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潤肺散結,止嗽化痰。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鬱結,肺痿,肺癰,癭瘤,瘰鬁,喉痹,乳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禁忌】脾胃虛寒及有濕痰者不宜服用。
【成分與藥理】含多種生物堿,如川貝母堿、西貝母堿、青貝堿、爐貝堿、鬆貝堿等。①川貝母堿靜脈注射對麻醉貓產生持久的血壓下降,伴以短時的呼吸抑製,能增強豚鼠離體子宮收縮,抑製離體兔腸,並無擴大瞳孔作用。還可引起家兔的血糖升高。②西貝母堿對麻醉狗有降壓作用,主要由於外周血管擴張對心電圖無明顯影響。對離體豚鼠回腸、兔十二指腸,大鼠子宮及整體狗小腸均有明顯鬆弛作用。解痙作用類似罌粟堿。
小薊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兒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的地上部分。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夏秋花季期時采集。洗淨,曬幹。另有“貓薊”、“毒刺薊”、“刺兒菜”、“野紅花”、“刺刺芽”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甘,涼。歸心、肝、脾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散淤解毒消癰。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傷出血,疔瘡,癰毒,產後子宮收縮不全,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鮮品30~60克);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禁忌】脾胃虛寒而無淤滯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生物堿、皂甙、刺槐素、7-鼠李葡萄糖甙、芸香甙、原兒茶酸、咖啡酸及氯化鉀等。①止血作用小鼠口服浸劑5克/公斤,可使出血時間明顯縮短。止血成分為綠原酸和咖啡酸。②抗菌作用煎劑在試管內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及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③對心血管係統的作用麻醉犬、貓及家兔靜脈注射煎劑或酊劑有明顯升壓作用,可卡因能加強此作用,而育亨賓能取消或將其逆轉為降壓作用。能降低血膽固醇並有利膽作用。④其他作用煎劑或酊劑對家兔離體、在位及慢性瘺管的子宮都有興奮作用,但對貓的在位子宮、大鼠離體子宮和兔離體小腸則有抑製作用。與兒茶酚胺相似。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消炎作用。對小鼠有鎮靜作用,但無鎮痛作用。
木通
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var. australis(Diels)Rehd. 、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ncne.或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的木質莖。分布於江蘇、浙江、江西、廣西、湖北、山西等地,野生於山坡荒地半陰處。9月采收,截取莖部,刮去外皮,陰幹。另有“通草”、“丁翁”、“萬年藤”等別名。
【性味歸經】苦辛,涼。入心、小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瀉火行水,通利血脈。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閉經,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克;或入丸、散。
【禁忌】內無濕熱,津虧,氣弱,精滑,溲頻及孕婦忌服。
【成分與藥理】木通莖含木通甙(Akebin),木通甙水解得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葡萄糖與鼠李糖;又含鉀0.254%。①利尿作用家兔在嚴密控製水量的情況下每日灌服酊劑0.5克/千克,連服五天,有非常顯著的利尿作用,灰分則無利尿作用。家兔口服或靜脈注射煎劑,亦出現利尿作用。②抗菌作用據初步體外試驗結果,木通水浸或煎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梔子
為茜草科常綠灌木植物梔子Gardenia josrn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實。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四川等地。秋、冬果實成熟時采收,烘幹或曬幹。另有“木丹”、“支子”、“山梔子”、“越桃”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
【功能主治】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治熱病虛煩不眠,濕熱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淋,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禁忌】脾虛便溏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黃酮類梔子素(Gardenin)、果膠、鞣質、藏紅花素(Grocin)、藏紅花酸(Grocetin)、β-穀甾醇。另含多種具環臭蟻醛結構的甙:梔子甙(Gardenoside)、去羥梔子甙,及小量的山梔甙等。①利膽作用煎劑及醇提取液有利膽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並能降低血中膽紅素,可促進血液中膽紅素迅速排泄。②鎮靜、降壓作用小白鼠皮下注射梔子流浸膏,便自發活動減少,閉目,低頭,肌肉鬆弛,並能對抗戊四氮的驚厥。煎劑和醇提取液對麻醉或不麻醉的貓、兔和大白鼠無論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持久性降壓作用。③抗微生物作用梔子水浸液在試管中對許蘭氏黃癬菌,紅色表皮癬菌等多種真菌有抑製作用。煎劑無抑製細菌生長作用,但能使血吸蟲停止活動。④其他作用醇提取液對家兔離體腸管平滑肌,低濃度興奮,高濃度抑製。去羥梔子甙對小鼠有瀉下作用。其提取物製成油膏,可加速軟組織愈合。
葛根
為豆科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根。分布於我國南北各省,如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廣東、湖南、陝西等地。秋、春兩季采挖,洗淨,除去外皮,切片,曬幹或烘幹。另有“幹葛”、“粉葛”、“葛麻茹”、“甘葛”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辛,平。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升陽止瀉,解肌退熱,透發麻疹,生津止渴,除煩。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熱泄熱痢,脾虛泄瀉,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或搗汁。外用:搗敷。
【禁忌】表虛汗多、胃中有寒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異黃酮成分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xyloside)、大豆黃酮,大豆黃酮甙(Daidzin)及β-穀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澱粉。①對循環係統的作用葛根中提取黃酮能擴張冠狀血心管和腦血管,增加冠狀血管流量和腦血流量;葛根總黃酮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應;葛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顯降壓作用,能較好緩解高血壓病人的“項緊”症狀。②解痙作用黃豆甙元能明顯解除小鼠離體腸管的痙攣,能對抗乙酰膽堿所致的腸管痙攣。③降血糖作用煎劑可使血糖先上升,然後下降。④解熱及雌激素樣作用。
半邊蓮
為桔梗科多年生蔓生植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的全草。各地均有分布,主產於湖北、湖南、江蘇、廣東等地。多於夏季采收,帶根拔起,洗淨,曬幹或陰幹。另有“急解索”、“細米草”、“金菊草”、“片花蓮”、“箭豆草”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淡、寒。歸心、小腸、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治黃疸、水腫,臌脹,泄瀉,痢疾,蛇傷,疔瘡,腫毒,濕疹,癬疾,跌打扭傷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鮮品30~60克);或搗汁服。外用:鮮品搗敷或搗汁調塗。
【禁忌】虛證水腫忌用。
【成分與藥理】全草含生物堿,黃酮甙、皂甙、氨基酸。生物堿中主要為山梗菜堿(Lobeline)、山梗菜酮堿(Lobelanine)、山梗菜醇堿(Lobelanidine)、異山梗菜酮堿等。根莖含半邊蓮果聚糖。①利尿作用麻醉犬靜脈注射浸劑0.1克/公斤,呈顯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同時伴有血壓下降,同樣劑量灌入十二指腸也有利尿作用,但不引起降壓,劑量增至10~20倍,才有降壓作用。正常人口服煎劑,尿量及氯化物或鈉排出量均有顯著增加。②對呼吸及循環係統的作用麻醉犬靜脈注射浸劑,出現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但全半邊蓮素靜脈注射相當劑量時,雖有降壓作用,但毫不影響血壓。從江西產半邊蓮提得粗結晶半邊蓮素A和B以及煎劑,小劑量有使呼吸興奮及血壓下降,還可抑製血管運動中樞的作用。③其他作用對小鼠剪尾之出血有止血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杆菌,副傷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腸杆菌、綠膿杆菌均有抑製作用;還有利膽、催吐,輕瀉等作用,對毒蛇咬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苦杏仁
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 Vat. ansu Maxim.杏P. armentaca L.的成熟種子。主產於我國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新疆及長江流域。夏季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肉及核殼,取種仁,晾幹。另有“杏仁”、“杏核仁”、“杏子”、“木落子”、“杏梅仁”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微溫;有小毒。入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治外感咳嗽氣喘,肺熱喘咳,喘滿,喉痹,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禁忌】陰虛咳嗽及大便溏瀉者忌服;嬰兒慎用。
【成分與藥理】含苦杏仁甙(Amygdalin)、脂肪油(杏仁油)、蛋白質和各種遊離氨基酸。苦杏仁甙受杏仁中的苦杏仁酶及櫻葉酶等β-葡萄糖甙酶水解,依次生成野櫻皮甙和扁桃腈,再分解成苯甲醛和氫氰酸。①鎮咳平喘作用有人認為服用小量杏仁,在體內慢慢分解,逐漸產生微量的氫氰酸,不致引起中毒,而呈鎮靜呼吸中樞的作用,因此能使呼吸運動趨於安靜而奏鎮咳平喘的功效。②殺蟲、抑菌作用苦杏仁油體外試驗對人體蛔蟲、蚯蚓等均有殺死作用,並能殺死傷寒、副傷寒杆菌。臨床應用對蛔蟲、鉤蟲及蟯蟲均有效,且無副作用。③其他作用直接塗於正常皮膚,可產生局部麻醉(如止癢等)作用。過量服用,可中毒,成人服55枚(約60克)可能致死。
地榆
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長葉地榆S. offrcinalis L. var. Longifozia(Bert.)Yü et Li的根及根莖。全國各地均產,以浙江、江蘇、山東、安徽、河北等地最多。春季發芽前或秋季苗枯萎後采挖,除去殘莖及須根,洗淨曬幹。另有“赤地榆”、“紫地榆”、“杏仁紅”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酸,微寒。歸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腸風,痔漏,癰腫,濕疹,燙傷,瘡瘍癰腫,燒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或入丸、散。外用:搗汁或研末外摻,或和凡士林調膏外塗。
【禁忌】虛寒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地榆糖甙Ⅰ、Ⅱ,地榆皂甙A、B、E,鞣質,阿拉伯糖、葡萄糖、三萜皂甙、坡模醇酸。①止血作用口服煎劑使凝血時間明顯縮短,並能收縮血管,故有止血作用。②止吐作用鴿灌服煎劑3克/公斤,每日2次,共服4次,對靜脈注射洋地黃引起嘔吐有止吐作用。③抗菌作用體外抑菌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杆菌,誌賀痢疾杆菌、傷寒杆菌、副傷寒杆菌,人型結核杆菌及某些致病真菌均有作用。④其他作用促進蛋白質的消化;加強心肌收縮力,減緩頻率,增加心輸出量,濃度高時則呈抑製作用。
藿香
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或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 et. Mey.)O. ktze.的全草。主產於廣東、四川、江蘇、浙江、遼寧等地。夏、秋季枝葉茂盛時采摘,曬幹或陰幹。
【性味歸經】辛,微溫。歸脾、肺、胃經。
【功能主治】快氣,和中,辟穢,祛濕。治感冒暑濕,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瘧疾,痢疾,口臭。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禁忌】陰虛火旺,胃熱、胃弱及胃家邪實作嘔,氣虛者皆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廣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苯甲醛、丁香油酚、甲基胡椒酚、茴香醚、刺蕊草醇等。①抗真菌作用對許蘭毛癬菌等多種致病真菌有抑製作用。②對螺旋體的作用水煎劑對鉤端螺旋體有抑製作用,加大濃度可殺死。③其他作用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對胃腸有解痙作用;尚有收斂止瀉,擴張微血管而略有發汗作用。
旋覆花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歐亞旋覆花I. britannica L.的頭狀花序。主產於河南、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夏、秋二季采摘即將開放的花序,除去雜質,陰幹或曬幹。另有“夏菊”、“金錢菊”、“飛天蕊”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辛,鹹,微溫。歸肺、肝、胃經。
【功能主治】消痰,下氣,軟堅,行水。治胸中痰結,脅下脹滿,喘咳,呃逆,唾如膠漆,心下痞鞭,噫氣不除,大腹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包煎或濾去毛)3~1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幹撤或調敷。
【禁忌】陰虛勞嗽,津傷燥咳者忌用。
【成分與藥理】含槲皮素(Quercetin)、異槲皮素(Iso-quercetin)、咖啡酸、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菊糖、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種甾醇。咖啡酸與綠原酸有較廣泛的抑菌作用,可提高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性,並能增加胃酸分泌量,使脈搏變慢,增加小腸蠕動,增強子宮的張力,促進膽汁分泌、綠原酸對離體回腸有腎上腺素作用。所含黃酮甙對組織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有緩解作用,並有較弱的利尿作用。
鉤藤
為茜草科常綠木質藤本植物鉤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大葉鉤藤U. macrophylla Wall.毛鉤藤U. hirsuta Havil.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鉤枝條。產於長江以南至福建、廣東、廣西等省。春、秋兩季采收帶鉤的嫩枝,剪去無鉤的藤莖,曬幹,或置鍋內蒸後再曬幹。另有“吊藤”、“釣藤”、“鶯爪風”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微寒。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清熱平肝,息風定驚。治小兒驚癎瘈疭,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不宜久煎),10~15克;或入散劑。
【禁忌】氣虛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鉤藤堿(Rhynchophyjline)、異鉤藤堿、柯諾辛因堿(Corynoxeine)、柯南因堿、二氫柯南因堿、硬毛帽柱木堿。①鎮靜作用煎劑能產生明顯的鎮靜作用,但無明顯的催眠作用,可減輕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部分條件反射消失,時間延長。能製止癲癇反應的發作,對中樞運動分析器的興奮性增高有一定的抑製作用。②降壓作用可反射性的抑製血管運動中樞而引起降壓作用,其降壓作用不受阿托品影響。③其他作用可抑製離體腸管,興奮大鼠離體子宮。
茯苓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幹燥菌核。多寄生於鬆科植物赤鬆或馬尾鬆等樹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主產於安徽、湖北、河南、雲南、四川。7~9月采挖。堆置“發汗”後攤開曬幹,再行“發汗”、曬幹,如此反複3~4次,最後晾至全幹。另有“雲苓”、“茯菟”、“鬆木薯”、“鬆苓”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脾、肺、腎經。
【功能主治】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或入丸、散。
【禁忌】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酸(Tumulosicacid)、蛋白質、脂肪、卵磷脂、膽堿、組胺酸,麥角甾醇,樹膠,甲殼質,蛋白酶等。①利尿作用煎劑對摘除腎上腺大鼠能促進鈉排泄,還可促進尿中鉀、氯等電解質的排出。②抗菌作用體外試驗有抑菌作用,醇提取物體外能殺死鉤端螺旋體。煎劑則無效。③對消化係統的作用對離體腸管有直接鬆弛作用,對幽門結紮所形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並能降低胃酸。④其他作用對離體心髒有抑製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加心肌收縮力,另外還有鎮靜作用。
山豆根
為豆科蔓生性灌木植物越南槐(廣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根。主產於廣西、廣東、江西、貴州等省。4~5月或8~9月間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淨,曬幹。另有“山大豆根”、“黃結”、“苦豆根”和“廣豆根”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肺、大腸、胃經。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利咽,消腫,止痛。治喉痹,喉風,喉癰,齒齦腫痛,黃疸、癰腫瘡毒,肺癌,咽喉癌,舌癌,肝癌,膀胱癌,食道癌,滋養葉細胞癌及白血病等多種癌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克;或磨汁。外用:含漱或研末塗敷患處。
【禁忌】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苦參堿(Matrine)、氧化苦參堿(Oxyma-trine)、臭豆堿(Anagyrine)、甲基金雀花堿及黃酮類化合物、廣豆根素、槐樹堿、紫檀素,廣豆根酮等成分。①抗癌作用山豆根水提取物對子宮頸癌有顯著的抑製作用;其所含苦參堿、氧化苦參堿對肉瘤-180,吉田肉瘤,艾氏腹水癌,腹水肝癌等實驗性腫瘤均呈抑製作用,延長生存期。並在治愈的大鼠中發現有腫瘤抗體。美藍試管法證明對白血病細胞有抑製作用。廣豆根對癌症有類似免疫性作用,對網狀內皮係統功能有激發作用,能使吞噬細胞數增加,對家兔經60Coγ射線照射所致白細胞減少,有較好療效。②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絮狀表皮癬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抑製作用;所含紅車軸草根甙能抑製感染植物的真菌。③其他作用能抑製胃酸分泌、對實驗性潰瘍有明顯的修複作用;還有升高白血球、抗心律失常作用。
牛黃
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B的膽囊、膽管或肝管中的結石。主產於我國西北和東北地區,河南、河北、江蘇等地亦產。全年均產。宰牛時如發現牛的膽囊、膽管及肝管中有硬塊,即為牛黃,應立即濾去膽汁,將牛黃取出,除淨外部薄膜,陰幹。另有“犀黃”、“醜寶”、“各一旺(蒙名)”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甘,涼。歸肝、心經。
【功能主治】化痰開竅,清熱解毒,息風止痙。治熱病神昏譫語,癲癇發狂,小兒驚風、抽搐、中風、昏迷;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疽疔毒;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嗜酸性細胞肉芽腫等骨髓增生性疾病;肝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腦腫瘤及鼻咽癌等。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2~0.5克,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禁忌】孕婦慎用;非實熱證不宜使用。
【成分與藥理】含膽酸,脫氧膽酸,膽甾醇、膽色素、麥角甾醇,維生素D、鈉、鈣、鎂、鋅、鐵、銅、磷等,尚含類胡蘿卜素及多種氨基酸、脂肪酸、卵磷脂等成分。①抗腫瘤作用對肉瘤-37、肉瘤-180有明顯抑製作用,對艾氏腹水癌(實體型)也有一定的抑製腹水癌細胞分裂的功能。尚能控製瓦克氏癌-256生長,使腫瘤廣泛壞死。②其他作用有鎮靜、鎮痙作用,對離體心髒有興奮作用,有使血管擴張及抗腎上腺素作用而使血壓下降。所含膽酸,脫氧膽酸,能鬆弛膽道口括約肌,促進膽汁分泌而有利膽作用;能顯著增加末梢血內的紅細胞;亦能與多種有機物結合成穩定化合物,而起到解毒作用。
補骨脂
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成熟果實。主產於四川、河南、陝西、安徽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取果穗,曬幹,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另有“破故紙”、“故子”、“婆固脂”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辛,大溫。歸脾、腎二經。
【功能主治】補腎助陽,固精縮尿,暖脾止瀉,納氣平喘。治腎虛冷瀉,遺尿,滑精,小便頻數,陽痿,腰膝冷痛,虛實喘嗽。外用治白癜風。骨肉瘤、腦瘤、腎癌及骨轉移癌。放、化療後血色素下降、白細胞減少。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克;或入丸、散。外用:可研末用酒浸製成20%~30%酊劑外塗局部。
【禁忌】陰虛火旺及大便秘結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揮發油,樹脂,香豆素衍生物:補骨脂內酯,白芷素:補骨脂定,異補骨脂素(Isopsoralen, Angelicin),黃酮類化合物:甲基補骨脂黃酮(Bavachinin)、異補骨脂黃酮(lsobavachin)、補骨脂甲素、乙素。還含有甾醇、生物堿等。①抗癌作用據研究,補骨脂素對人黏液表皮樣癌生長有較強的抑製作用,使癌細胞表麵微絨毛減少、變短,細胞核腫脹、溶解,線粒體退變,減少了細胞的能量供應,抑製核酸和蛋白的合成,促進癌細胞分化。揮發油有抗腫瘤作用,對肉瘤-180,艾氏腹水癌有抑製作用。補骨脂尚有激發淋巴反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能顯著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及E攻瑰花結形成率。②其他作用可擴張離體心髒的冠狀血管,並對抗腦垂體後葉素對冠狀動脈的收縮作用;可增強心肌收縮力,興奮心髒,提高心髒功率,能收縮子宮及縮短出血時間,減少出血量,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抗青黴素的葡萄球菌均有抑製作用,對黴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還有致光敏作用,內服或外塗皮膚,經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可使局部色素沉著。此外,尚有抗衰老,殺蟲及雌激素樣作用。
山慈姑
為蘭科植物杜鵑蘭Cremastra appendiculata(D. Don)Maki-no、獨蒜蘭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的幹燥假球莖。主產四川、貴州等地。5~6月挖取假球莖,除去莖葉,須根,置沸水鍋中蒸煮至透心,幹燥。另有“毛慈姑”、“山茨姑”、“土貝母”、“益辟堅”、“金燈”、“鹿蹄草”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微辛,寒,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消腫,散結,清熱,化痰,解毒。治乳腺癌,皮膚癌,白血病,何傑金病、宮頸癌、食管癌、肺癌、胃癌、鼻咽癌及唾液腺癌。尚可治癰疽發背,疔腫惡瘡,淋巴結核,急性痛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克;磨汁或入丸、散,量減半。外用:磨汁塗或研末調敷。
【禁忌】正虛體弱者慎用。
【成分與藥理】含黏液及葡配甘露聚糖(Glucomannan)及異秋水仙堿,光秋水仙堿、角秋水仙堿,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①抗癌作用其抗癌活性物質為秋水仙堿,它對細胞的有絲分裂有抑製作用,可停止於中期;並能抑製血流中的癌細胞而減少癌的血行轉移。對肉瘤-180、肝癌實體型,淋巴肉瘤等實驗性腫瘤均有抑製作用,並有抗輻射作用。秋水仙堿的衍生物秋水仙胺,抗腫瘤作用優於秋水仙堿且副作用更小。②其他作用秋水仙堿還有鎮靜催眠協同作用。此外,本品尚有止咳,平喘及止痛作用。
龍葵
為茄科一年草本植物龍葵Solanum nigrurn L.的全草。生於路旁或田野中。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夏、秋采收。另有“苦葵”、“天茄子”、“野葡萄”、“黑天天”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微甘,寒。歸肺、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利水,散結。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皮膚濕疹,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及癌性胸、腹水等疾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克(鮮草可60~120克);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禁忌】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成分與藥理】含生物堿甙龍葵堿(Solanine)、澳洲茄堿(so-lasonine)、澳洲茄邊堿(Solamargine)等多種生物堿,尚含薯蕷皂甙元和替告皂甙元及較多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①抗癌作用本品對艾氏腹水癌、淋巴性白血病-615,肉瘤-180,肉瘤-37等腫瘤細胞均有抑製作用。動物試驗表明,本品對胃癌細胞有抑製作用。應用美藍試管法體外試驗,表明對白血病有抑製作用。在組織培養實驗中,龍葵總堿濃度為50~500毫微克/毫升,24小時可抑製腦膜瘤細胞生長。②抗炎作用提取物對動物有抗炎作用。澳洲茄胺有考的鬆樣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及透明質酸酶的活性;對過敏性、燒傷性、組織胺性休克有某些保護作用,還能增加小鼠胰島素休克的存活率,並能促進抗體的形成。③其他作用可抑製外周葡萄糖的利用,而升高血糖。龍葵果有鎮咳、祛痰的作用。澳洲茄堿對心髒有興奮作用,龍葵堿則為抑製作用,兩者對平滑肌皆為興奮。澳洲茄堿小量能增強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過程,大量則增強抑製過程;它還能降低血液的凝固性。
長春花
為夾竹桃科長春花屬植物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 Don.的全草。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以及長江以南地區。全年均可采集。另有“日月草”、“三萬花”、“日日新”、“雁來紅”等別稱。
【性味歸經】微苦,涼,有毒。
【功能主治】消腫散結,解毒清熱。治高血壓病,腮腺炎,瘡癤,無名腫毒,何傑金病、絨毛膜癌、急性淋巴性及粒細胞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塞丸癌、腎母細胞瘤、惡性黑色素瘤、支氣管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克;或提取物製成注射劑。
【禁忌】惡病質者不宜使用。
【成分與藥理】含70餘種生物堿,如長春堿(Vinblastine Vin-caleukoblastine)、長春新堿(Vincristine, Leurocristine)異長春堿(Leurosidine)、環氧長春堿、派利文堿、帽柱葉堿、它波寧(Taberso-nine)。①抗癌作用長春花乙醇提取物和熱水提取物,應用細胞總容積法,對肉瘤-180抑製率分別為100%和95.7%;長春堿對多種實驗性腫瘤有抑製作用,如白血病-1210、AKR白血病、WK-256、肉瘤-180均有一定抑製作用。對移植人體絨毛膜癌細胞亦有抑製作用。長春新堿對艾氏腹水癌也有明顯抑製作用。其作用機理是抑製細胞有絲分裂,使之停止於中期,喪失其合成核糖核酸能力,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合成。②降壓作用從長春花中分離得針狀或小棒狀無色生物堿結晶,有顯著降壓作用,降壓近1小時後才恢複或接近原來水平。總堿有擴張冠狀血管的作用。③降血糖作用國外民間用長春花葉及全植物治療糖尿病,從長春花中分離出的多種生物堿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開始較緩慢,但較持久。④其他作用對鹽水負荷的大鼠有利尿作用。總堿對離體心髒有抑製作用,國外介紹可作子宮出血的止血劑,所有生物堿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魚腥草
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主產浙江、江蘇、湖北等地。夏、秋采收,將全草連根拔起,洗淨、曬幹。另有“苓草”、“蕺菜”、“重藥”、“紫蕺”、“葅子”等別稱。
【性味歸經】辛,微寒。歸肝、肺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治癌症病人並發肺炎,肺膿瘍,熱痢,水腫,白帶,淋病,腸炎,丹毒等,濕疹,脫肛,禿瘡,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鮮者60~120克),或搗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禁忌】虛寒症及陰性外瘍忌服。
【成分與藥理】鮮草含揮發油,油中含抗菌成分魚腥草素[即癸酰乙醛(Decanoyl acetaldehyle)]、月桂烯(Myrcene)、月桂醛、癸醛、癸酸,尚含氯化鉀、硫酸鉀、蕺菜堿(Cordarine)、金絲桃甙,花、葉、果實中尚含槲皮甙(Quercitrin)。日本報道了魚腥草治療放射性損害病人,經服用魚腥草煎劑或代茶頻飲,症狀均有好轉,並健康存活下來,由此可知,魚腥草可用於癌放療的副作用預防上。中山醫科大學以魚腥草素(Houttuyninim)為母體,人工合成了新魚腥草素,動物實驗證明對艾氏腹水癌有明顯抑製作用。對癌細胞有絲分裂最高抑製率為45.7%,能提高癌細胞內(AMP)水平。美國的一項報告也提出:魚腥草有一定的抗癌效果。魚腥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甲型鏈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傷寒杆菌以及結核杆菌等多種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能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力;並有抗炎作用,所含槲皮素及鉀鹽,能擴張腎動脈,增加腎動脈血流量,因而有較強的利尿作用。此外還有鎮痛、止血、鎮咳的作用。
夏枯草
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果穗。我國各地均產,主產於江蘇、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夏季果穗半枯時采收,曬幹。另有“鐵色草”、“棒柱頭花”、“白花草”、“燕麵”等別稱。
【性味歸經】苦,辛,寒。歸肝、膽經。
【功能主治】清肝火,散鬱結。治腫瘤患者症見熱結便秘,疳熱,瘰鬁,煩渴,胸膈熱氣及肝火上炎,目赤、頭痛,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禁忌】脾胃虛弱者慎服。
【成分與藥理】全草含三萜草甙,其甙元是齊墩果酸(Olranolicacid),尚含熊果酸,芸香甙(Rutin)、金絲桃甙、順咖啡酸、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K、胡蘿卜素、樹脂、苦味質、揮發油、生物堿,水溶性鹽類。①抗癌作用對小鼠肉瘤S-180、子宮頸癌U-14有抑製作用。其熱水提取物對人子宮頸癌JTC-26細胞,體外實驗抑製率為50%~70%左右。②降壓作用夏枯草的莖葉、花穗及全草均有降壓作用。其降壓作用是否與所含鉀鹽及擴張血管作用有關認識尚不一致。其提取物的結晶A及以A為主要甙元的總皂甙,具有降壓活生及抗心律失常作用。③其他作用其煎劑體外對痢疾杆菌、傷寒杆菌、霍亂弧菌、大腸杆菌、人型結核杆菌、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且能興奮子宮及增強腸蠕動。
扁豆
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白色種子。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於湖南、安徽、河南等地。立冬前後摘取成熟莢果,曬幹,打出種子,再曬至全幹。另有“峨眉豆”、“羊眼豆”、“稿豆”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和中,清暑化濕。凡癌症患者症見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帶下等均可用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30克;或入丸、散。
【禁忌】《食療本草》:“患冷氣人勿食。”《隨息居飲食譜》:“患瘧者忌之。”
【成分與藥理】含胰蛋白酶抑製劑,澱粉酶物、植物血紅細胞凝集素A、B(PHA-A、-B),並含有對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製作用的成分,這種活性成分在水溶性的高分子部分和低分子部分中都有。尚含豆甾醇、磷脂、蔗糖、葡萄糖、澱粉、酪氨酸酶、鋅、磷、鐵等。檢測100例惡性腫瘤者的gG、leA,發現生地扁豆湯可使其異常值轉為正常值。白扁豆等豆類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刺激骨髓造血組織,減少粒細胞的破壞,提高造血功能對白細胞減少症有效。
枸杞
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寧夏枸杞Lyciurnbarbarum L.的成熟果實。主產於寧夏、河北。此外,河南、陝西、四川、江蘇等地亦有出產。夏、秋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柄,置陰涼處晾至果皮起皺紋後,再曝曬至外皮幹硬果肉柔軟即得,遇陰雨可用溫火烘幹。另有“苟起子”、“甜菜子”、“血枸子”、“枸杞豆”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平。入肝、腎經。
【功能主治】滋補肺腎,養肝明目。凡癌症患者症見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等均可選用本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克;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禁忌】外邪實熱,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
【成分與藥理】含胡蘿卜素3.39%,硫胺素0.23%,核黃素0.33%、菸酸1.7%,維生素C3%,尚分離出β-穀甾醇、亞油酸、玉蜀黍黃素、甜菜堿、果紅素。另外果實含微量元素鍺非常豐富。高達166mg/kg,是大米的28倍。日本佐藤昭彥以人子宮頸癌JTC-26細胞進行試驗,共篩選了800多種天然藥物和食物。結果表明枸杞子、枸杞葉、枸杞根(地骨皮)的抑瘤率均在90%以上,而且水煎劑即有效,不必更複雜的提取。枸杞對小鼠肉瘤-180有一定抑製作用。寧夏產的枸杞果、葉、果柄對兩種人類癌細胞可產生不同程度的生長抑製效應。果實尚能顯著提高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血清溶菌酶的活力、抗體效價及增加抗體形成細胞的數量,說明枸杞有免疫促進作用,有效成分為枸杞多糖。本品治療癌前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有效。取寧夏杞子,每日口服20g,分2次於空腹時嚼服,2個月為一療程。共20例,經過2~4個月觀察,顯效15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100%。
薏苡仁
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的種仁。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主產福建、河北、遼寧。秋季果實成熟後,割取全株、曬幹,打下果實,除去外殼及種皮,去淨雜質,收集種仁,曬幹。另有“薏米”、“小玉米”、“苡米”等別稱。
【性味歸經】甘淡,涼。入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健脾補肺。凡癌症患者症見水腫,肺痿吐膿血,熱淋,排尿障礙,肺癰,腸癰,濕痹,泄瀉,筋脈拘攣均可用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或入散劑。
【禁忌】脾約便難及妊娠婦女慎服。
【成分與藥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維生素B1,氨基酸,薏苡仁素、薏苡仁酯,豆甾醇,β-穀甾醇等。本品對肉瘤-180,Yoshido肉瘤有抑製作用;薏苡仁酯有抑製子宮頸癌U-14及艾氏腹水癌細胞(EAC)的作用。1959年日本中山恒明首創用薏苡仁、藤瘤等療癌症。結果對癌細胞變性、阻止癌細胞分裂,間質變性及組織增生均有良效。薏苡仁油對橫紋肌及運動神經末梢,低濃度呈興奮作用,高濃度呈麻痹作用。還有抗利尿作用。
萊菔
為十字花科一年生成二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萊腋(蘿卜)Raphanus sativus L.的新鮮根。全國各地普遍栽培。冬季挖取鮮根,去莖葉,洗淨,另有“紫菘”、“蘿卜”、“土酥”、“紫花菘”等別稱。
【性味歸經】辛甘、涼。入肺、胃二經。
【功能主治】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凡癌症患者症見食積脹滿,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頭痛,便秘等均可用之。
【用法用量】內服:搗汁服,20~30克;煎湯或煮食。外用:搗敷或搗爛滴鼻。
【禁忌】《本經逢原》:“脾胃虛寒,食不化者勿食。”
【成分與藥理】根含糖分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各部分還測得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苯丙酮酸、龍膽酸、羥基苯甲酸和多種氨基酸。鮮根含甲硫酸、維生素C,因不含草酸,是鈣的良好來源。又含萊菔甙、硼、錳等。以色列的Modan研究了蔬菜中的抗癌成分。認為具有活性的不是纖維素或胡蘿卜素,而是一種吲哚類成分。在蘿卜中含有此類物質。吲哚成分在實驗條件下能夠減少動物腫瘤細胞的生長。其作用機製可能是誘發了腸內苯並芘羥化酶活性的緣故。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變異遺傳部的賀田恒夫發現蘿卜等蔬菜可抵消亞硝胺的致癌性。亞硝胺是魚肉中所含的胺與添加劑亞硝酸鹽結合而成,有很強的致癌性。他將一個亞硝胺加十份蔬菜汁,對約100種蔬菜和水果逐一研究,結果發現蘿卜、蕪青等完全消滅了亞硝胺的致突變性。在水果和蔥類中則未見此作用。實驗表明亞硝胺可由蘿卜汁使之成為非致癌物,這可能是蘿卜等蔬菜中含有某種能分解亞硝胺的酶。亞硝胺通常穩定,不易分解,而蘿卜汁能分解它,則意義相當重大。日本嵐山製藥公司尚在蘿卜汁中加入草藥提取液,冷凍幹燥,製成顆粒狀衝劑,成為有益於健康的防癌食品。另外其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特別是革蘭氏陽性菌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