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中的十全大補湯(1 / 1)

《本草綱目》中的十全大補湯

醫學研究證明:絕大多數貧血的根本原因在於體內氣不足,造成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蛋白數量減少,血液運行不正常,也就是醫學上常說的血虛。補血就要氣血雙補,而十全大補湯就有這個功效。

氣血雙補方是指既能補血,又能補氣,適用於氣血皆不足之證。也就是說,臨床上既有氣不夠用而出現的短氣、乏力、不耐疲勞、倦怠之氣虛證,又有血不足而出現的頭暈、心悸、麵色蒼白、失眠、健忘等血虛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使用氣血雙補方。隻有在補血的同時健脾補氣,才能標本兼治。氣血是互生互根的,補血當先補氣,氣血的生化需要靠脾的運化,而且補血之品多粘膩,有礙吸收,所以,健脾益氣還能夠舒塞腸胃,幫助補血品的吸收。

那麼,吃什麼才能做到氣血雙補的功效呢,在這裏,我們介紹一種常用的補益方劑——“十全大補湯”。

“十全大補湯”出自宋代我國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成藥方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由補氣基礎方“四君子湯”與補血基本方“四物湯”合並而成的“八珍湯”,再加補氣之黃芪、補陽之肉桂二藥而成。全方具有溫補氣血的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而偏有陽虛寒象的患者。

聽到“十全大補湯”這一名字,很多人會誤以為凡是身體虛弱的人都可以服用,實則不然。所謂“十全”,是強調該方共由十味中藥製成,而“大補”,則是在突出其可以氣血雙補。

十全大補湯的做法簡單,是美食藥膳,食譜菜譜裏的常見菜。十全大補湯做法屬煮菜類,但怎麼做十全大補湯最好吃,主要看自己的口味習慣進行細節調整。

原料:

1.黨參30克,炙黃芪30克,肉桂30克,熟地黃30克,炒白術30克,2.炒川芎30克,當歸30克,酒白芍30克,茯苓30克,炙甘草30克,3.豬肉1000克,豬肚1000克,墨魚150克,生薑100克,雜骨適量,4.雞鴨爪、翅適量,豬皮適量。

做法:

1.將黨參、黃芪等10味藥物,用紗布袋裝好紮口,待用。

2.將墨魚用水發透,除淨骨膜;豬肉、豬肚、墨魚、雜骨、雞鴨爪翅、豬皮分別洗淨,其中捧子骨打碎;生薑洗淨拍鬆,待用。

3.將以上備好的藥物和食物同時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打淨浮沫,移文火上燉約2小時,將豬肉、墨魚、雞鴨爪翅撈起,晾涼,切成合適的片、絲、塊,分別取各種食物混合裝碗,注入藥品湯即成。

十全大補湯雖好,也有慎用的情況。首先是屬陰虛的人。該方補益氣血而性偏溫熱,若誤用於此類人,就好比“火上澆油”。所以,若有明顯的陰虛症狀,如手腳心發熱、夜間汗出過多、口幹舌燥、舌質偏紅而舌苔少,甚至無苔等,就應慎用。另外,中醫認為,感冒時通常不宜同服補藥,以防影響對外邪的疏散,若病人素體氣血虧虛,可待感冒好轉後再適當施補。總之,十全大補湯作為溫補氣血的良方,對證施補,方可獲益,如果你有上述症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