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肉類(3 / 3)

鯽魚補脾胃

鯽魚俗稱鯽瓜子,它肉味鮮美,肉質細嫩,極為可口。鯽魚營養價值極高,特點是營養素全麵,含糖分多,脂肪少,所以吃起來既鮮嫩又不肥膩,還有點甜絲絲的感覺。

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容易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經常食用,可補充營養,增強抗病能力。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民間常給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既可以補虛,又有通乳催奶的作用。鯽魚子能補肝養目、健腦益智。肝炎、腎炎、高血壓、心髒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也可以經常食用,以補營養,增強抗病能力。

海參能治心血管病

海參又名海鼠、海瓜,是一種名貴的海產品,因補益作用類似人參而得名。海參肉質軟嫩,營養豐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滋味肥美,風味高雅,是久負盛名的名饌佳肴,是海味“八珍”之一,與燕窩、鮑魚、魚翅齊名,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著“壓軸”的角色。海參在營養成分上有一定特點,即含膽固醇低,脂肪含量相對少,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對高血壓、冠心病、肝炎等病人及老年人堪稱食療佳品,常食對治病強身很有益處。海參含有硫酸軟骨素,有助於人體生長發育,能夠延緩肌肉衰老,增強機體免疫力。海參中微量元素釩的含量居各種食物之首,可以參與血液中鐵的輸送,增強造血功能。最近美國的研究學者從海參中萃取出一種特殊物質——海參毒素,這種化合物能夠有效抑製多種黴菌及某些人類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食用海參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糖尿病、胃潰瘍等均有良效。

中醫認為,海參具有補腎益精、除濕壯陽、養血潤燥、通便利尿的作用。

鯰魚產後宜食之

鯰魚,又稱做胡子鯰、黏魚、塘虱魚、生仔魚。此魚的顯著特征是周身無鱗,身體表麵多黏液,頭扁口闊,上下頜有四根胡須。鯰魚的最佳食用季節在仲春和仲夏之間。鯰魚不但像其他魚一樣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肉質細嫩、美味濃鬱、刺少、開胃、易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鯰魚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較多,對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有較好的食療作用。鯰魚是催乳的佳品,並有滋陰養血、補中氣、開胃、利尿的作用,是婦女產後食療滋補的必選食物。

黃魚健脾胃

黃魚,又名黃花魚,有大小黃魚之分。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叫魚腦石,故又名“石首魚”。大黃魚又稱大鮮、大黃花、桂花黃魚。小黃魚又稱小鮮、小黃花、小黃瓜魚。大小黃魚和帶魚一起被稱為我國三大海產魚。夏季端午節前後是大黃魚的主要汛期,清明至穀雨則是小黃魚的主要汛期,此時的黃魚身體肥美,鱗色金黃,發育達到頂點,最具食用價值。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並對各種癌症有防治功效。中醫認為,黃魚有健脾利胃、安神止痢、益氣補精之功效,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欲不振及婦女產後體虛有良好療效。

螃蟹養筋活血

螃蟹的種類可達500餘種,是公認的食中珍味,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它不但味奇美,而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對滋補身體很有益處。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近年來經研究發現,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複大有裨益。一般認為,藥用以淡水蟹為好,海水蟹隻可供食用。中醫認為,螃蟹有清熱解毒、補骨生髓、養筋活血、通經絡、利肢節、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於瘀血、損傷、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鯉魚健胃利水腫

鯉魚,在有的地方叫拐子、鯉子,因鱗上有十字紋理而得名。鯉魚體態肥壯豔麗,肉質細嫩鮮美,是人們日常喜愛食用,並且很熟悉的水產品。鯉魚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止咳下氣的功用,對各種水腫、浮腫、腹脹、少尿、黃疸、乳汁不通皆有益。鯉魚對孕婦胎動不安、妊娠水腫有很好的食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