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聽過了,陛下,慕容將軍家裏隻有一妻,並無小妾。”
“奧?你確定?”
“是的,隻有一位段夫人。是慕容垂的正妻,其實不是正妻,不過無所謂。”
“講清楚。”
“慕容將軍來我國時隻帶了一段位夫人,把他的正妻吳王妃留在燕國了。”
原來是這樣,這麼說這位段夫人深受寵愛。國主本來打定主意,如果那個女人隻是小妾,就暗示他獻上來,沒想到這位段夫人蒙受寵幸,又是唯一的妻子,真是難辦呐。慕容垂竟有此等運氣,想必也是疼愛有加,國主對此很難忍受。
“你讓宮總管挑幾個宮女送到將軍府上,要漂亮點的。”
“陛下,是要破了身子的,還是——”
“你要辱沒將軍嗎?去,要挑最漂亮的。”
侍衛心想國主對慕容垂太好了,照顧的真是周到,自己是自討沒趣。緊接著,國主把好吃的、好穿的全部賞給慕容將軍,這種待遇連王猛大人也沒有享受過,要是他知道了,一定有的瞧。
二、睹物思人
慕容垂到了秦國,反而更牽掛燕國。有人比他更掛心,起先燕國向秦主求援時,曾約定把虎關之西的土地割讓給秦國。現在秦國要求燕國履約,燕國卻不認賬,而且自毀前言,他們的小皇帝竟然說是使者傳錯了話,這種孩子伎倆讓國主很不恥。十二月,大怒的秦主派遣軍隊進攻洛陽,統帥是輔國將軍王猛、建威將軍梁成、洛州刺史鄧羌,兵力步騎三萬。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府裏的氣氛很凝重,令兒被國主欽點為先鋒,要回去攻打故國。相差不到一個月,再回去就是另一番氣象了。國內的輿論一定不會很好,但是既為人臣,就要與君分憂,這個道理無人不懂,再怎麼為難,也要照做。
“就算是讓我親自去,也沒有話說。”慕容垂告誡愛子們,這種時候才是考驗定力的時候,該做的就要做,不要含糊,更不能猶豫。
“可是父親,如果太傅知道,又要落井下石,就很難再回去了。”寶兒的疑慮還是國內的反應,其他人也大抵都是這樣,他們認為燕國才是他們應該呆的地方,到這兒來隻是臨時避難來了。
“你認為我們什麼也不做,太傅就會讓我們回去嗎?”隆兒很瞧不上寶兒的顧慮,他倒不是故意跟弟弟過不去,隻是生來身上就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
段夫人隔著案板從底下握令兒的手,怕她表達感情的方式在一群男性裏不合時宜。令兒回之以微笑,“沒事,姨娘。”
父親是下定決心的,當時投靠秦國不是沒想到這一層,隻有勇敢的承擔才不枉以往的諸多努力,他想說你就好好幹吧,什麼也不要緊。但是又覺得不要那麼說,那麼說更像是兄弟之間的鼓勵,作為父親,他有更多的地方要顧慮。他改換詞句,作另一番回答,“道全,你也大了,應該經曆一番戰事成長起來,什麼也別怕,但是要小心,我像你這麼大時早就鎮守遼東了。”
“父親,您放心,我知道應該怎麼作。”
令兒不愧是兒子們的好大哥,就是有兄長的氣度和膽量,慕容垂相信自此一行雖然為難,但是令兒一定會處理好的,他時常講的大伯慕容翰的實例應該潛移默化的對他們影響不小,令兒是最聰明的孩子。“好了,都別說了,好好送送道全,讓他早去早回。”
這不是早就決定的事嗎?慕容麟覺得他們都在浪費時間,何況剛才寶兒提到太傅把他嚇一跳,沒事提他幹嘛?他掩蓋起砰砰的心跳,故意大聲對父親說,“父親讓我也去吧,孩兒也沒打過仗,也想要見識一下,您不是常說,親臨實境才能學到本領嗎?”
寶兒對他的意見很吃驚,那不是自討苦吃嗎?他順著左肩望過去,發現弟弟的臉色非但不是害怕,而且還帶著喜氣呢。
段夫人溫和的勸,“麟兒,打仗很危險,你現在還小,還不能去。”父親卻說,“不小了,我像他這個年紀正好帶兵攻打宇文。”麟兒聽到父親的回答很難過,正好驗證了父親根本不在意自己的想法。但是哥哥們不覺得,他們還以為他是出於勇敢,隆兒也爭著要去,農兒也不甘示弱,都被令兒攔下,還當是什麼好事,躲都來不及。父親來評理,“讓麟兒陪你去,隻要不暴露身份,應該不會有大問題,讓他看看仗是怎麼打的,對他有好處。”
令兒看了一眼像受責罵似的低頭的弟弟,覺得他很可憐,不管怎麼說,作為大哥,愛護他們也是應該,所以也就應了。並把手搭到弟弟的肩膀上,像他也是大人一樣,弟弟回應的眼神很特別,也分不清是喜是憂,還是憤怒。
慕容令為先鋒先行一步,沒趕上國主盛大的送師。慕容垂作為朝臣侍立一側,給遠征的王經略送行。他今天表現的特別親熱,私下裏還主動拉起道明的手來,“將軍沒有同行,實在是憾事啊!您可是第一英雄啊。”他像稱讚同僚一樣的跟道明客氣。
道明還不習慣他的伎倆,而且在這種唇槍舌劍的爭鬥中沒有經驗,自然就落下風,“您過譽了,蒙國主抬愛不棄,臣才有幸輔佐聖君。其實王丞相才是真正的英雄,遠能用兵製敵,近能佐政朝野。不是罪臣可以比得上的。”
“將軍過謙了,”王經略難得好心情,非要表一表心中的愛慕不可,“將軍的聲名遠播,戰敗桓溫留下千古史話,怎麼能是我們這些一般人能比的呢?在您麵前,景略不配談用兵。隻是相見恨晚,匆匆一見就要分手,真是遺憾呐。”
“將軍馬到攻城一定能很快回來,到時一聚再談古論今,品談戰事,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王經略認同,他也有此意,“但是今日一別,我雖有信心能完成使命歸來,也不得不擔心,古來戰事多奇變,能不能再見到將軍還不一定,您不必勸慰,我隻是喝多了酒,有些胡言亂語。但是將軍也要明白,景略的確有心交好將軍,想成為將軍的知己好友。”
在他一番酒氣橫飛的氛圍裏,道明也稍稍感動,雖然身處異國,有這樣的同道之人實屬難得。兩人親密的拉著袖子撫著手臂,景略突然說,“我是漢人,作風上難免有些土氣,我想向將軍討要一樣隨身之物,以便睹物思人,您不會見怪吧?”
怎麼會,道明很高興把身上的東西都給他,他向來是不注重物品的,但是景略的要求也真是奇怪,可能這真是漢人習氣。當即解下掛在一側的佩劍奉上,“這把長劍跟隨我多年,如今送於將軍,寶劍贈英雄。”
景略千恩萬謝的收下了,他的官氣身子跟兵器還真的不是很相配,他勉強笑笑,遮掩醜態。
時辰到了,酒也喝得差不多,景略該走了,國主親自相送,三軍振躍,像惡狼一樣撲向燕國一窩雞仔。
三、天妒英才
關於這次西征的目標一直交待的不是很清楚,從秦主或是王景略的隻言片語中也沒有透漏過攻占洛陽以後是不是要繼續深入燕國作戰。不過攻克洛陽是一定的,誰都做不到不對這樣出名的一座城垂涎三尺,出兵的全體秦軍都是奔著洛陽去的,沒有其他動向。
王經略是洛陽曾經一段時間的住客,再加上這條路線在前不久的援助燕國反擊桓溫北伐中鄧羌和苟池剛走過,還有曾經駐軍附近的燕國向導慕容令,這些人都在攻打洛陽的軍中。現在看來,攻打洛陽是合情合理的,附和邏輯的。這一年的年底,秦軍已經包圍了洛陽。鎮守洛陽的是燕國荊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築,他是慕容恪委任的守城大將。
燕建熙十一年年初,(秦建元六年)燕國派出樂安王慕容臧率十萬援軍救洛陽,王猛派出猛將梁成、洛州刺史鄧羌迎擊他,兵力有一萬左右。兩軍在石門交戰,人數上占據強勢的燕軍反而敗績,死了萬餘人,救援大軍就暫停在石門,與秦軍對持。這時王猛給眼巴巴等待援軍的洛陽守將慕容築送上一封最新報信,信中不僅通知他等待的援軍不會到來,而且說出了秦軍的力量和主要意圖。信上說,秦國已經占據成皋險關,切斷盟津的通道,(這是當年慕容恪攻洛陽時副軍地點,也是具有軍事常識的人都能想到的)還說秦主正率領百萬大師,從軹關進攻鄴城,洛陽城戍守隻是待斃。雖然景略使用誇大或著說欺騙行乍的行為來使慕容築投降,但是不用作戰,就避免了不必要的傷亡,在戰略上這是說的過去的。總之在失望和驚嚇中的慕容築親筆寫信投降,將洛陽拱手奉上。
我們要說的故事就發生在大大小小的戰鬥中,主角卻不是上陣殺敵的將士,不是我們要發揚曆史英雄主義,是因為觀眾的眼睛一直都更加關注幕後的諸多花絮,好像他們更吸引人,就動腦筋的力度上的確如此,況且有人從很早就開始計劃這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