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畜禽膽囊製劑(2 / 3)

(一)牛黃概述

1.成分分析

牛黃成分分析測定的結果差異很大,除樣品來源本身的差別外,與測定方法、所用標準物質等有很大的關係。到目前為止,牛黃中已知的化學成分可歸納。

2.牛黃的藥療應用

以牛黃為主藥常和其他中藥配合應用於:高熱煩躁、神昏譫語、驚癇抽搐、痰迷驚厥、口舌生瘡、牙齦腫痛、風火眼赤、喉風喉痹及外科瘡瘍癰疸疔毒等。

牛黃藥源有限,遠不能滿足醫療的需要。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參考天然牛黃的化學組成,製備成功了人工牛黃,並進行了藥理實驗及臨床驗證工作。

(二)人工牛黃的藥理作用

1.解熱作用

人工牛黃、牛黃對於致熱豚鼠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人工牛黃強於牛黃。人工牛黃原料中的豬脫氧膽酸作用強於膽酸(鹽)。

2.抗驚厥作用

人工牛黃對於因腹腔注射五甲烯四氮唑而引起的驚厥的小白鼠,有明顯的抗驚厥作用。而牛黃及膽紅素在相同條件下,未觀察到明顯的抗驚厥的作用。在人工牛黃原料中以豬脫氧膽酸作用較強。

3.祛痰作用

用小鼠實驗證明,人工牛黃有明顯的祛痰作用。牛黃及膽紅素未觀察到有明顯的祛痰作用。在人工牛黃原料中以豬脫氧膽酸作用較強。

4.抑菌作用

應用平板劃線法及杯碟法,人工牛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有抑菌作用。但對大腸杆菌、綠膿杆菌、傷寒杆菌及痢疾杆菌均無抑菌作用。

在人工牛黃中,由於含有豬脫氧膽酸成分,其解熱、抗驚厥、祛痰作用都有所增強。用豬膽汁作動物藥理試驗,同樣可以觀察到具有抗驚厥和巴比妥藥物的協同作用。

(三)人工牛黃主要成分及製備

人工牛黃的配方組成有:膽汁酸(膽酸、豬脫氧膽酸)、膽紅素、膽固醇與無機鹽等。按照人工牛黃的配方及質量要求,準確計算出配製一定量成品所需各種原料。先將膽紅素溶解在少量有機溶液中,再加入膽酸、膽固醇、無機鹽、賦形劑等,混合均勻。真空幹燥。取出幹燥物,加入全量的豬脫氧膽酸進行球磨,過100目篩,包裝於棕色瓶中。

人工牛黃在臨床上主要應用於清熱、解毒、祛痰、鎮驚。用於治療熱病譫妄,神昏不語,小兒急熱驚風,咽喉腫疼;外用治療療疽、口瘡等症。

(四)人工牛黃質量標準與檢測方法

人工牛黃的質量標準為:膽酸含量不得少於13%,膽紅素含量不得少於0.63%。其檢測方法參考《中國藥典》2005年版第一部第4頁。四、膽汁酸

動物膽汁中含有多種膽汁酸。膽汁酸(Bile acid)是結合的各類膽酸物質的總稱,通常以肽鍵與甘氨酸(RCOHNCH2COOH)或牛磺酸(RCOHNCH2—CH2SO3H)相結合的形式存在於膽汁中,並與鈉、鉀離子結合成膽汁酸鹽而具有水溶性。

哺乳動物及人體中所發現的膽汁酸,大都是有24個碳原子的膽烷酸。在肝細胞內由膽固醇轉變生成初級膽汁酸,初級膽汁酸主要是膽酸及鵝脫氧膽酸與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結合物,它們通過腸道微生物的作用,有一部分被水解和7位脫羥基而轉變成次級膽汁酸,如脫氧膽酸、豬脫氧膽酸、石膽酸等。

根據羥基在膽烷酸母核中不同碳原子上的位置和數目而構成各種膽汁酸。幾種常見膽汁酸羥基位置:

各種動物膽汁酸的含量不同,故在製備膽汁酸時,必須選擇適宜的原料。

新鮮膽汁采集後,應立即冰凍貯存或加適當的防腐劑(如甲苯、麝香草酚、氯仿等)防腐。濃縮成膽膏或幹燥成膽粉則更便於貯存和運輸。家畜等小動物膽汁量少,最好采集後立即傾入沸騰的乙醇中,可防腐和除去蛋白質。下麵介紹幾種粗膽汁酸的製備方法。

(一)酒精法

稱取膽膏,加入其重量1/10~1/5倍量的活性炭,加熱,充分攪拌,蒸去水分至固形物能粉碎,用數倍量95%乙醇提取3~5次,合並濾液,濾液蒸餾回收乙醇,蒸幹,得淡黃色粗品膽汁酸鹽。亦可將新鮮膽汁,加入其10~20倍體積量的熱乙醇,不斷攪拌,放冷後過濾,濾液蒸餾至幹即得。

(二)酸沉澱法

膽汁加熱濃縮至半量,趁熱加入1~2倍量95%乙醇,回流沸騰數分鍾,冷卻,過濾,濾液蒸餾回收乙醇,至內容物起泡,傾入到稀鹽酸中(最後pH不低於3.0),膽汁酸黏稠物附於器底,放置過夜,傾出上清液,沉物用少酸水清洗1~2次,再用95%乙醇加熱溶解,用堿調pH 8.0~8.5,加活性炭脫色,過濾,濾液蒸餾回收乙醇,幹燥,得白色或淡黃色粉末。本法適用於牛、羊、豬膽汁。雞膽汁的膽汁酸在水中溶解度較大,沉澱很不完全,本法不太適應。

(三)鹽析法

膽汁加乙醇去除蛋白質,取蒸去乙醇的殘液,加入氯化鈉使濃度達10%~20%,低溫下放置數日,則大多數膽汁酸鹽均鹽析出,自然過濾,沉澱以飽和鹽水洗二次,幹燥,粉碎後以95%乙醇加熱提取,活性炭脫色,蒸幹得粗品。如有的膽汁酸鹽不鹽析出或鹽析不完全,可將母液酸化至pH 2~3,加熱煮沸、則膽汁酸可析出,取出溶於乙醇,調pH 8~8.5,活性炭脫色,蒸去乙醇即得。

粗膽汁酸的製備是各種膽汁酸分離、提取的基礎。

(四)膽汁酸質量標準與檢驗方法

膽汁酸的質量標準為:膽汁酸含量不得少於55.0%,其檢測方法參考《中國藥典》2005年版第一部第539頁。

五、鵝脫氧膽酸

鵝脫氧膽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化學名稱為:3α,7α-二羥基-5β-膽烷酸,分子式C24H40O4,相對分子質量392.6,熔點143℃,[α]D+11.50,可溶於甲醇、乙醇、氯仿、丙酮和冰醋酸以及稀堿中,不溶於水、醚、石油醚和苯。

雞膽汁中主要含有四種膽汁酸,其中CDCA約為80%;膽酸(CA)約為12%;別膽酸(allo-CA)約為5%。如果能夠從雞膽汁中除去CA等其他成分並盡量不使CDCA丟失,就可以保證獲得含95%左右的CDCA。根據CA分子含有三個羥基,CDCA含有二個羥基的不同;根據它們在乙醇、水、醋酸乙酯中溶解度的差異以及pK等理化性質的不同和利用CDCA鋇鹽的生成,可製得較純的CDCA。

(一)氯化鋇鹽法

1.工藝流程2.工藝要點

(1)總膽汁酸的製備取新鮮或冷凍雞(或鴨、鵝)膽汁,按0.1g/mL的量加入工業NaOH,加熱煮沸20~24h,不斷補充蒸發去的水量,冷卻後以1∶1(體積比)HCl調pH 2~3,有膏狀物生成,取出,用水充分洗滌近中性,得總膽汁酸。

(2)鵝脫氧膽酸鋇鹽的製備取總膽汁酸加入2倍量95%乙醇加熱回流2h,同時加入5%~10%的活性炭脫色,趁熱過濾,濾液放冷後,用等體積的120號汽油萃取2~3次脫脂,下層減壓濃縮,回收乙醇,得膏狀物,傾入大量水,析出沉澱,使沉澱完全,沉澱物水洗至洗滌液近無色。取膏狀物,加入2倍量95%乙醇及5%氫氧化鈉醇溶液加熱回流1~2h,調pH 8~8.5,加膏狀物2倍量的15%氯化鋇水溶液,加熱回流2h趁熱過濾,濾液回收乙醇,至內容物析出晶膜或渾濁,停止加熱,放冷,即析出針狀結晶。待結晶完全後,抽濾,得白色CDCA鋇鹽結晶,以水充分洗滌(必要時以65%~70%乙醇重結晶),減壓幹燥。

(3)CDCA的製備將幹燥的鋇鹽研製,懸浮於15倍量水中,加計算量稍過剩的碳酸鈉(如無水碳酸鈉其量為CDCA鋇鹽的12%),加熱使其充分回流溶解,趁熱過濾,冷卻後再過濾1次,除去沉澱,濾液用10%鹽酸緩緩調到pH為2~3,析出沉澱過濾,用水洗滌,直至水洗液至中性,真空幹燥後,以醋酸乙酯重結晶1~2次,得精品,熔點140~143℃。

脫鋇時,亦可將CDCA鋇鹽懸浮於10倍量(質量比)的3mol/L鹽酸中,再加入鋇鹽10倍量的醋酸乙酯,攪拌使其完全溶解,靜止分層,醋酸乙酯層以水洗滌,濃縮至小體積,放置結晶。過濾,結晶幹燥得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