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肉類(2 / 3)

比目魚性味甘平,具有消炎解毒、助脾胃、補虛弱等功效。主要用於勞傷、體弱、久痢等。但是,體胖有痰火者不可多食,烹製時不宜加入過多食用油。

馬麵魚治胃病

馬麵魚學名叫綠鰭馬麵魨,無毒。含有蛋白質、維生素及脂肪等營養成分,營養價值不比其他魚類差,是一種價廉物美的食用魚類。馬麵魚肝大,可製魚肝油。肝占全魚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達50%~60%。魚骨可做魚排罐頭,內髒可做魚粉。魚皮能製成可溶性食用魚蛋白。它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的營養食品,不僅含多種氨基酸,而且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可治療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症。

銀魚能止咳

銀魚屬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對高脂血症患者食之有益。中醫上認為,其味甘、性平,善補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虛勞諸疾。《隨息居飲食譜》有記載:“銀魚甘平,養胃陰,和經脈。”現代醫學亦證明,銀魚含大量鈣質,能益肺止咳,利水補虛。

魚頭降血脂

魚頭具有清理和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延緩衰老的作用。含有DHA和EPA,這些物質能顯著增加神經細胞間的聯係,特別是對於處在腦及神經組織發育期的幼兒智力發展有好處。魚眼周圍組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膠原蛋白,有助於人體受損組織的修複。但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魚頭以骨為主,蛋白質含量遠不及魚肉,而且魚肉中同樣含有DHA、EPA和磷脂類物質,隻是含量不及魚頭而已。魚頭煲是一種科學的吃法,能保留充分的營養及鮮嫩的口味。煮透之後與豆腐搭配,還有營養互補作用,豆腐中苯丙氨酸含量豐富,魚頭中穀氨酸含量高。豆腐中含鈣較多,魚頭含維生素D,兩者合用可提高人體對鈣的吸收。

帶魚預防高血壓

帶魚又稱刀魚、裙帶魚、白帶魚,因其身體扁長,形似帶子而得名,以山東舟山產的為最佳。帶魚肉肥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鮮食、醃製、冷凍均可,深受大眾歡迎。

帶魚的脂肪含量高於一般魚類,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的碳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帶魚全身的鱗和銀白色油脂層中還含有一種抗癌成分,對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有益。經常食用帶魚,具有補益五髒的功效。帶魚還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係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常吃帶魚還有養肝補血、潤澤肌膚、養發健美的功效。

鰻魚能治夜盲

鰻魚全稱為鰻鱺,分為河鰻和海鰻,為名貴食用魚類,滋補價值高。鰻鱺體內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在所有魚類中獨占鼇頭。河鰻又稱白鱔、蛇魚,其特點是脂肪含量高,含膽固醇也較多。海鰻與河鰻相比,脂肪含量要低得多,膽固醇含量也少。鰻魚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鰻魚體內還含有一種很稀有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強精壯腎功效,是年輕夫婦、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鰻魚是富含鈣質的水產品,經常食用能使血鈣值有所增加,使身體強壯。而其肝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夜盲症患者的優良食品。

鱸魚化痰療效多

鱸魚又稱花鱸、寨花、鱸板、四肋魚等,俗稱鱸鮫,與長江鰣魚、黃河鯉魚、太湖銀魚並稱為“四大名魚”。鱸魚肉質白嫩、清香,沒有腥味,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紅燒或燉湯。尤其是秋末冬初,成熟的鱸魚特別肥美,魚體內積累的營養物質也最豐富,所以是吃鱸魚的最好時節。鱸魚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鱸魚還可治胎動不安、生產後少乳等症。準媽媽和生產婦女吃鱸魚是一種既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的營養食物,是健身補血、健脾益氣和益體安康的佳品。

另外,鱸魚血中還有較多的銅元素。銅能維持神經係統的正常功能並參與數種物質代謝。銅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鱸魚來補充。

甲魚大補能防癌

甲魚,學名鱉,又稱水魚、團魚、黿魚,是人們喜愛的滋補水產佳肴,它無論蒸煮、清燉,還是燒鹵、煎炸,都風味香濃,營養豐富。甲魚還具有較高的藥用食療價值。

甲魚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預防和抑製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並用於防治因放療、化療引起的虛弱、貧血、白細胞減少等症狀。甲魚亦有較好的淨血作用,常食可降低血膽固醇,因而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魚還能“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食甲魚對肺結核、貧血、體質虛弱等多種病亦有一定的輔助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