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生病就是氣血消長的外化(2 / 2)

如今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的心、腦、腎、血管病,常常和高凝血症、高血糖、高血脂症有很大關係。現代生物流變學告訴我們,人體血液的流動,血管和心髒的彈性,都與血液的流變性密切相關。高血脂症病人的血液可以狀如乳脂,血流緩慢;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腦血管病,以及肺氣腫、肺心病等,其血黏稠度都比較高,循環阻力大,血流速度緩慢,導致微循環流量下降,所以這些病臨床上多表現有淤血症候。

但是,從陰陽、氣血和各髒生理活動的關係來說,則陽和氣、陰和血又不能完全等同。一般來說,髒腑的陰陽,代表著各髒生理活動的功能狀態,是興奮還是抑製,是上升或下降,還是發散或閉藏。髒腑的氣血,是各髒腑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氣不僅具有推動和溫煦各髒腑生理活動的作用,同時還具有重要的固攝作用。養生保健貴在氣血和暢,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遇事不怒:中醫學明確指出:“怒傷肝”,“多怒則百脈不定”。“氣逆不順,足以傷身”。《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大怒則行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其意是說,大怒可造成腦卒中而死亡。現代醫學認為,憤怒時機體處於一種應激狀態,使血壓升高,血糖分解加速,腎上腺素反射性地加速分泌,引起心動過速、氣促和焦慮不安。易怒可致高血壓、潰瘍病、風疹、心悸、失眠、腦血管意外、心源性猝死和各種精神病。凡是易怒者,要注意思想修養,不讓憤怒折磨自己,要善於自我控製,使憤怒情緒得以緩解。因此,若欲養生延年,切忌戒怒。

2.節飲食:《養生論》說:“飲食不節以生百病。”曆代醫家均認為飲食宜少不宜多,食少則脾胃易化,中氣轉運,氣血周流;食過多則脾胃損傷,氣血阻滯,對人體有害無益。所以“節食”對於保護腸胃很重要。

3.謹防墮墜損傷:《靈樞·賊風》說:“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血氣凝結……”,老人腿腳不夠靈活,稍有不慎,容易發生閃挫撲跌,再加上骨質鬆脆,墮墜撞傷後易致脈絡破損,出血致淤,故老年人活動時更應小心謹慎,防止墮落撞傷。

4.莫大量飲酒:《本草綱目》謂:“少量飲酒則和血行氣,……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現代醫學研究,經常大量飲酒可使血液中脂肪增多,尤其對心髒不利。

5.避寒暑:《靈樞·癰疽》說:“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寒邪內犯,損傷陽氣,血失氣溫,凝而留止,經絡不通,血流無路,橫溢脈外而出血。上了年紀的人,代謝低,循環差,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很敏感,應注意防寒避暑,及時增減衣服,以利氣血正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