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藝流程
3.工藝要點
(1)原料處理將生豬皮放於冷水中浸泡3~5d,然後撈出,刮淨油脂、汙物。煮熟後再冷水浸泡約3d,再刮一次油脂,然後將豬皮切絲。
(2)油炸將油溫升至200℃,放入皮絲炸2min,當皮絲呈薑黃色時出鍋。
(3)堿水泡放在冷水中,加入適量的Na2CO3,浸泡1h。
(4)煮製加熱至沸後撈出,反複兩次,除淨油汙,控幹水分。
(5)拌料油炒拌入調味料,用食用油炒製後即為成品。
(二)豬皮用於製作人造海參
1.產品特點
豬皮是膠原蛋白的良好來源,其特有的三維結構決定了膠原蛋白具有很好的彈性以及吸收、保持水分的能力,因而能使人體肌膚飽滿。盡管它與人們推崇的海參成分相似,也主要由膠原蛋白構成,但豬皮的口感是不受人們歡迎的,故可將豬皮製成人造海參,使其質地、口感均達到海參水平。
2.工藝流程
(1)膠原粉製備
得到的膠原粉成分為:粗蛋白81%,脂肪6%,灰分2.5%。
(2)人造海參的製造取上述製得的膠原粉1份加入4倍冷水浸泡2h加入6倍溫水在人造海參模子中澆注成型整形低溫冷凍幹燥人造海參成品。
(三)水晶肴肉
1.產品特點
在北方傳統產品的基礎上,采用新型工藝,選用優質豬腱肉和豬皮生產的,肉色紅潤、香氣濃鬱、甜香可口、外皮潔白的肉製品。水晶肴肉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營養價值較高,脂肪含量低,可稱為健康食品。
2.工藝流程
3.工藝要點
(1)原料整理選用經衛生檢疫合格的鮮豬後腿肉,修去肥膘、筋膜、血管、碎骨等雜物,切割成1~1.5kg重的肉塊。
(2)鹽水注射將醃製劑配成8~10℃的鹽水,注射量約20%。
(3)滾揉在4℃左右,滾揉20min,停機40min,循環數次,共24h。
(4)裝模在模具中鋪上刮淨、已煮至半透明的豬皮,加入肉塊,加蓋。
(5)蒸煮蒸煮溫度80℃,3.5~4h。取出後修整,即為成品。
(四)豬皮生產水晶腸
1.產品特點
水晶腸晶瑩透明,內部的豬皮條、火腿塊、肉丁等清晰可見,口感滑潤,富於彈性,是消費者喜愛的肉製品之一。其類似產品如水晶香腸等亦很受消費者歡迎。
2.工藝流程
3.工藝要點
(1)原料處理將豬皮刮去油汙、洗淨,切成約1cm寬、6cm長的條狀。
(2)煮製、配料投入沸水鍋中煮1h,加入調味料、肉條、火腿條等,攪勻。
(3)灌腸、封口待冷至45℃以下時,灌入塑料腸衣中,封口。
(4)水煮、冷卻再將灌好的腸投入沸水中,加熱30min,取出後於4℃左右冷卻,待凝固後即為成品。
4.質量標準和檢測方法
執行SB 10251—2000《火腿腸(高溫蒸煮腸)》標準。
(1)質量標準
①感官要求。
②理化指標。
③細菌指標: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及致病菌應符合GB 2726—2005《熟肉製品衛生標準》。
(2)檢驗方法
①水分:按GB/T 9695.15—2008 《肉與肉製品水分含量測定》方法操作。
②蛋白質:按GB/T 14771—1993 《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方法》方法操作。
③脂肪:按GB/T 9695.7—2008《肉與肉製品總脂肪含量測定》方法操作。
④澱粉:按GB/T 9695.14—2008《肉製品澱粉含量測定》方法操作。
⑤食鹽:按GB/T 9695.8—2008《肉與肉製品氯化物含量測定》方法操作。
⑥亞硝酸鈉:按GB/T 5009.33—2008《食品中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的測定》方法操作。
⑦菌落總數:按 GB/T 4789.2—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測定》方法操作。
⑧ 大腸菌群:按GB/T 4789.39—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糞大腸菌群計數》方法操作。
⑨ 致病菌:按GB/T 4789.40—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阪崎腸杆菌檢驗》、GB/T 4789.5—2003《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誌賀氏菌檢驗》、 GB/T 4789.10—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和GB/T 4789.11—2003《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溶血性鏈球菌檢驗規定的方法測定》方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