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聲音一出,李世民頓時愣住了。
奇怪了,怎麼會有聲音在我腦海中響起。
還有,以工代賑是什麼意思?
聽這話裏的意思,似乎不僅可以解決災民問題,還能助力於大唐北征草原。
一舉兩得,妙啊!
還沒等李世民搞清楚,以工代賑該如何實施時,長孫無忌的聲音再次響了起來。
“陛下,如今大軍即將北征,必須得消耗大量錢糧,朝廷實在沒有餘力賑濟災民了啊!”
“況且,就算要賑濟災民,也會造成很多問題。”
“一來,如果讓百姓習慣這種不勞而獲的生活,誰還願意去耕種土地呢?”
“這很可能造成大量的耕地被拋荒,無數的百姓放棄耕作,隻知伸手向朝廷要糧,到時候,朝廷就算有多少糧食也不夠用的啊!”
“二來,自古賑災都容易出現貪腐,官吏層層盤剝之下,賑災錢糧也很難以分發到受災百姓手中。”
“賑災成為一個肥差,上下官吏爭先恐後的去做,百姓不僅遭受天災,還將麵臨人禍。”
“賑災之事,還請陛下慎重啊!”
長孫無忌話音落下,許多大臣也齊聲附和說道。
“陛下三思!”
李世民看著眾口一辭的朝廷們,不由沉默了。
這還沒有開始賑災,就已經出現了這麼多問題,那賑災還能繼續下去嗎?
就在這時,那道略顯稚嫩的聲音,再次在他的腦海中響了起來。
【荀子言,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作為一國統治者,若不能將百姓的利益放在心頭,那必然要被百姓群起推翻。】
【豈不見秦之陳勝吳廣,漢之赤眉、綠林、黃巾,曆朝曆代的滅亡,無不是從百姓的反抗開始。】
【這麼多鮮活例子擺在眼前,這滿朝君臣卻視而不見,真不知是蠢還是傻。】
李世民眼前一亮,心中大受震動。
“妙啊,好一個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秦朝律法嚴苛,又大興土木,修直到,築長城,最終引發農民起義。”
“隋朝不體恤百姓,三征高麗搶修,強休
大運河,最終導致天下封煙四起。”
“如此種種,朕絕對不能重蹈覆轍,賑災,一定要賑災。”
想到這裏,李世民眼睛微微眯起,神色也變得狠厲起來。
隻聽他聲音極為嚴肅的朝著大殿中的眾臣說道。
“荀子言,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諸位大臣飽讀詩書,當知此中之意。”
“秦之陳勝吳廣,漢之赤眉、綠林、黃巾,隋之七十二路煙塵,曆朝曆代的滅亡,無不是從朝廷苟待百姓開始的。”
“你們若是不想我大唐也二世而亡,那賑濟災民之事便一刻也不能暫緩,必須當做本朝第一大事要是去辦,任何人不得質疑。”
李世民罕有發怒的時候,如今一頓斥責,頓時使得滿朝大臣靜若寒蟬,不敢表現出半分反對意見。
幾名本就支持賑災的大臣這是滿臉喜意的附和道。
“好一個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荀聖人之言,枉我等飽讀詩書,竟將這金玉良言拋諸腦後,真是不該。”
“是啊是啊!陛下一心為百姓著想,才能理解荀聖人所留至理,真是千古聖明之君啊!”
“快快快,我得把這句話記下來,以後要早晚誦念,不敢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