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特稿(2)(1 / 3)

作協成立後,規定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為作家的創作方法:“它要求藝術家真實地、曆史具體地、在其革命發展中描寫現實。而且藝術描寫現實的真實性和曆史具體性要與用共產主義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這句話疙疙瘩瘩,很難理解。其真正的意思就是要求藝術家隻能歌頌蘇聯現實,歌頌斯大林,不許觸及社會的陰暗麵。遵循這種創作方法,怎能產生好作品?蘇聯斯大林時代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是歌頌蘇聯現實和斯大林偉大的作品。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所翻譯出版的蘇聯作品大多數都是這類文化垃圾。中國讀者從蘇聯作品中了解的蘇聯,不是真實的蘇聯,而是粉飾後的蘇聯。像潘菲洛夫的《磨刀石農莊》、巴巴耶夫斯基的《金星英雄》和《光明普照大地》都是粉飾現實的典型作品,並且粉飾到無恥的程度。前者歌頌農業集體化,而農業集體化是斯大林對俄國農村的摧殘和搶劫,殺死、餓死和在被驅趕到西伯利亞的途中死於路上的人何止千萬。後者美化二戰後蘇聯農民的生活,說他們的生活像蜜一樣甜。而實際上全國到處發生餓死人的現象,有的地方多得連收屍都來不及。這三本書都獲得斯大林文學一等獎,並譯成中文。然而平心而論,主流文學也不是沒有產生過好作品,如法捷耶夫的《毀滅》,真實地寫出遠東一支遊擊隊的“毀滅”,每個人物都有性格,並真實可信。那是法捷耶夫一九二六年寫的,那時還沒提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描寫內戰的殘酷。為爭奪天下,俄國人自己互相殘殺,紅軍殘忍地殺害白軍,白軍同樣殘忍地殺害紅軍。兩軍殺紅了眼,根本沒有什麼主義和信仰。《靜靜的頓河》真實地紀錄了頓河流域的內戰史。這本書得以出版是因為那一地區當時的紅軍指揮員是斯大林的對頭,他指揮下的紅軍殺人放火,恰恰是斯大林收拾他的口實。

主流文學中值得肯定的作品實在不多,大多數都是閉著眼睛美化蘇聯現實和歌頌斯大林的文化垃圾。

我想重點分析一下對中國影響最大的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稱《鋼鐵》)。這本書可以說是蘇聯主流文學的代表作,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奇葩。小說出版於一九三四年,即作協成立之前,那時尚未提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口號。作家超前體現出這個口號的精神。這本書完全沒有反映現實和時代,是一本說教的書。故事發生在烏克蘭的一個小城裏,時間的跨度是一九一五至一九三二年,主要情節發生在斯大林時代。其中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農業集體化和工業化、大災荒、大清洗。三年內戰結束後,一九二〇年蘇聯的經濟幾乎完全崩潰,列寧被迫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使蘇聯經濟有所好轉,人民生活有些改善。但列寧一九二四年去世,斯大林逐個擊敗政敵,獨攬大權後,逐漸取消了新經濟政策,取而代之的是農業集體化。農業集體化消滅了種田能手,即勤勞的農民,讓懶漢、二流子掌握集體農莊大權。城裏派來的征糧隊搶劫農民賴以為生的糧食。農業集體化引發了全國大災荒。以“蘇聯糧倉”著稱的烏克蘭為例,一九三〇年至一九三三年間烏克蘭一千六百萬人口中餓死了五百萬。斯大林用強迫命令和行政手段推行工業化,隻追求速度不顧技術操作規則,其結果是對俄國原有工業的大肆破壞,不少科技人才受到迫害。大清洗又不知製造了多少冤魂。這些現象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蘇聯主流和非主流作家的作品中都有明顯的或隱晦的反映,唯獨在《鋼鐵》中連影子都沒有。隻有保爾在紅軍中英勇作戰,在惡劣的條件下不顧死活地修築窄軌鐵路,與反對派作無情鬥爭,為革命犧牲個人感情,仇恨比他生活好的人。

《鋼鐵》完全站在布爾什維克的立場上,詆毀、醜化烏克蘭的軍隊,不尊重烏克蘭人民的選擇。這裏不妨簡單地回顧一下烏克蘭在十月革命前後的曆史。俄羅斯長期統治烏克蘭,烏克蘭一直要求擺脫俄國的統治,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後,烏克蘭民族愛國團體於同年三月成立“烏克蘭社會團體聯合拉達”,“拉達”即烏克蘭語議會之意。後又成立中央拉達,並建立中央拉達總書記處,即烏克蘭政府。使用的國旗便是今天烏克蘭的藍黃兩色旗。七月,烏克蘭政府與俄國臨時政府談判,要求享有更多的自治權,臨時政府答應了烏克蘭的要求,卻遭到列寧一派的激烈反對,臨時政府不得不廢除達成的協議,這反而刺激了烏克蘭要求獨立的願望。十月革命後,列寧領導的蘇俄人民委員會向烏克蘭拉達發出最後通牒,不允許烏克蘭獨立。一九一八年一月八日烏克蘭中央拉達,在許多國家承認之後,宣布獨立。十二月布爾什維克在烏克蘭東部哈爾科夫成立了蘇維埃政府,並以武力征服烏克蘭,烏克蘭拉達決定組建本國軍隊,佩特留拉便是烏克蘭民族軍的創建者和指揮者之一。佩特留拉出身於馬車夫家庭,上過利沃夫大學,後成為烏克蘭民族運動的領導人,曾兩度擔任烏克蘭政府首腦。他為扞衛烏克蘭的獨立與波蘭侵略軍和德國侵略軍以及布爾什維克的軍隊作戰。一九二〇年兵敗退入波蘭,後流亡國外,一九二六年在巴黎遇刺。在《鋼鐵》一書中,保爾最痛恨的就是“佩特留拉匪幫”,即為烏克蘭獨立而戰的烏克蘭民族軍。我們這代人還記得一首當時極為流傳的烏克蘭民歌,其中就有“佩特留拉凶惡的匪幫”這樣的歌詞。保爾把烏克蘭民族軍與德國和波蘭侵略軍相提並論,一律看成侵略者。佩特留拉今天已成為烏克蘭的民族英雄,在波爾塔瓦為他豎立了紀念碑。尤先科擔任烏克蘭總統後,訪問法國期間,曾與妻子向位於巴黎郊區的佩特留拉陵墓敬獻花圈。佩特留拉是個複雜的曆史人物,為烏克蘭獨立與紅軍作過戰,屠殺過猶太人,但在烏克蘭人的眼中他是民族英雄,我們應當尊重烏克蘭人民的感情。烏克蘭獨立後,烏克蘭的同行對來訪的中國人說:“我們已經獨立了。請不要再宣傳《鋼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