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漂洗將去掉脂肪後的腸子放入清水中,用手不停地洗幾次,以求徹底洗去血水、油脂以及NaOH,然後漂浸於清水中。漂浸時間:夏季3h,冬季24h,並需經常換水。這樣可加工出潔白、品質優良的腸衣。
(5)醃製醃製可使腸衣收縮、伸縮性降低,灌製香腸時不至於隨意擴大,從而使腸衣產品式樣均勻美觀。醃製時將腸衣放入缸中,然後按每100碼用鹽0.75~1kg的比例,均勻地將鹽撒在腸衣上。醃製時間一般為12~24h,隨季節不同可適當縮短或延長。
(6)水洗即用清水把鹽汁漂洗幹淨,以不帶鹽味為限。
(7)充氣洗淨後的腸衣用氣泵(或氣筒)充氣,然後置於清水中,檢查有無漏洞。
(8)幹燥充氣後的腸衣可掛在通風良好處晾幹,或放入幹燥室內(29~35℃)幹燥。
(9)壓平將幹燥後的腸衣一頭用針紮孔排出空氣,然後均勻地噴上一層水潤濕。再用壓腸機將腸衣壓扁,最後包紮成把,裝箱為成品。
三、腸衣的質量標準
影響腸衣品質的因素很多,如自然環境、飼養管理、飼料、氣候、加工技術、醃製方法、保藏運輸等對腸衣的品質都有很明顯的影響。我國腸衣的產地很廣,豬腸衣一般以中部產地較南方各地產品為佳,冬季產品優於夏季產品,精飼家畜所產腸衣較粗飼家畜所產腸衣為佳。
腸衣的品質,可根據色澤、氣味、拉力、厚薄及有無砂眼等進行鑒別。
根據GB/T 7740—2006《天然腸衣》對腸衣的要求如下。
(一)色澤
豬腸衣以淡紅色及乳白色為上等,其次為淡黃色及灰白色,再次為黃色和紫色,灰色及黑色者為劣等品。山羊腸衣以白色及灰色為最佳,灰褐色、青褐色及棕黃色者為二等品。綿羊腸衣以白色及青白色為最佳,青灰色、青褐色次之。幹腸衣以淡黃色為合格。
(二)氣味
各種鹽漬腸衣,均不得有腐敗味和腥味,幹製腸衣以無異臭味為合格。
(三)質地
薄而堅韌,透明的腸衣為上等品,厚薄均勻而質較差為次等品,羊腸衣則以厚為佳,凡帶有顯著筋捋(麻皮)者為次品。
(四)長度
腸衣長度應符合規定。
(五)理化指標
腸衣理化指標應符合的要求。
(六)口徑或扁徑
腸衣口徑應符合,扁徑應符合的要求。
(七)其他
腸衣不能有損傷、破裂、砂眼、硬孔、寄生蟲痕與局部腐蝕等。細小砂眼和硬孔,尚無大礙。若腸衣磨薄,稱軟空就不適用,腸衣不能含有鐵質、亞硝酸、碳酸銨及氯化鈣等。因為這類物質不僅損害了腸質,並有礙衛生。幹腸衣需完全幹燥,否則容易腐敗。
四、腸衣的保存及使用前處理
腸衣在保管過程中應注意,幹製腸衣一定要放在通風幹燥場所,防止蟲蛀;鹽漬腸衣應隔10d或半月,將桶搖動一次或上下翻倒一次,以使鹽鹵能均勻地浸潤腸衣。
幹製腸衣在使用前應用溫水浸泡變軟後方可使用。鹽浸腸衣則需在清水中經正反麵反複漂洗,使其充分的除去黏著在腸衣上的鹽分和汙物。灌製前不論幹製或鹽漬腸衣均應揀出破損變質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