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麒這一番解釋,幾個手下都聽得愣住了。
“頭兒,你怎麼知道這麼多……”林義撓著頭,“這些地理知識我也學過,但從沒想到能和做菜扯上關係。”
譚麒自然不會透露,這些知識都是當主播時的必備功課。
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拍攝視頻前都會先了解當地的飲食文化和曆史發展,既是對粉絲負責,也是對自己探店內容的負責。
否則,很容易就會出現“明明是這個地方的特色,主播個人不喜歡就評價不高”的誤會。
“喜歡做菜嘛,閑著就愛看這些。”譚麒隨口敷衍,“既然調味難出彩,那就隻能在食材上花心思了。”
若是預算三千,譚麒能讓倉庫裏的存貨吃出五千的味道。
但如果是三萬,就沒那麼簡單了。
光靠烹飪技術和調味,已不足以滿足這個級別的預算。
人家客戶都搬出了二營長的意大利炮,你卻說要去打個小村子?...31
“現在該怎麼辦呢?“ 魏林義身為產品經理,第一次深刻體會到,這個職位可沒想象中那麼輕鬆,相比之下,自己掌握的知識真是太匱乏了!
譚麒低頭沉思了一會兒。
“得從食材入手,有些食材恐怕得去鄂省采購才行。“
“啊?“魏林義張大了嘴,“老板,現在物流這麼方便,還有什麼買不到的,非得跑去鄂省?“
譚麒搖了搖頭,“物流時間來不及,本地買的品質不夠好。“
早先,譚麒有位來自湖北的朋友,每逢兩人一起錄製視頻,這朋友總是對魚敬而遠之,碰都不碰。
若是有人問起緣由,他總是淡淡回一句:“不好吃。”
可要是追著他問到底哪裏不對胃口,他倒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就嘟囔著說味道和他們在湖北老家吃的魚截然不同。
直到譚麒親自去了趟鄂省,嚐了那兒的魚,才明白為什麼古人能寫出“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這樣的詩句,那是極高的讚美!
“這樣吧。“譚麒抓起桌上的紙筆,邊寫邊思考著,“水產品我們就做清蒸武昌魚、魚糕丸子、響淋海參、幹貝燴香菇。“
這就四道菜,幾乎是鄂省本地特有的水產品。
而且這些水產品,必須得在鄂省當地購買,如果從別處購入的養殖品,表麵上看似一樣,但實際上無論口感還是味道,都差之千裏。
“肉類的話…“譚麒苦思冥想,有些遲疑地寫了四道菜。
粉蒸肉、燒三合、八寶南瓜盒、菜心炒臘腸。
光聽這些菜名,就夠讓“四隻熊貓”的同事們一臉懵圈了。
明明聽起來都是些耳熟能詳的菜品,感覺都能想象出味道,可偏偏沒有一道是真真切切嚐過的。
“再來個雞絲滑三絲,這樣菜單上就有九樣菜了。”
譚麒一邊自言自語,筆尖在紙上稍微一頓,隨後繼續飛舞,“野味就不考慮了,一來難弄到,二來容易出岔子。素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