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特稿(2)(3 / 3)

期間真實地寫“大躍進”的作品。所以丘科夫斯卡婭的《索菲婭·彼特羅夫娜》是一篇極其難能可貴的作品,今天讀起來仍催人淚下。

我把它譯成中文,但僅一篇中篇小說,難以出版。在“瞻顧叢書”主編何滿子先生的支持下,我把它收入散文集《利季婭被開除出作協》。小說的主要情節如下:

主人公索菲婭住在列寧格勒,丈夫是著名醫生。丈夫去世後,她到一家出版社當打字員,掙錢養活獨子科利亞。科利亞是她的命根子。索菲婭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蘇聯婦女,這類婦女我在俄羅斯接觸過不少。她們善良、勤勞、熱情,對生活要求極低,極易滿足,並極具同情心。她們沒有政治頭腦,相信報紙、電台所宣傳的一切。索菲婭到打字室工作後不久便被任命為組長,她非常滿意自己的工作。一九三六年開始大清洗,索菲婭毫無感覺。她不大看報,很少聽廣播,不關心國家大事。她歡歡喜喜地操辦一九三六年新年樅樹遊藝會,讓社裏的女人和孩子高高興興過新年。她把贈送給兒童的禮物裝進紙袋裏,掛在樅樹上,並在每個紙袋裏放入一張紙條,上麵寫著:“為幸福的童年感謝斯大林同誌”。她的操勞得到大家的讚許,她快活得不得了。這天晚上出版社的會計走到她跟前,悄悄對她說,城裏逮捕了很多醫生,其中有基帕裏索夫。基帕裏索夫是索菲婭丈夫的同事,他們一家關係很好。索菲婭感到震驚,怎麼那麼好的醫生竟變成恐怖分子了。但不久她崇敬的社長遭到清洗,全社職工一致聲討他,她同樣感到深深的遺憾,這麼好的一個人怎麼變成破壞分子了。接著她兒子科利亞被捕,對她簡直是晴天霹靂,她怎麼也無法相信了。兒子中學畢業後,分配到烏拉爾農機廠當技師,是在那裏被捕的。她堅信是誤捕,解釋清楚就會釋放。她開始日夜奔走,查詢科利亞關押在什麼地方。這裏要引出兩個人物:娜塔莎和阿利克。娜塔莎是打字員,索菲婭的同事,打字室裏最優秀的打字員,但因父親曾是白軍上校,入不了團。娜塔莎為人正派,極富同情心,關心政治,憎恨靠告密爬上去的人。索菲婭是她唯一的朋友。阿利克是科利亞的中學同學,對科利亞忠心耿耿,兩人一同分配到烏拉爾農機廠。阿利克是猶太人,無父無母,同姨媽住在一起。科利亞被捕後,索菲婭每天上街打聽。她沒想到廣場和街道擠滿了像她一樣打聽親人消息的婦女。她總算打聽到問詢的地方。但要排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隊。娜塔莎和阿利克輪流替她排隊,這在當時是勇敢的行為。索菲婭終於排到了,窗子裏麵的人隻冷冰冰地說了一句話:在這兒,馬上叫下一個。索菲婭又到檢察院排隊,仍是娜塔莎和阿利克輪流替她排隊。檢察官對她說:“科利亞是恐怖分子,自己招供了,十年外地勞改。”沒等她解釋便讓她出去了。也許排隊的人太多,檢察官累得疏忽了,沒發給她流放證。按規定勞改人員的家屬不能留在城市。娜塔莎來到她家,告訴她自己被出版社開除,由於出身的關係,哪兒也找不到工作。接著阿利克也被捕了。一天,娜塔莎激動萬分地跑到索菲婭家,懇求索菲婭立即辭職,她兒子被捕的風聲已傳到出版社,辭職信已代她擬好。主動辭職也許能在別處找到工作。立即給阿利克送錢,他姨媽決不會送,阿利克會餓死。最後讓索菲婭一定檢查身體。娜塔莎當天夜裏自殺了。索菲婭為兒子能做的事都做了,再也不能做什麼了。像她這樣的普通老百姓又能做什麼呢。她產生了錯覺,科利亞無罪釋放。

她對鄰居說科利亞釋放了,大家祝賀她,她自己也相信了。她打掃房間,迎接科利亞回來。她突然收到科利亞托人帶來的一封信,科利亞告訴她,他被中學同學誣陷,不承認就遭毒打,一隻耳朵已被打聾。科利亞的唯一希望是媽媽救他。讓她以母親的身份證明他與那位同學中學畢業後從無來往。索菲婭讀完信,呆呆地站著不動。過一會兒把信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