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陽氣“收藏”,健脾胃補氣陰(2 / 2)

3.起居調養

冬季作息時間應“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可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嚴寒,求其溫暖。睡覺時不要貪暖而蒙頭睡。被窩裏的空氣不流通,氧氣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空氣變得混濁不堪。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睡覺,就會感到胸悶、惡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

4.飲食調養

冬季飲食對正常人來說,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為避免維生素缺乏,應攝取新鮮蔬菜。

5.防病保健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注意精神、飲食運動鍛煉外,還可用中藥預防,如大青葉、板藍根對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預防作用;黃芩可以預防猩紅熱;蘭花草、魚腥草可預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預防白喉。這些方法簡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

冬寒也常誘發痼疾,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以及痹證等,也多因觸冒寒涼而誘發加重。因此防寒護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要注意顏麵、四肢的保健,防止凍傷。

6.做好保暖

冬季要作好保暖,可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要頭部保暖。如果不注意頭部保暖,頭部血管會因為天氣寒冷而收縮,產生頭疼等症;二是要背部保暖,不然會出現頸椎、腰椎疼痛;三是腳部保暖,由於腳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膚溫度最低。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髒,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

7.學會放鬆

平日繁忙的工作令人神經緊繃,可利用簡單肌肉鬆弛法,使人專心注意到自己身體肌肉的變化,藉以達到全身鬆弛狀態。如找個地方坐下,將心思集中在放鬆上,快速地拉緊身體某一塊肌肉持續5秒鍾,然後再慢慢放鬆。反複進行肌肉拉緊放鬆的動作,從頭、眼睛到腳趾,全身肌肉都可以進行。

8.運動鍛煉

冬天,因為氣候寒冷,許多人不願意參加體育運動。但正如俗話所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些都說明,冬季堅持體育鍛煉,非常有益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