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水產品副產物綜合利用的意義及現狀(1 / 2)

水產品種類繁多,包括魚類、蝦、蟹、貝類等,且水產食品的營養價值很高,以魚類而言,它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一般含量在18%左右,含氨基酸的種類比較齊全;但目前我國水產品綜合利用水平較低,在開展水產品加工的同時進行其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研究,可變廢為寶,極大地提高水產品的經濟價值。

一、水產品副產物綜合利用的意義我國水產品種類豐富,相應的副產物也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魚類、蝦、蟹、貝類等的鱗、皮、骨、頭、鰭、殼、內髒等。這些水產品加工副產物為我國開展其綜合利用提供了豐富、充足的原料,同時也成為開發多種相關產品的基礎。

近年來,隨著對水產生物研究的深入和研究開發技術的提高,從水產生物中尋找新的活性物質已成為海洋藥物和食品功能因子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國海岸線上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是一個水產品加工大國,因此水產品副產物的利用問題非常重要,如何合理開發利用這些寶貴資源,應該引起各方麵的高度重視。

水產品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好壞將直接影響水產業、食品工業等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為此,國家在政策方麵給予了大力支持,科研院在加強科技攻關的同時,不斷開展與企業的合作,力爭盡快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

二、水產品副產物利用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發展迅速,水產品產量連續10多年居世界第一。近年來,淡水產品養殖業發展迅速。2005年全國水產品產量達5100萬t。2005年我國有水產品加工企業9128家,加工能力每年達1696萬t,水產加工業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16.66%提高到2005年的31.60%。2005年我國水產品出口總額78.8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出口數量315.3萬t,同比增長2.44%,水產品出口連續6年居農產品出口首位,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主力軍。雖然我國水產品加工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率低,除了進行魚類副產物的一些利用研究外,對於其他水產生物內髒的利用尚待進一步開發。

(一)內髒的利用

水產品內髒中含有多種物質,如各種氨基酸、脂肪酸、蛋白質。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內髒等副產物有效成分的活性,必須保證水產品的鮮度,應做到在船上分級和單凍。如果原料處理不當,鮮度不佳,則很難進行深層利用。

內髒約占水產品體重的15%左右,其消化液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如魷魚消化液含有能促進草蝦攝餌的物質,故可以經初級加工成魷溶漿等作為魚類飼料。

魚類內髒含有20%~30%的粗脂肪,對其脂肪酸組成進行氣相色譜分析表明:內髒油的脂肪酸組成,不飽和脂肪酸占86%,ω係列脂肪酸占37%,其中EPA占12%,DHA占24%,可見魚類內髒是提取魚油的良好原料。且魚油在10℃左右的室溫不凝結是它的最大優點,在醫藥和飼料工業中有較廣泛的利用前景。由於EPA和DHA已被證實具有增加血液高密度脂蛋白的效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魚油的健康價值已被大眾肯定。如果將魚油進一步精製,則可用作食用油或作為製造功能性食品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