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次中和向濾液中緩慢均勻地通入液氨,同時開啟攪拌器,時間控製在8~10h。當體係pH接近2.0時,適當減慢攪拌速度,同時也減慢通液氨的速度,至pH達到4.8左右為止。繼續攪拌30min,若pH不變時,再攪拌30min,然後靜置10~12h,抽濾,濾液則為粗品(I)。濾液經脫色、蒸發濃縮可得其他氨基酸和鹽的混合物,是一種很好的飼料添加劑。若向濾液中加入少量無機鹽或稀土礦物或混合稀土化合物,經過一定的工藝處理後,可製成混合氨基酸稀土配合物,可用作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整個中和過程中,要不斷測定溶液的pH,隨時調整攪拌和通氨的速度。
(4)一次脫色將一次中和所得到的胱氨酸粗品(Ⅰ)加入容器內,按粗品(Ⅰ)重量的3~4倍向容器中加入6%~10%的稀HCl,升溫,控製溫度在80~85℃,充分攪拌1~2h,使其全部溶解後,加入前批二次脫色用活性炭,攪拌15~30min後,再加入粗品(Ⅰ)重量8%~10%的糖用活性炭,充分攪拌、脫色2h後,降溫至60℃,過濾、回收活性炭。將回收的活性炭用一定量6%的稀HCl洗滌2~3次,洗液與上述濾液合並。濾液顏色若太深,需將濾液返回容器中繼續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升溫到80~85℃脫色。
(5)二次中和將一次脫色後的濾液,置於容器內,啟動攪拌器,控製溫度在58~60℃,緩慢均勻地通入12%~14%的氨水,以中和溶液中的HCl,當pH接近3.0時,減慢加氨水和攪拌的速度,控製終點pH在4.5~4.8,整個過程控製在6~8h。到達終點後,繼續開啟攪拌器攪拌0.5h,靜置6h,然後過濾,得胱氨酸粗品(Ⅱ)。
(6)二次脫色將胱氨酸粗品(Ⅱ)稱重後置於容器內,按其重量的3~4倍加入6%稀HCl,攪拌使其充分溶解,使溶液的pH小於0.5。再加入5%的醫用級骨炭粉(或糖用活性炭),升溫至70℃,再加入2%的EDTA除鐵,充分攪拌1h,至溶液變得無色透明後靜置、過濾,濾渣用稀HCl洗滌2~3次,洗液並入濾液中。
(7)精製將二次脫色濾液置於容器中,將液氨用去離子水配成8%~10%的稀氨水,向容器中緩慢均勻地通入稀氨水進行中和,並攪拌,嚴格控製溫度在60~65℃,當pH達到1.5左右,觀察到有較多細微晶體析出時,停止通入氨水,攪拌0.5~1h,以充分結晶。其後繼續緩慢地通入氨水,控製pH在3.5~4.0,中和時間5h左右。到達終點後,應立即停止加入稀氨水和停止攪拌。靜置5~6h,冷卻結晶,然後抽掉上層清水,加入65℃的去離子水,開啟攪拌器攪拌0.5h,趁熱過濾,在過濾的過程中用去離子水反複衝洗,直至檢驗出無氯離子為止。
(8)幹燥、包裝將所得胱氨酸精品裝盤,每盤料厚5cm左右,放入恒溫烘箱內,保持溫度在(60±2)℃,烘至恒重後,即可粉碎、過篩,經分析合格後,包裝入庫,即為產品。
3.注意事項
(1)水解終點的檢查水解是提高出產率的關鍵。水解一定要安全,因此控製酸的濃度和水解的時間就顯得十分重要。水解完後一定要檢查。
檢查方法:取2mL水解液置於試管中加0.1g/mL NaOH溶液2mL,搖勻,然後滴入20g/L CuSO4溶液4~5滴,如顯天藍,無紫色環出現,則水解完全,如顏色變化則表明水解不完全,應繼續水解。
(2)酸度的控製在操作過程中,中和快到等電點時,要用pH計測定pH,這樣準確度高,以免出現結晶不易析出的現象。
(3)溫度的控製生產中溫度多控製在110℃左右。溫度低反應時間長,溫度高雖可加快水解,但對胱氨酸有破壞作用。
(三)豬毛氨基酸質量標準與檢測方法
1.質量標準
L-胱氨酸的質量符合AJI97,具體指標;L-精氨酸的質量符合AJI92,具體指標;L-賴氨酸的質量符合AJI92,具體指標。
2.檢測方法
氨基酸的檢測方法參考《中國藥典》2005年版第二部第8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