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水果(1 / 1)

橘子忌與牛奶同食

牛奶進入胃中,會在蛋白酶與胰蛋白酶的作用下溶解,然後進入小腸才被吸收。如果在喝奶的同時食用含果酸較高的橘子,奶中的蛋白質會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發生複雜的反應,從而凝固成塊,這樣就會影響奶中蛋白質和橘子中維生素C的吸收,同時還會出現腹脹、腹痛及腹瀉等不適症狀,所以二者不可同食。

李子忌與蜂蜜同食

《食療本草》雲:“李子不可合雀肉食,合蜜食,損五髒。”李子味甘、性溫,對肝髒有益,還可去燥熱。蜂蜜可以補中益氣、潤燥解毒,含多種酶類,若與成分複雜的李子同食,會產生化學反應,從而損害身體健康。

楊梅忌與牛奶同食

楊梅含有豐富的果酸,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若兩者同時食用,楊梅中的果酸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影響蛋白質消化吸收。

楊梅忌與生蔥同食

楊梅有良好的藥理作用,它能幫助消化、利尿益腎、去暑解悶。具有養胃健脾、排毒養顏之功效,並能理氣活血、抗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祖國傳統醫學對它亦有很高的評價,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楊梅“可止渴,和五髒,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但楊梅不宜與生蔥同食,因為蔥中含有具刺激性氣味的揮發油。兩者同食會引起髒腑不適。

柿子忌與紅薯同食

柿子不宜與紅薯同食。紅薯中含有鞣酸和膠質,會刺激胃分泌胃酸,引起燒心等不適感。紅薯含“氣化酶”,吃後會發生燒心、吐酸水、肚脹排氣等現象。如果食用紅薯後再進食柿子,會在胃酸的作用下產生沉澱物,沉澱物聚積在一起,會形成不溶於水的胃結石,難以被人體消化、排泄。患有慢性胃炎、胃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動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分切除者均不宜食用。柿子含糖量較高,故糖尿病人亦不宜食用。

柿子忌與酒同食

酒味甘辛、微苦,性大熱,有毒。柿子性寒,兩者不宜同食。況且飲酒時會大量進食肉類等菜肴,這些食物中的蛋白質與柿子相遇後會形成凝塊,難以被人體所吸收,會使人體產生不適感。另外,酒類可刺激腸道分泌,柿子中的鞣酸與胃酸相遇後,易與纖維素結成團,形成柿石。

葡萄忌與水產品同食

葡萄不宜與水產品同時食用,在間隔數小時以後再食為宜,以免葡萄中的鞣酸與水產品中的鈣質形成難以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影響健康。

螃蟹忌與石榴同食

螃蟹與含鞣酸較多的石榴同時食用,不僅會降低其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還會使螃蟹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一種新的不易被人體消化的物質,刺激胃腸,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所以石榴不宜與螃蟹等水產品同時食用。

梨忌與螃蟹同食

在《飲膳正要》中有“柿梨不可與蟹同食”的說法。梨味甘、微酸,性寒,所以古人說“梨性冷利,多食損人,故俗謂之快果”。同時,在民間有食梨喝開水,可致腹瀉之說。由於梨性寒涼,蟹亦冷利,二者同食,傷人腸胃,所以不可同食。

柿子忌與螃蟹同食

螃蟹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柿子中的鞣酸相結合容易生成沉澱,凝固成不易被消化的物質,因鞣酸具有收斂作用,所以還會抑製消化液的分泌,致使凝固物質滯留在腸道內發酵,使食者出現嘔吐、腹脹、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

香瓜忌與田螺同食

從食物藥性方麵分析,田螺大寒,香瓜冷利,並有輕度導瀉作用,二者皆屬涼性,同食有損腸胃。所以食田螺後不宜馬上吃香瓜,更不宜同時食用。

西瓜忌與羊肉同食

中醫認為,吃羊肉後進食西瓜容易“傷元氣”。這是因為羊肉性味甘熱,而西瓜性寒,屬生冷之品,進食後不僅大大降低了羊肉的溫補作用,且有礙脾胃。對於陽虛或脾虛的患者,極易引發脾胃功能失調。因此,吃完羊肉後不宜大量進食西瓜。

西瓜忌與油果子同食

西瓜寒涼,過分的寒涼刺激會減弱正常的胃蠕動,影響胃功能,與油果子同食易吐酸水。

蘋果忌與胡蘿卜同食

胡蘿卜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這種物質可以破壞蘋果中所含的維生素C,會大大降低蘋果中原有的營養價值。

海味忌與水果同食

魚、蝦、藻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類營養物質,如果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利用率,而且還會使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一種新的,且不易被消化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刺激胃,從而引起不適,使人出現肚子痛、嘔吐、惡心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