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凍的生產皮凍是中華的傳統美食,曆史悠久,享譽大江南北。皮凍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和豐富的賴氨酸。膠原蛋白是構成人體筋骨不可缺少的營養素,能有效改善機體生理功能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使細胞得到滋潤,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衰老。同時,膠原蛋白還能促進毛發和指甲的生長。而賴氨酸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也有重要作用。所以吃肉皮凍,老少皆宜,它不但可以使皮膚豐潤飽滿、富有彈性、平整光滑,還可以強筋壯骨、使秀發飄逸。
(一)皮凍製作原理
肉皮屬於富含動物結締組織的原料,其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它們在加熱的過程中,在組織蛋白酶的作用下,使肌漿蛋白質一部分分解成肽而遊離出來,而一些氨基酸隨著水溫的升高也溶於湯中,肉皮中的膠原蛋白也分解成明膠。肉皮在製凍的過程中其變化如下:①肉皮加熱後會快速收縮,長度會變短,因為膠原纖維韌性強、彈性差,但很柔軟;②當湯水繼續加熱,肉皮會因吸水而變得膨脹,皮條伸展開來恢複原狀;③在長時間的加熱後,膠原蛋白就會變成水溶性的明膠,皮凍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使之涼後凝結為凍。
(二)製作皮凍時的注意事項
在熬製皮凍時精鹽不應提前放入,待皮凍熬製接近尾聲時再放鹽,效果會更好;投鹽過早則會影響湯汁的色澤,尤其是清凍。因為鹽是一種電解質,在水中它可使原料中的蛋白質凝固,影響鮮味的滲出;鹽還會造成已溶入湯汁中的蛋白質產生沉澱,湯汁變暗。在熬製皮凍時,當湯水剛開時應及時撇淨浮沫,這層浮沫主要是蛋白質變性與汙物在一起浮上水麵,如不及時清除浮沫,開過幾開後,就會將浮沫衝散,以後不易清除,使皮凍凝結後湯汁混濁。
(三)幾種特色皮凍的製作方法
1.五色果汁豬皮凍的製作方法
(1)將豬肉皮2.5kg煮沸1~2min後撈出,趁熱將肉皮上的肥肉去淨,皮麵上的殘毛及汙物用刀刮淨,切成條,用冷水衝洗幾遍撈出放入盆內,加入清水以沒過肉皮2cm為度,加入蔥、薑塊上屜蒸爛取出,揀去蔥、薑塊,撈出肉皮用攪肉機攪碎,然後再將肉皮放回原湯中,再蒸至肉皮全化時取出,揀出蔥、薑不用,即製成清凍。
(2)取菠蘿肉1kg,菠菜1kg,蘋果10個,橘子20個洗淨,分別用榨汁機榨取果汁。
(3)將蒸好的清凍加入白糖、少許香精調和均勻後分裝5個盛器內,然後將4種顏色的果汁分別倒入清凍盆內攪和均勻,共有5盆皮凍分別為蘋果凍、清凍、菠菜凍、橘子凍、菠蘿凍。
(4)首先將蘋果凍倒入高沿平盤內,放入冰箱凝固後,再將清凍倒入,待清凍凝固後再放橘子、而後放菠菜最後放菠蘿,待全部凝固後即成為五色果汁皮凍,食用時改刀裝盤。
特點:甜香不膩,層次分明,突破了皮凍曆來是鹹口的曆史,還可以調製各種複合味,以兌汁的方式來改變口味。
在製作五色果汁豬皮凍時應注意幾個問題:果汁的用量由豬皮汁液的濃稠度來決定,不可用量過多,否則會造成果汁皮凍不成型;在皮凍液還沒有降到一定的溫度時,此時加入第二層料時會出現層次不分明,分布不均的現象,應等待汁液快凝固再加入第二層,第三層以下以此類推。
2.水晶豬皮凍的製作方法
(1)原料:豬肉皮若幹、蔥段、薑片、花椒、大料、鹽、雞精、醬油。
(2)豬肉皮洗幹淨在開水鍋裏過水去腥這樣肉皮就會硬一些,取出把沒剃淨的豬毛清理幹淨,並用刀把肉皮裏麵肥膩的油脂刮掉。
(3)將幹淨豬肉皮放進鍋裏,加水煮沸在裏麵加入蔥段、薑片,並用小鐵漏或紗布裝一些花椒、大料,煮到肉皮七、八成熟時能用筷子紮破就將其撈出。
(4)將豬肉皮碼好切成小條,切好後放回鍋中並加入鹽、醬油小火煮約30min。
(5)撈出蔥、薑、花椒、大料,把熬好的肉皮湯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有深度的容器裏,冷卻成凍後即可食用。
特點:鹹鮮可口,晶瑩剔透。
在製作時需注意的事項:清理肉皮時一定要把豬毛和油脂刮幹淨,這樣做出來的肉皮凍,才會晶瑩剔透。肉皮湯如果直接放入冰箱降溫,溫度不可低於0℃,否則會使肉皮湯凍化凍後水分流失,無法成型。煮肉皮凍時還可以依自己喜好,加入花生、胡蘿卜絲、豆腐絲等,看起來會更好看,味道更美,營養也更豐富。但也不要放過多,否則肉皮凍容易散開。肉皮凍還有一種吃法,切碎了和肉餡攪在一起可以做成味美多汁的灌湯包。
二、阿膠的生產
阿膠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藥三寶”,是名貴中藥,又名驢皮膠、付致膠。補血健身效果明顯,有補血“聖藥”之稱。自北魏或更早即為進貢朝廷的珍品。
阿膠,為馬科動物驢的皮,去毛熬製而成的膠塊。很久以前先民們發現久烹獸皮,其液汁可濃縮為一種黏稠物,用以粘物件,幹燥後堅固難破,於是就發現“膠”這種物質。人們食膠後可增強體力,治療某些疾病,遂成為一種藥物。阿膠藥用始見於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醫著“五十二病方”。《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以後曆代本草均有論述。明《本草綱目》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描述:“阿膠為治療吐血,衄血,血淋,血尿,腸風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疾,聖藥也。”唐代以前阿膠的原料是以牛皮為主,兼用豬、驢、馬等皮,至宋代由牛皮為主轉為驢皮。《本草綱目》將驢皮膠稱為“阿膠”,牛皮膠稱為“黃明膠”,明確分成兩種藥。中華人民共和國諸版藥典均以驢皮製膠為“阿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