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特稿(1)(1 / 3)

司馬遷排行榜

如果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現象要說都是中國古已有之的話,那一定讓人不服氣。

譬如將蹴鞠說成足球的起源,將高爾夫的老祖宗追溯到捶丸,甚至說今天的機器人早在周代就已出現,肯定是要讓人犯嘀咕的。但如果換個說法,比如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估計誰都會沒意見的。現如今,排行榜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各種各樣的排行榜擁擠在各種各樣的傳媒裏,隻不過有些排行榜是沒有人相信的,比如說香港大學排名在斯坦福大學前麵之類。但有些排行榜卻權威得很,曆史也長得很,如福布斯排行榜,跟它較勁的就不多了。

不過再詳細推敲一下,福布斯排行榜也早不過一九一七年去,因為該排行榜的母體《福布斯》雜誌,就創建在那一年,至今不過九十歲出頭而已。《福布斯》有好幾種排行榜,其中最負盛名的自然是富豪排行榜了,每年都有新聞可做,每年都吸引許多人的眼光。極少數的是關心自己有沒有上榜,再決定是應該默認或否認;絕大多數的當然隻是看熱鬧。這種排行榜的作用何在,因為我非經濟學界人物,實在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

但因為我後半生是教曆史的,倒真的容易將現代的東西與古代聯想在一起。這一聯想,也就覺得,富豪排行榜雖然吸引人,但也不見得就是史無前例的發明,要是翻翻司馬遷的《史記》,似乎這榜也就透出不新鮮了。

《史記》一百三十篇,最後一篇是《太史公自序》。這一篇今人往往是放在書的最前麵的。但斯時的人多自謙,就放在最後了。所以要按現在的看法,《史記》真正的最後一篇是哪一篇呢?那就是《貨殖列傳》。這一篇雖然放在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相反,它還是司馬遷曆史哲學思維的典型代表。有人甚至說,讀《史記》不讀《貨殖列傳》,等於未讀《史記》。這話一點也不過分。因為這一篇列傳所說明的道理與差不多兩千年後的恩格斯的一段話可以說相去不遠。恩格斯曾說過:“自從階級對立產生以來,正是人的惡劣的情欲——貪欲與權勢欲成了曆史發展的杠杆。”沒有人認為貪欲與權勢欲是好東西,但你卻不能不承認,恩格斯說的這話的確在理。那麼《貨殖列傳》到底是為什麼人立傳呢?說白了,就是為有錢人立傳。這在司馬遷以前沒有人做過,在司馬遷之後,隻有班固模仿並抄襲著做了一篇。再往後,二十二部正史裏就再沒有人敢為這些人立傳了。

司馬遷為什麼要為這些人立傳呢?有三個方麵的原因。首先,因為他了解人性:“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人性如此,而如果善於贏利賺錢的人,隻要他不禍國殃民,那又有什麼不好呢?所以他又說: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與以時,而息財富,智者有采焉。”聰明人何以不學學呢。更進一步,他還看不起那些高談仁義主張越窮越光榮的人:“無岩處奇士之行,而長貧賤,好語仁義,亦足羞也。”因此他在《貨殖列傳》中不但舉了先秦時期許多富豪成功的例子,而且更將漢代建立以來發家致富的典型與他們的財富數量排列出來,作為表揚的典型。這種做法在言義不言利的儒家占統治地位的時候,可謂驚世駭俗。所以班固批評司馬遷的《史記》有三個大缺點,那第三點就是:“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

其實不但是兩千年前的班固這樣看。倒退四十年,我們不也還是這樣看的嗎?越窮越光榮成為一種征侯,成為一種情結,以至於將發家致富看成是萬惡不赦的事。可是司馬遷生在兩幹多年前,他就看出了有錢並不是什麼壞事,而且還為這些人立傳,這可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嗎?貨是什麼意思?就是通貨,就是錢。錢也是貨,但它是通貨,用它可以換來一切的貨。殖是什麼?就是生息,就是增值。所以貨殖就是發財,就是致富的同義詞。隻不過前者雅後者俗就是了。閑話少說,我們就來具體看看司馬遷給漢代人所做的富豪排行榜吧:

一、“蜀卓氏。”即川西卓氏家族。這一家族的先世是趙人。秦滅趙,將卓氏遷到四川來。許多被遷之人都行賄官員,希望遷到近處,不要遠謫。但卓氏夫婦有眼光,他們早就有信息,知道川西山區有鐵礦,因此自願遠遷,到了臨邛這個地方。其後“即鐵山鼓鑄,運籌策,傾滇蜀之民,富至僮幹人,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具體財富多少,司馬遷未明言,但有錢到與皇帝可比,那真是豪富了。

我很懷疑那看上司馬相如的卓文君就是出自這個家族的。冶鐵能致富,今天依然如此,否則不會出現前一時期許多重複建設鋼鐵企業的弊病。與蜀卓氏同樣在臨邛以冶鐵發家的還有所謂程鄭者,這是從山東被迫遷來的富豪,財產與卓氏亦有得一比,司馬遷將其附在卓氏之後。

二、“宛孔氏”。豫西南陽孔氏家族。孔氏原是魏國人,秦伐魏,將孔氏遷到南陽。這一家族本來就是以冶鐵為業,到南陽後,依然重操舊業,“家致富數幹金”。

三、“曹邴氏”。魯西邴氏家族。曹縣在今山東西部。這裏的人曆來儉嗇得很,曹氏家族尤其典型。他們也是以冶鐵起家,“富至巨萬”。而後又投資商業金融,“貰貸行賈”遍天下。在曹氏家族的影響下,鄒魯一帶的人都不好讀書而喜下海了。要知這裏可是孔聖人與孟亞聖的老家,過去讀書的風氣是一級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