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的免疫功能發育不是特別健全,所以小孩對氣候比較敏感,也是易感人群。尤其是早晚天氣變化的時候,容易引起支氣管炎。小孩的支氣管炎比較好治,主要就是防止再發作,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早晚增減衣服飲食方麵應該多吃雜糧、小米粥、米飯、饅頭、青菜、水果、雞蛋等食物,防止食物單一。
3.謹防秋寒感冒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病房感冒患者增多,其中老年患者較多,專家提醒,秋冬季節,人們應作好預防感冒的準備,以防患於未然。對此,有關專家給出了秋季預防感冒的辦法:
遇冷空氣做體式呼吸:外出活動時,有時因天氣突然變化,所穿衣服不足以禦寒,這時不能把身子往一塊緊縮,因為越緊縮寒氣越易侵入,而應立刻做體式呼吸,方法是將兩手抬至腹前,做深呼吸,吸氣時意想四肢吸氣,並將兩手臂略向外擴張,這樣就可以增強抗寒能力不致感到冷了。
身冷搓後頸:如果冷氣已侵入肌體,感到全身發冷,就用手掌使勁搓後頭發際,每手搓100下,一般就可出汗了,出了汗就可避免感冒。
冷水洗臉:冷水刺激皮膚血管,能加強人體抗寒防病的能力。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最好是從夏季開始進行冷水浴鍛煉,常年不斷,可大大增強體質。
開窗睡覺:開窗睡覺有三大好處,一是保持臥室內空氣新鮮,使人起床後頭腦清醒;二是室內的病菌等汙染物能通過空氣對流及時被排出屋外;三是晚間寒冷空氣徐徐進入房間,可增強人體對冷環境的適應能力,利於防止感冒。
合理飲食:大蒜、大蔥、薑、食醋等,都是預防感冒的常用食品。如周身酸痛、咳嗽,可服調和營衛之方(梨、棗、薑、冰糖共煮水衝雞蛋),早、晚各一次,服後休息。或服蔥白、薑湯以發汗驅散風寒,一般表症即可解除。如症狀較重,要早用藥控製病情發展。
藥物預防:科學研究表明,服用預防藥物後,一般可使感冒的發病率降低50%左右。對於高危人群,可先注射氣管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4.小心兒童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對嬰幼兒普遍易感。大多數病例症狀輕微,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等特征,多數患者可以自愈。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它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