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一 腫瘤疾病藥膳治療常用中藥(1 / 3)

丁香

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aromaticum(L.)Merr. etperry的花蕾。分布於馬來群島及非洲,我國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間,花蕾由青轉為鮮紅色時采收,采下後除去花梗,曬幹。另有“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等別稱。

【性味歸經】辛,溫。入胃、脾、腎經。

【功能主治】溫中,暖腎,降逆。治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禁忌】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花蕾含揮發細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石竹烯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楊酸甲酯、葎草烯、苯甲醛、苄醇、間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α-衣蘭烯等。也有野生品種中不含丁香油酚,而含丁香酮和香櫻桃素。①抗菌作用。含有1%濃度的丁香的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濃度的丁香煎劑的沙伯氏培養基,對許蘭黃癬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均有抑製作用。較高濃度時對新型隱球菌也有抑製作用。煎劑,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及白喉、變形、綠膿、大腸、痢疾、傷寒等杆菌均有抑製作用,丁香油和丁香油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痢疾(誌賀氏)、大腸、變形、結核等杆菌均有抑菌作用。②驅蟲作用。③健胃作用。④止牙痛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齲齒腔,破壞其神經,從而減輕牙痛。

人參

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rax ginseng C. A. Mey.的根。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遼寧和吉林有大量栽培。園參:9~10月間采挖生長6年以上的人參;野山參:5~9月間采挖。又有“人銜”、“鬼蓋”、“土精草”、“神草”、“黃參”、“血參”、“地精”、“孩兒參”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微苦,溫。入脾、肺經。

【功能主治】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複,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15克,大劑0.3~1兩;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實證、熱證忌服。

【成分與藥理】根含人參皂甙Ⅰ~Ⅵ等,依其甙元分2類,人參皂甙Ⅰ~Ⅲ分出的甙元為人參三醇,人參皂甙Ⅰ~Ⅵ分出的甙元為人參二醇。地上部分含廿九烷、1~廿八醇和β-穀甾醇;又含皂甙,水解則生人參二醇、人參三醇和齊墩果酸。莖葉和根的皂甙成分基本相同。莖葉還含黃酮類山奈酚、三葉豆甙、人參黃酮甙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①對神經係統的影響人參對中樞神經係統,特別是其高級部位,有某種特異作用。人參主要是加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同時也能加強抑製過程,改善神經活動過程的靈活性。亦有顯著的抗疲勞作用;能改善人的睡眠和情緒;大劑量也可出現鎮靜;對周圍神經,小劑量呈毒蕈堿樣作用,大劑量則有煙堿樣作用。②對機體反應性的影響能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禦能力,其作用原理,可能與人參對機體在“應激過程”中的反應,特別是對神經-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的影響有關。③對內分泌係統的影響對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一般認為,人參無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而對神經-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有著一定的影響;對性腺,人參無性激素樣作用,而能興奮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加速大鼠的性成熟過程,或使性已成熟的雌性大鼠的動情期延長,從人參中提出的單體甙,也都有促性激素樣作用;對其他內分泌腺:人參短期的大劑量應用,可增強兔的甲狀腺功能,較長期應用,則可抑製大鼠的甲狀腺功能。人參根和莖、葉的抗利尿作用,則與促使腎上腺分泌鹽皮質激素有關。抗利尿成分可能為人參皂甙。④對物質代謝的影響對糖代謝:能降低血糖,但不能完全糾正其代謝障礙,對雄性大鼠的四氧嘧啶糖尿病,有某些控製血糖水平的作用,但不能阻止其發病和死亡;據報道,它能增強組織呼吸、促進糖類酵解、提高能量代謝;對其他物質代謝:人參對雌鼠的生長、正性氮平衡、蛋白質的合成有某些促進作用。其提取物能增進大鼠肝髒核糖核酸的合成。對水、鹽代謝的影響,報道不一致,口服能產生利尿作用,與去氧皮質酮相似。⑤對循環係統的影響對心髒有某些增強作用,對動物的冠狀、腦血管、眼底血管也有擴張作用,並可能與交感神經有關。⑥其他作用,人參水浸液與紅細胞作用,可引起變色及渾濁沉澱,但不溶血,長期服用小量,可使網狀內皮係統機能亢進;劑量過大,則呈相反作用。有報道人參對大鼠實驗性骨潰瘍有一定的治療及預防作用;也有報道人參對大鼠的應激性及幽門結紮性胃潰瘍有惡化作用,並認為有潰瘍性疾病的患者應慎服人參。此外人參總甙及多糖部分對動物的放射病有預防及治療作用;人參提取物加6-MFA(真菌性抗病毒幹擾素誘導劑)給予動物後,不僅表明人參有誘生幹擾素的作用,還能增強天然殺傷細胞和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的活力。⑦人參皂甙可使培養的Morris血癌細胞出現逆向變形而恢複正常;人參皂甙Rh能使肝癌細胞酶活性有所改變;高麗參中的酸性多糖可明顯抑製脂肪細胞中由毒素激素-L誘導的脂肪分解,毒性激素-L被認為是肝癌病人腹水中的溶脂和厭食因素;美國1978年出版的《Cancer-How to prevent it and How to Help Your Doctor Fightit》(《癌——怎樣預防和怎樣協助醫生戰勝它》)一書中說:“給一組患唇癌的半數患者,每天服一定劑量的人參,另外半數不給,然後對兩部分人群作放射治療。結果是,服人參的病人中沒有一例複發,也沒有一例擴散。沒服人參的有複發,也有擴散和死亡,……無疑,這是一個令人興奮,充滿希望的研究領域。”

三七

為五加科植物人參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Mr. no-toginseng(Burkill)Hoo&Tseng的根。同屬植物秀麗假人參(竹節三七)P. pseudoginsen wlvsr. elegantior(B.)H. S. T. 、峨嵋三七P. pseudogisen W. var. wanginus(S.)H. S. T.及羽葉三七P. pseudogisen W. var. b. (S.)Li的根,功用同人參三七相同。栽培或野生於山坡、林蔭下。主要栽培於雲南、廣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夏末、秋初開花前,或冬季種子成熟後采收。另有“山漆”、“金不換”、“血參”、“參三七”、“田三七”、“田漆”、“田七”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微苦、溫。入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止血、散淤,消腫,定痛。治吐血,咳血,便血,衄血,血痢,崩漏,症瘕,產後血暈,惡露不下,跌撲淤血,外傷出血,癰腫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7.5~15克;研末,2.5~5克。外用:磨汁塗、研末撒或調敷。

【禁忌】孕婦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五加皂甙A. B、人參皂甙、三七皂甙以及七葉膽皂甙。三七總皂甙水解後,主要得人參三醇,其次為人參二醇。止血活性物質為氨基酸類。尚含黃酮、生物堿、核苷、β-穀甾醇,胡蘿卜素,鈣離子等。①止血作用。②對循環係統的作用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並能對抗腦垂體後葉素的作用;減少心肌耗氧量。③對新城病毒有抑製作用。④三七水煎劑對小鼠自然殺傷細胞(NK)、巨噬細胞、抗原結合細胞的抗體分泌細胞均有促進作用;三七多糖也有類似的提高動物免疫功能的作用。三七對免疫功能的作用與人參相似,使過低或過高的免疫反應恢複正常,而不幹擾機體正常的免疫反應。日本廣島大學田中教授等從三七中分離出的三七多糖(I-A)進行了抗癌實驗,結果移種小鼠皮膚癌的試驗組,應用Z-A後,皮膚癌全部消失。大阪漢醫研究所用三七的熱水提取物做體外實驗,發現其對子宮頸癌細胞JTC-26抑製率高達90%以上。從三七中提取到的這種多糖,分子量大於100000,確實具有抗腫瘤、抗感染的作用。

幹薑

為薑科植物薑Zingiber of ficinalle Rosc.的幹燥根莖。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四川、貴州等地。冬季莖葉枯萎時挖取,去淨莖葉、須根、泥沙,曬幹或微火烘幹。另有“白薑”、“均薑”、“幹生薑”。等別稱。

【性味歸經】辛、熱。入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7.5克。

【禁忌】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忌服。孕婦慎服。

【成分與藥理】根莖含揮發油,其中有薑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薑烯酮(Shogaol)、薑辣素(Gingeral)、薑酮(zingiberone)、龍腦(Bomeol)、薑醇(zingiberal)、檸檬醛(Citral)等。尚含樹脂、澱粉。日本大阪漢醫研究所試驗3800種生藥,發現幹薑水提取液體外對人子宮頸癌細胞JTG26有明顯抑製作用。抑製率高達90%以上。東京藥科大學體內實驗,證實生薑水提取物對S-180(腹水癌)小鼠癌細胞抑製率為82.2%。

土茯苓

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的根莖。生長於山坡、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分布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蘆頭及須根,洗淨,曬幹。另有“禹餘糧”、“過山龍”、“山歸來”、“地胡”、“地胡苓”、“尖光頭”、“奇良”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淡,平。入肝、胃經。

【功能主治】解毒,除濕,利關節。治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療瘡,癰腫,瘰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50克。外用:研末調敷。

【禁忌】肝腎陰虛者慎服。

【成分與藥理】根莖含皂甙、鞣質、樹脂等。同屬植物Smi-lax pseado-chima的根含生物堿、揮發油、己糖、鞣質、植物甾醇及亞油酸、油酸等。以土茯苓和大戟狼毒靜脈給藥,對小鼠肝癌抑製率為38.7%~43.3%,和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以人子宮頸癌JTC-26作體外篩選,土茯苓熱水浸出物在500tμg/ml濃度下,對JTC-26抑製率高達100%;而常規化療藥博萊黴素(5μg/ml)僅66%。

大棗

為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inernis(Bge)Rehd的成熟果實。分布全國各地。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另有“幹棗”、“美棗”、“良棗”、“紅棗”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經。

【功能主治】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不和,心悸怔忡,婦人髒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5克;或搗爛作丸。外用:煎水洗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禁忌】凡有濕痰、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相宜。

【成分與藥理】果實含蛋白質,糖類,有機酸,黏液質,維生素A、B2、C,微量鈣、磷、鐵。有保護肝髒、增強肌力和增加體重的作用。大棗中含多種三萜類化合物,其中樺木酸、山楂酸均發現有抗癌活性。連續給藥7天(25mg/日),對肉瘤S-180有抑製作用。特別是山楂酸,連續給藥14天,有61%的抑癌效果,比化療藥5-Fu活性還高。

川芎

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art.的根莖。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一帶,多為栽培。平原栽培者以小滿後4~5天收采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將根莖挖出,除淨莖葉及泥沙,洗淨,曬幹或烘幹,再用撞籠撞去須根。另有“山鞠窮”、“香果”、“撫芎”、“台芎”、“西芎”等別稱。

【性味歸經】辛,溫。入肝、膽經。

【功能主治】行氣開鬱,祛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眩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後淤阻塊痛,癰疽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禁忌】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成分與藥理】根莖含揮發油、生物堿、酚性成分、內酯類、阿魏酸等。①對中樞神經係統的作用川芎對動物中樞神經係統有鎮靜作用。②降壓作用川芎的水浸劑能降低動物的血壓,但作用較弱。③川芎中所含的阿魏酸與中性成分對平滑肌有抗痙作用。④抗菌作用體外試驗,川芎對大腸、痢疾(宋內氏)、變形、綠膿、傷寒,副傷寒杆菌及霍亂弧菌等有抑製作用;對有某些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它能保護雛雞避免因維生素E缺乏而引起營養性腦病。⑤川芎對60Co-γ射線照射及氮芥所形成的動物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同時對氮芥治療艾氏腹水癌(EAC)的療效無影響。其有效成分阿魏酸鈉可使小白鼠急性放射病後的存活率提高30%左右,使犬急性放射病存活率提高42.9%。同時觀察到血小板下降減慢,恢複增快,若與炔雌醇合用,則存活率可提高達71.4%;維持白細胞在較高水平。且可刺激小白鼠造血功能,對於再障,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有治療作用。川芎中有數種醚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對致死量放射線有生存防護效力。水溶性成分中,含有高效的放射性皮膚損傷防護因子。癌症放射性皮膚損傷通常經過三個星期的潛伏期後發病,但隻要使用一次川芎就能預防。⑥川芎成分對免疫係統有一定調整作用,可使γ-球蛋白升高,對T-淋巴細胞低下者有一定提高作用。試驗中還發現川芎有直接的抗癌活性,對白血病細胞有抑製作用。

天花粉

為葫蘆科植物栝蔞Trichosanthes Kirilonii Maxim.的根。產於我國南北各地。秋、冬季采挖,曬幹用。另有“栝樓根”、“蔞根”、“白藥”、“天瓜粉”、“花粉”、“栝蔞粉”、“蔞粉”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苦、酸、涼。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降火,潤燥,排膿,消腫。治熱病口渴,消渴,黃疸,肺燥咳血,癰腫,痔瘺。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禁忌】脾胃虛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塊根含多量澱粉及皂甙(約1%),並含一種蛋白質名“天花粉蛋白”。又含多種氨基酸,如瓜氨酸、精氨酸、穀氨酸、天冬氨酸及少量的絲氨酸、甘氨酸、蘇氨酸、丙氨酸、γ-氨基丁酸。①天花粉蛋白為中期引產及治療惡性葡萄胎和絨癌的有效成分。它直接作用於胎盤滋養層細胞使之變性壞死,使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到先兆流產的臨界水平以下,導致胎兒死亡而娩出。②有時可引起變態反應。高劑量可引起肝、腎細胞變性、壞死。③有一定抗癌作用。④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杆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⑤近年發現天花粉蛋白對艾滋病病毒有抑製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延長艾滋病病人生存時間。

牛蒡子

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果實。分布全國各地。一般為栽培品。8~9月果實成熟時,分批采集。曬幹,打出果實,除去雜質再曬至全幹。另有“惡實”、“大力子”、“黑風子”、“毛錐子”、“黏蒼子”、“大牛子”、“牛子”等別稱。

【性味歸經】辛苦、涼。入肺、胃經。

【功能主治】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消腫解毒。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作癢,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7.5~15克,或入散劑。外用:煎水含嗽。

【禁忌】《本草經疏》:“痘瘡家惟宜於血熱便秘之證,若氣虛色白大便自利或泄瀉者,慎勿服之。痧疹不忌泄瀉,故用之無妨。癰疽已潰,非便秘不宜服。”

【成分與藥理】果實含牛蒡甙,並且含脂肪油25%~30%,脂肪酸中主要為花生酸;此外,尚有少量硬脂酸和棕櫚酸,不飽和脂肪酸有亞油酸。又含硫胺素440微克%。牛蒡全植物都含抗菌成分。①抗菌作用牛蒡子煎劑對肺炎雙球菌有顯著抗菌作用;水浸劑對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②降血糖作用,提取物能顯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對碳水化合物耐量增高,毒性較小。③最近發現牛蒡子有抗腫瘤作用,其粗提取物呈選擇毒性,較低量就可以抑製癌細胞增殖,使腫瘤細胞向正常細胞接近,可能成為強有力的抗癌生藥。

升麻

為毛莨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 、興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 、大葉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的根狀莖。主產於遼寧、黑龍江、湖南及山西等地。春秋采挖、曬幹。另有“周升麻”、“周麻”、“雞骨升麻”、“鬼臉升麻”、“綠升麻”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辛,微苦,涼。入肺、脾、胃經。

【功能主治】升陽,發表,透疹,解毒。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漏帶下,子宮下墜;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煎水含嗽或淋洗。

【禁忌】上盛下虛,陰虛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升麻根莖含升麻堿(Cimicifuginc)、水楊酸、鞣質、樹脂、咖啡酸、阿魏酸。興安升麻根莖含升麻素(Cimitin)、生物堿、糖類、有機酸、樹脂、甙、異阿魏酸、阿魏酸和咖啡酸。大三葉升麻含生物堿。①抗菌作用升麻對結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②北升麻提取物具有解熱、抗炎、鎮痛、抗驚厥作用。③對循環係統的作用具有抑製心髒,減慢心率和降低血壓作用。其生藥與炭藥均能縮短凝血時間。④升麻對氯化乙酰膽堿、組織胺和氯化鋇所致的腸管痙攣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烏梅

為薔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Sieb. et Zucc.的幹燥未成熟果實。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貴州。5月間采摘將成熟的綠色果實(青梅)、炕焙後燜至變成黑色即成。另有“梅實”、“熏梅”、“橘梅肉”等別稱。

【性味歸經】酸、溫。入肝、脾、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收斂生津,安蛔驅蟲。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胬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7.5克;或入丸、散。外用:煆研幹撒或外敷。

【禁忌】有實邪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果實含檸檬酸19%、蘋果酸15%、琥珀酸、碳水化合物、穀巢醇、蠟樣物質及齊墩果酸樣物質。在成熟時期含氫氰酸。①抗菌作用:水煎劑在體外對多種致病性細菌及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②煎劑能抑製離體兔腸管的運動。能促進腸汁分泌。在體外對蛔蟲的活動有抑製作用。③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④烏梅水煎劑對人子宮頸癌細胞JTC-26,體外實驗抑製率達90%以上。體內試驗對小鼠肉瘤S-180有一定的抑製效果;應用腹水癌平板法試驗,也證實有效。⑤烏梅可促使口腔腮腺素分泌,對化療、放療的病人有積極的預防副作用的效果。

丹參

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主產於江蘇、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洗淨,曬幹。另有“赤參”、“木羊乳”、“紫丹參”、“紅根”、“紫黨參”、“山紅蘿卜”、“紅參”、“血參根”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微溫。入心、肝經。

【功能主治】活血祛淤,安神寧心,排膿止痛。治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血崩帶下,症瘕,積聚,淤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熬膏塗,或煎水熏洗。

【禁忌】無淤血者慎服。

【成分與藥理】根含呋喃並菲醌類色素丹參酮Ⅰ、ⅡA、ⅡB、隱丹參酮、異丹參酮Ⅰ、Ⅱ、異隱丹參酮、丹參新酮。另分離出丹參醇Ⅰ、Ⅱ。此外尚含有維生素E。①對心血管係統的影響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髒功能;調整心律,並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有抗凝、促進纖溶,抑製血小板聚集,抑製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血脂,抑製家兔實驗性冠脈大分支粥樣斑塊的形成。②能抑製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症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並有抗纖維化作用。③能提高機體的耐缺氧能力;能促進組織的修複,加速骨折的愈合,能縮短紅細胞及血色素恢複期,使網織紅細胞增多。④對多種細菌及結核杆菌有抑製作用;有抑製中樞神經的作用。⑤增強免疫,降低血糖。⑥有一定抗腫瘤作用。

火麻仁

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zza L.的種仁。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冬果實成熟時,曬幹,打下果實。另有“麻子”、“麻子仁”、“火麻子”、“大麻仁”、“白麻子”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潤燥,滑腸,通淋,活血。治腸燥便秘,消渴,熱淋,風痹,痢疾,月經不調,疥瘡,癬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5克;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榨油塗。

【禁忌】《本草經集注》:“畏牡蠣、白薇、惡茯苓。”《食性本草》:“多食損血脈,滑精氣,好人多食發帶疾。”《本草從新》:“腸滑者尤忌。”

【成分與藥理】火麻種子含脂肪油。油中含一些火麻酚;又含植酸鈣鎂。有潤滑腸道的作用,同時在腸中遇堿性腸液後產生脂肪酸,刺激腸壁,使蠕動增強;對麻醉貓、正常大鼠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

玉竹

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 Druce的根莖。生於山野林下或石隙間,喜陰濕處。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並有栽培。春、秋二季都可采挖,洗淨,曬至柔軟後,反複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幹;或蒸透後,揉至半透明,曬幹。另有“百解藥”、“山玉竹”、“山包米”、“山薑”、“蘆莉花”、“尾參”、“西竹”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平。入肺、胃經。

【功能主治】養陰,潤燥,除煩,止渴。治熱病陰傷,咳嗽煩渴,虛勞發熱,消穀善饑,小便頻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胃有痰濕氣滯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根莖含鈴蘭芳甙、鈴蘭甙,以及山柰酚甙、槲皮醇甙和維生素A。尚含澱粉25.6%~30.6%及黏液質。葉及根莖又含吖丁啶-2-羧酸。①有強心、升壓作用。②與黨參合用,能改善心肌缺血;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並有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

石膏

為硫酸鹽類礦物石膏Cypsum的礦石。產於湖北、安徽、河南、山東、四川、湖南、廣西、廣東、雲南、新疆等地。一般於冬季采挖,挖出後洗淨。另有“細石”、“細理石”、“寒水石”、“白虎”、“軟石膏”等別稱。

【性味歸經】辛甘,寒。入肺、胃經。

【功能主治】生用解肌清熱,除煩止渴。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幹,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煆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50克(大劑可用300~400克);或入丸、散。外用:煆研撒或調敷。

【禁忌】脾胃虛寒及血虛、陰虛發熱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①石膏退熱作用的實驗,結論不甚一致。近來報道石膏及白虎湯對內毒素發熱有明顯的解熱效果,並可減輕其口渴狀態。②在體外培養上,石膏的Hank液能增強家兔肺泡巨噬細胞對白色葡萄球菌及膠體金的吞噬能力,並能促進吞噬細胞的成熟。③石膏能縮短血凝時間,促進膽汁排泄,並有利尿作用。

龍膽

為龍膽科植物龍膽Gentiana scabra Bge和三花龍膽Gentianartifloua Pall.的根及根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以東北產量最大。春、秋均可采挖,采挖後,洗淨,曬幹。另有“草龍膽”、“龍膽草”、“地膽草”、“膽草”、“山龍膽”、“水龍膽”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膽經。

【功能主治】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治肝經熱盛,驚痼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部濕癢,陰囊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搗敷。

【禁忌】脾胃虛弱作泄及無濕熱實火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龍膽根含龍膽寧堿。本品含龍膽苦甙、龍膽堿、龍膽黃素、龍膽糖。①對消化道影響對胃腸道有弱的刺激,可使黏膜輕度充血,加快食物由胃運送到腸管。龍膽草少量口服,可反射性增強胃液分泌,並能增加遊離酸,有助消化、增進食欲作用。②抗菌作用龍膽煎劑對綠膿杆菌、變形杆菌、傷寒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某些皮膚真菌及鉤端螺旋體等,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並有抗炎作用。③龍膽堿有鎮靜作用,還可使肌肉鬆弛,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④又有保肝降低穀一丙轉氨酶、利膽作用。

白及

為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Bletilla strata(Thunb.)Re-ichb. f.的塊莖。生長於山野川穀較潮濕處。主產於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殘莖及須根,洗淨,置沸水中煮至無白心,除去外皮,曬幹。另有“白根”、“白給”、“白芨”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甘、涼。入肺經。

【功能主治】補肺,止血,消腫,生肌,斂瘡。治肺傷咳血,衄血,金瘡出血,癰疽腫毒,潰瘍疼痛,湯火灼傷,手足皸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撤或調塗。

【禁忌】外感咳血,肺癰初起及肺胃有實熱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新鮮塊莖含水分14.6%、澱粉30.48%、葡萄糖1.5%。又含揮發油、黏液質。根含白及甘露聚糖。①止血作用有縮短凝血時間及抑製纖溶作用,具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此與所含黏液質有關,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②體外試驗對結核杆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半夏

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塊莖。野生於山坡、溪邊陰濕的草叢中或林下。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於四川、湖北、江蘇、安徽等地。夏、秋季采挖,洗淨,除去外皮,曬幹或烘幹。另有“麻草子”、“珠半夏”、“裂刀菜”、“地雷公”、“天落星”等別稱。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入脾、胃經。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禁忌】一切血證及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塊莖含揮發油、少量脂肪、澱粉、煙堿、黏液質、天門冬氨酸、穀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穀甾醇、膽堿、β-穀甾醇-β-D-葡萄糖甙、3,4-二羥基苯甲醛、又含藥理作用與毒芹堿及煙堿相似的生物堿、類似原白頭翁素刺激皮膚的物質。①對呼吸係統作用對咳嗽中樞有鎮靜作用,可解除支氣管痙攣,並使支氣管分泌減少而有鎮咳祛痰作用。②止吐作用可抑製嘔吐中樞而止嘔。③解毒作用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顯著的解毒作用。④半夏對小鼠有明顯的抗早孕作用。

冬蟲夏草

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o.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蟲蟲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iir等的幼蟲屍體的複合體。分布四川、雲南、貴州、甘肅、青海、西藏等地。以四川產量最大。夏至前後,當積雪尚未溶化時入山采集,挖起後,在蟲體潮濕未幹時,除去外層的泥土及膜皮,曬幹。另有“夏草冬蟲”、“蟲草”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溫。入肺、腎二經。

【功能主治】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治痰飲咳嗽,虛喘,癆嗽,咯血,自汗,盜汗,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病後久虛不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7.5~15克;或入丸、散。

【禁忌】《四川中藥誌》:“有表邪者慎用。”

【成分與藥理】含水分、脂肪、粗蛋白、粗纖維、碳水化合物、灰分。還含蟲草酸、冬蟲夏草素。①抗菌作用對肺炎球菌及某些致病性真菌有一定抑製作用。②有平喘作用對離體豚鼠支氣管平滑肌有明顯擴張作用。③能增強腎上腺素的作用;可明顯改善腎衰患者的腎功能狀態和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從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病理學幾方麵證明對大鼠實驗性Heymann腎炎有效。④心血管係統作用有減慢心率、降血壓,抗實驗性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缺氧,抑製血栓形成,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等作用。⑤蟲草素是一種抗感染抗生素,對Hela癌細胞的生長也有抑製作用。⑥從冬蟲夏草中得到的糖蛋白,可作為診斷癌症用的試劑。糖蛋白中含碳42%~47%,氫5%。將冬蟲夏草培養液稀釋一倍,搖勻,離心分離。分離得到的上層清液調節pH到9.0,析出沉澱,洗滌後凍幹,即得診斷癌症用的試劑。使用前,將此試劑溶解於0.05M乳酸中,用此溶液一滴與癌症可疑者身上的一滴血相混,即顯示出一定的渾濁度,從而可以診斷出是否患有癌症。⑦冬蟲夏草乙醇提取物0.7g/kg,每天腹腔注射,連續15天,可延長接種艾氏腹水癌(EAC)小鼠生存率(97.4%),腫瘤未發率(70%)亦明顯高於對照組(0%);而且對艾氏實體癌亦有抑製作用。⑧冬蟲夏草水、醇提取物均可抑製小鼠肉瘤S-180、Lewis肺癌、MA-737乳腺癌等腫瘤細胞的生長。但對小鼠L-615白血病和小鼠肝癌無抑製作用。蟲草及蟲草菌水提取物尚可增強化療藥環磷酰胺的抗癌作用;蟲草水提取物能增強6-巰基嘌呤的抗癌作用,但蟲草菌水劑無此作用。

百部

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I.)Miq.或對葉百部Stuberosa Lour.直立百部Stemorva sessilifolia(Miq.)Miq.的塊根。主產於安徽、江蘇、湖北、浙江、山東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淨、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無白心,取出,曬幹。另有“百條根”、“九蟲根”、“山百根”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苦,微溫。入肺經。

【功能主治】溫潤肺氣,止咳,殺蟲。治風寒咳嗽,百日咳,肺結核,老年咳瑞,蛔蟲、蟯蟲病、皮膚疥癬、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克;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禁忌】《得配本草》:“熱嗽,水虧火炎者禁用。”

【成分與藥理】塊根含多種生物堿:如百部堿、百部定堿、原百部堿、次百部堿、直立百部堿、對葉百部堿、蔓生百部堿等,還含糖、脂類、蛋白質、琥珀酸等。①抗菌作用對多種球菌、杆菌以及霍亂弧菌、人型結核杆菌、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並能降低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對小鼠的致病力,對已感染的小鼠尚有治療作用。②殺蟲作用水煎劑及醇浸劑對頭虱、衣虱等均有明顯殺滅作用;對鼠蟯蟲有顯著殺滅作用。③止咳作用百部堿具有中樞性鎮咳作用;對組織堿所致的離體豚鼠支氣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

白術

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莖。原生於山區丘陵地帶,現廣為栽培,而以浙江栽培的數量最大,霜降至立冬采挖,烘幹或曬幹。另有“於術”、“冬術”、“生曬術”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甘,溫。入脾、胃經。

【功能主治】補脾、益胃,燥濕,和中。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克;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陰虛燥熱,氣浦脹悶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蒼術醇、蒼術酮等,並含有維生素A。①利尿作用具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不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進電解質特別是鈉的排出。②降低血糖作用有加速體內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的作用。③抗血凝作用。④抗菌作用。

當歸

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分布甘肅、四川、雲南、陝西、貴州、湖北等地。各地均有栽培,一般須培育3年才可采收,秋末挖取根部,用微火熏幹。另有“幹歸”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辛,溫。入心、肝、脾經。

【功能主治】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症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仆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濕阻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成分與藥理】當歸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正丁烯酰內酯、當歸酮、槁本內酯等。另含水溶性成分阿魏酸等。還含有當歸多糖,多種氨基酸,維生素A、B12、E及多種人體必需的多種元素等。①對子宮的作用當歸揮發油和阿魏酸能抑製子宮平滑肌收縮,而其水溶性或醇溶性非揮發性物質,則能使子宮平滑肌興奮。當歸對子宮的作用取決於子宮的機能狀態而呈雙相調節作用。②抗菌作用對多種細菌如痢疾杆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抗菌作用。③對循環係統作用當歸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並能促進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生成;有抗心肌缺血和擴張血管作用,並證明阿魏酸能改善外周循環;對實驗性高血脂症有降低血脂作用。④對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都有增強作用。對小鼠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有保護作用,並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和恢複肝髒某些功能的作用。⑤抗腫瘤作用,濱海當歸在日本作為蔬菜食用。最近有報告,從濱海當歸中分離到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學成分。這些成分都能夠抑製TPA刺激32P;與磷脂培養基細胞的結合;對DM-BA和TPA引起的小鼠皮膚癌有治療作用。當歸的熱水提取物的非透析部分,不作用於T淋巴細胞,而作用於β-淋巴細胞。為一種β-細胞的分裂劑。這說明該物質是β-細胞的活化劑,在抗體產生係中可能起佐劑作用,從而提高機體對腫瘤的免疫功能。當歸尾熱水煎煮液,濃縮後進行體外抗癌篩選試驗,發現對人子宮頸癌JTC-26抑製率達70%~90%。而對照組(化療抗癌藥FT-702)對JTC-26抑製率僅為66%。

肉豆蔻

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成熟種仁。主產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我國廣東、廣西、雲南亦有栽培。冬春兩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皮殼後幹燥。另有“迦拘勒”、“豆蔻”、“肉果”等別稱。

【性味歸經】辛,溫。入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溫中,下氣,消食,固腸。治心腹脹痛,虛瀉泛痢,嘔吐,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10克;或入丸、散。

【禁忌】《雷公炮炙論》:“凡使,勿令犯銅。”

【成分與藥理】肉豆蔻含揮發油5%~15%,另含肉豆蔻醚、丁香酚、異丁香酚及多種萜烯類化合物。①抗菌作用其萜類成分有抗菌作用。②其他作用肉豆蔻所含揮發油具有芳香健胃和驅風作用,具有顯著的麻醉性能,肉豆蔻醚對正常人體有致幻作用。

肉蓯蓉

為列當科植物蓯蓉Cistanake deserticola y. C. Ma、肉蓯蓉Cistanche salsa(C. A. Mcy.)G. Beck、迷肉蓯蓉Cistanche ambigua(Bqe.)G. Beck的肉質莖。主產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多於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時采挖,除去花序,幹燥。另有“肉鬆蓉”、“縱蓉”、“大芸”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酸鹹,溫。入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補腎,益精,潤燥,滑腸。治男子陽痿,女子不孕,帶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或入丸劑。

【禁忌】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堿及結晶性中性物質。迷肉蓯蓉含有生物堿。①降壓作用水浸液對實驗動物有降低血壓作用。②能促進小鼠唾液分泌。③有抗家兔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④其他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抗衰老作用,能顯著提高小鼠小腸推進度,縮短通便時間,同時對大腸的水分吸收有明顯抑製作用(研究發現肉蓯蓉含通便有效物質無機鹽類和親水性膠質類多糖)。

竹茹

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 Stapf、青杆竹Bambusa taldoides Munro、大頭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Munro)Mc Clure var. pubescens P. F. Li的莖的中間層。主產於長江流域和南方各省。全年均可采製,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條,捆紮成束,陰幹。另有“竹皮”、“青竹茹”、“淡竹茹”等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