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至半酣,大將軍長孫晟起身道:“如今我朝公主已經平安到達貴國,敢請可汗踐約,容我等帶回高紹儀。”
達頭可汗思忖一會兒道:“聽說公主北來的路上遇到刺客,既不是我突厥人,想必就是那高紹儀在使陰招。”
眾人也附和道:“他若真殺了公主,大周與我突厥必定水火不容,我們自然不會將他送回,他又可以坐收漁翁之利,真是妙招啊!”
阿波可汗點頭壞笑道:“既然如此,我們就派人把他抓來!”
沙缽略可汗聽了,也覺得眾人說的有理,但是又沒有證據,隻得說道:“雖然如此,但是我們手中沒有證據,也不好以此為理由拿他。”
長孫晟絲毫不退讓,高聲道:“真要想拿高紹儀,也不必非要用這個理由,想必可汗另有良策。”
沙缽略大笑道:“長孫將軍放心,我答應的事一定會辦到,不管願意與否,高紹儀一定會隨你們回去的。”
且說高紹儀在營州,雖然知道突厥迎娶了北周的公主,但並不知道突厥已經答應了北周的要求,準備把他送給仇人。但是高紹儀是個聰明人,他一聽說突厥要與北周結親,便內心不安,他缽可汗在時對他敬重非常,禮遇有加,可新任的沙缽略會怎麼對待他,是不是還能支持他的小朝廷,還是與北周親近,可就難說了。因此,他才先下手為強,派了百名殺手,埋伏在公主必經之地,伺機刺殺,以破壞突厥和北周的關係。隻可惜迎親和送親的隊伍都是精挑細選的勇猛壯士,他派出去的人無功而返。
此刻,公主已經進了可汗的牙帳,他擔心的是他們是否會懷疑他,找到刺殺公主的證據。
正在思索間,外麵侍從進來稟報道:“沙缽略可汗派人求見。”
他正要打聽消息,他們卻來了。
他防備地問道:“派了多少人前來?”
侍從道:“隻有一人。”
他稍稍寬心道:“請進來。”
高紹儀道:“聽說公主已經到了,我正要前去敬賀呢。”
使者道:“可汗派小人前來,正為此事,可汗高興,要請皇上明日午後到南邊狩獵。”
高紹儀聽了心下疑惑,問道:“聽說公主路上受驚了,如今可好嗎?”
使者道:“公主虛驚一場,並無大礙。”
高紹儀試探道:“那刺客真是可惡!不知可抓到了嗎?”
使者道:“經查明刺客乃是吐穀渾派來的,意欲破壞突厥與大周的聯盟。可汗說,明年便要興兵攻打吐穀渾,到時還請皇上協助。”
高紹儀聽了不再疑惑,道:“那是自然。”
使者退去,高紹儀便命人準備馬匹弓箭,以備明日狩獵之用。
這日午後,天空灰蒙蒙的,空氣陰冷潮濕,像是要下雪的樣子。高紹儀帶了人馬如約而至,卻不見沙缽略的人,不禁心下疑惑,問侍從道:“怎麼不見沙缽略可汗?”,侍從回到:“也許是路上耽擱了,何況時辰還不到呢,再等等吧。”
高紹儀看著自己帶來的不足百人的狩獵隊伍,越來越覺得不對。即可下令:“朕突感身體不適,即刻回營。”
剛跑出才不過幾裏地,忽聽身後喊聲一片,但見大隊人馬在身後緊緊追趕,細看飄著的旗幟不是突厥的狼頭黑旗,卻是北周的旗幟,知道中了沙缽略的計,也隻能加足馬力向前逃命,卻見前麵山坡後突然又飛出一隊人馬,頓時殺聲四起,前後約有千餘人馬,正是宇文賦和長孫晟。
高紹儀見無處可逃,率軍奮力而戰,那一百人當然不是長孫晟的對手,片刻間就敗下陣來,眼見大勢已去,高紹儀橫劍頸上,便要自刎,卻被長孫晟一箭射中胳膊,幾個侍衛衝上去生擒了。
長孫晟與宇文賦策馬趕來,長孫晟笑道:“陛下怎可做此無謂犧牲?回到長安,我主必會善待陛下,何必做他鄉之鬼?”
高紹儀被送到長安後,被流放蜀地,後抑鬱而終,北齊正式滅亡,此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