡蘿卜素能夠緩解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這是美國生物化學家賽福特A·通過實驗後做出的結論。他對患了癌症的小鼠進行化療,然後再加胡蘿卜素飼養,結果發現化療後產生的副作用明顯的緩解。這時再增大化療藥用量,再配合放療,並同時給予胡蘿卜素,結果小鼠體內的癌腫全部消失。治療停止14個月後,92%的小鼠沒有再複發腫瘤。因此,他建議接受癌化療者不妨多食一些胡蘿卜,以減少化療後所產生的副作用。③據估計,在1989年有1萬多名美國人死於頭頸部癌症(包括口腔、唇、舌、咽和喉的癌症)。亞利桑那大學癌症中心的力口雷沃爾H·博士報告,吃胡蘿卜可預防頭頸部癌症。這是因為β-胡蘿卜素在體內轉化為抗癌的維生素A的緣故。他給25名癌前變口腔黏膜白斑患者每天吃30毫克β-胡蘿卜素,約等於吃4~6個胡蘿卜。結果發現70%以上的病人黏膜白斑減少或消失。④美國休斯敦流行病學教授R. B. Sheke Ue在分析了1960名中年男子24年的資料,發現很少甚至從來不吃富含β-胡蘿卜素食物的男子發生肺癌的危險性增加48%。芝加哥諾思維斯坦大學的J斯塔姆拉·教授等對2107名男性進行19年的流行病學調查,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一般而言,短日攝取113克熟胡蘿卜就可減少癌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