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暗自讚歎。
但下一刻,他就傻眼了。
“不對,即使能出現在這裏的,除了滿朝臣工之外,就隻有朕的皇兒了。”
“那這個少年……”
“他,他是朕的五皇兒,李…李佑?”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這孩子就長這麼大了。”
好半晌過後,李世民才想起眼前出塵少年,是他的眾多皇子之一。
“唉!朕真是不該,雖然忙於國事,但也不至於連自己的皇兒都認不清吧!”
“等忙過這段,朕一定要將他召進宮來,好好敘說一下父子之情,彌補一下這些年來的虧欠。”
“哦!對了,剛剛的聲音,會不會是佑兒發出的?”
“他雖然閉口不言,麵色平淡,但整個人身上,卻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自信,似乎智珠在握的樣子。”
“可若是他,那為何不將心中想法,直接說出來呢?”
“要是真能解決災情,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就在這時,隻見李佑的眼珠咕嚕轉了一下,朝著滿堂大臣掃了一下。
然後李世民的腦海中,再次浮現了那一道稚嫩的聲音。
【賑濟災民,好像也沒那麼難吧?】
【春秋戰國時,就有齊國士大夫晏子,采用類似於以工代賑的法子賑濟災民。】
【我記得,史記上還有所記載,齊饑晏子因路寢之役以賑民。】
【這滿朝大臣,還不會都是文盲吧?】
聽到這話,李世民的嘴角不由抽了一下。
這朝堂中的文臣,哪個不是學富五車的存在?
在這臭小子口中,竟然成了一群文盲?
但很快,李世民又不由眼前一亮。
千古一帝的名聲,可不是吹出來的。
李佑雖然隻是拽了句古文,卻已然讓他豁然開朗了。
隻見李世民輕咳一聲,將一眾朝臣的目光吸引過來之後,才故作淡然的說道。
“賑災之事,古已有之,何言難耶?”
“諸位愛卿,可曾讀過史記的管晏列傳?”
“其中有一句話,朕今日便與爾等分享一番。”
史記的大名,在場的文武大臣自然是聽過的。
甚至除了少數武將外,大多數人都還通讀過這部曠世名著。
如今聽李世民提起,立刻躬身說道。
“還請吾皇示下,我等願聽教誨。”
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一字一頓的將那一句話念了出來。
“齊饑,晏子因路寢子役以賑民。”
聽到這句話,一眾臣還沒反應過來。
但坐在李承乾身旁的李佑,卻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我去!
他竟然和我想到一塊去了?
千古一帝,果然不是吹出來的。
齊饑,晏子因路寢之役以賑民。
這句話講的是齊景公時期,齊國境內發生了饑荒。
晏子請求齊桓公給百姓發放糧食,但齊桓公不同意,反而吩咐晏子去修築路台。
於是晏子便命令官員招募災民,以糧食作為工錢,雇傭災民修路。
為了延長工期,讓災民獲得更多糧食,他還增加了道路的長度,且不催促工程進度。
當道路修成之後,災民也順利度過了饑荒。
這就是最古老的以工代賑。
李世民見群臣還沒有反應,於是再次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