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柬傳天下武林彌警兆 間關萬裏群豪集滇疆(2 / 3)

這一日剛入湖南省境,來到一座大鎮,地名叫南江橋。

幾人便投店用過午餐,“江南醉儒”招呼算賬,店家回說已經有人付過了。幾人聽得不由怔了一怔,卻想不出此地有什麼武林人物。

正在忖思間,突由店門外,走進一個矮胖的老者,頭上戴了頂大氈帽,帽子直壓眉心,朝幾人施了一個眼色,拱了拱手。

來人正是洞庭八義莊的“白眉果老”孫公太。

“江南醉儒”、靜心道姑、陸天霖、“虯髯神判”等都是久走江湖之人,一見“白眉果老”神情,知他不願此時暴露身份,當即也隻略一回禮,沒有作聲。

傅玉琪等三個年輕人,則因有尊長在此,凡事自用不到自己出頭,所以見他們這般神情,便也隻隨著作了個揖,沒有說話。

“白眉果老”迎著“江南醉儒”,道:“我們住的地方,倒甚寬敞,你們也不用再找客棧了,請隨我去吧!”說著,當先領頭,走出飯店。

幾人跟在“白眉果老”身後,走了一段路,在一家糧食店門前,已放著兩輛高蓬馬車,“白眉果老”也不多說話,隻說了聲“請”,隨手掀起車窗,讓靜心道姑、“江南醉儒”等上了車,然後自己也上了車,一招手,兩輛馬車就揚塵駛去。不消半個時辰,來到一處丘陵之處,傍著丘陵,有一座半頹的古廟,已經斑剝不堪。

“白眉果老”一躍下車,打開車子門窗,已看到廟前站著“病鍾離”嚴百川、“笑麵曹仙”嚴浩然、與“醉拐李”司徒雷幾位也站在那裏,他們一見“江南醉儒”、靜心道姑下車之後,立即上前見了禮。

靜心道姑笑道:“幾位何以知道貧道等要經過貴處的呢?”微微一頓,又道:“有勞幾位,高誼厚情,實是令我們感激。”“病鍾離”嚴百川道:“我們愚兄弟,承蒙幾位高人,如此不棄,這才是我們三生之幸,你這一說,豈不是叫我等更覺難安嗎?”“白眉果老”孫公太接道:“此次九陰教洱海之會,區區們也接到請柬一帖,是以知道幾位或可途經此處,是以我們早就派了人沿路留意幾位俠蹤了!”“江南醉儒”道:“難得賢昆仲如此費心。”

“病鍾離”嚴百川道:“高大俠說那裏話來,幾位對八義山莊,可謂義重如山,我們那一天會忘記幾位前輩高人的大德?”靜心道姑沒有容他說下去,插口問道:“莫幽香、艾正武遍發英雄柬,事情真相自然難瞞你們洞庭八義,他們既然是事由我們而起,依貧道看………”

“病鍾離”、“白眉果老”這班人,也都是江湖享譽的人物,武功雖未能出類拔萃,但是見識卻是極為廣博,一聽靜心道姑,那裏還有聽不出弦外之音的道理,所以“病鍾離”一聽靜心道姑如此一說,不等她話完,當即一陣嗬嗬大笑,道:“愚兄弟雖然拙不成材,但在江湖上卻也混了不少時日,承武林道上的朋友見愛,也賞了個名字,抬舉我們,都稱一聲‘八義’,愚兄弟別的不敢自詡,但平素的所作所為,卻不敢有辱這個義字,幾位高人對我們八義山莊可說是愛勉有加,甚且不避險難,援手遠伸,隻恨我們無以為報,今天不用說,洞庭八兄弟還收到他們一紙請柬,就是沒有收到他們的請柬,憑著幾位的恩德,愚兄弟也少不得要請求同往洱海,縱然於事無益,但卻不致被人罵一聲忘恩負義了!”他這番話,說來甚是激動,所以頓了一下,才又接道:“我兄弟在獲得請柬之後,早就打定了主意,專候幾位前來,我們同赴雲南,此後一切事項,願聽差遣,水裏火裏,義不容辭!”靜心道姑,被他說的沉忖了片刻,緩緩說道:“幾位義薄雲天,令人可敬,不過………”“白眉果老”截道:

“我們心意已堅,即令幾位不允攜往,我們也是定然趕到的,況且九陰教之事,八義莊也是起因之一,我們斷無抽身事外之理。”他們這番話,說來十分入理,靜心道姑垂目思慮了一陣,道:“幾位古道熱腸,俠義可風,祗是………”“江南醉儒”生性豁達,直率,當下接道:“既是賢昆仲這般說法,我們自是無話可說,我也不客氣了,今天既有主人在場,想走也是走不了的,依我看,不如同去你們八義莊,讓我窮秀才飽嚐一下你們馳名的佳釀‘洞庭春’如何?”“病鍾離”撫掌笑道:“高大俠快人快語,這話正是我們不敢啟齒之言,如此,幾位不妨先在洞庭小憩兩日,等白氏昆仲到來,咱們再同赴雲南好了。”“江南醉儒”

道:“使不得,使不得,怎麼?他們哥兒倆還要趕這場熱鬧嗎?快,快替我準備筆墨,待我寫一草箋,你派快馬直送南嶽,還是要他們暫勿出來為是。”筆墨侍候之後,“江南醉儒”

走筆疾書,勸他們不必興師動眾,以目前的情勢而言,自己這方麵去的人數,與力量,都已不弱,事情的成敗,也都具有決定性,對他二人的情誼表示甚為感謝。

寫妥封口之後,由“病鍾離”派出快馬速送南嶽親交“白氏雙賢”。

這裏眾人又乘車趕至湖濱,登上大舟,揚帆直駛八義莊而去。

到了第三天,送信之人已回,那“南嶽雙賢”也一同來到。

“江南醉儒”、靜心道姑一見他二人來到,都縐了縐眉頭。

白老二白天翎未等他二人開口,立時上前道:“高大俠的教諭,我們已經拜悉了,幾位的心意,我們兄弟也都能體會得出,隻是我們這次無法遵命,不管幾位對我們原諒與否,洱海之會,我們兄弟總得走一趟,那怕是活著去,死著回,那也是甘心情願之事,這一點還望成全我們兄弟。”“江南醉儒”望了靜心道姑一眼,兩人微微搖了搖頭,然後“江南醉儒”

歎了口氣,道:“‘南嶽雙賢’,義名遠播,果不虛傳,二位既然如此決定,我們自不能陷賢昆仲以不義之名。”說著,又瞧了瞧靜心道姑與“病鍾離”,接道:“此地離洱海,路途遙遠,咱們也不宜再多延擱,明後日也該慢慢的走了。”第二天,大家又安排了一下,然後分坐兩艘大型快舟,溯沅水而上。

這條水道長有四千裏,直駛抵貴州雲霧山腳,然後棄舟登陸,直穿白雲山,橫跨兩架山,走關索嶺,過普安縣,一到平?縣便進入雲南境內。

由平?至馬龍,再到嵩明,這一路均無異樣,但一過老鴉關,情形立時轉變。這裏九陰教已布設了接待的人員,每家酒樓客棧,都受了九陰教的通知,凡是住店,用酒飯的,店家都和顏悅色的叩詢,是否去洱海參加六六大會的,隻要是去洱海的,一切費用,均由九陰教支付。

“江南醉儒”笑道:“想不到竟有這等氣派。”到了祿豐縣,正巧“東嶽散人”唐一民和他女兒唐鳳君,也正住在這客店內。諸人見了麵,自是免不了一陣寒喧。

這“東嶽散人”唐一民原是出名的怪物,平日冷漠寡情,但自巫山一役之後,心情驟然轉變,他覺得人與人之間,還是應該相互敬愛,所以他悔恨自己對待自己的骨肉,也竟是那等孤絕無情,尤其他自慧兒離山之後,一個人更有晚景-涼之感,這才發誓要找唐鳳君,使骨肉重圓,此番他也接到請柬,為了表示自己重新做人,毅然攜帶了唐鳳君同赴洱海。

此時大家一見麵,都有甚多的感慨,按說唐一民與靜心道姑,“聖手醫隱”陸天霖,“金翅大鵬”方雲飛,都有些不愉快的糾葛,尤其是“虯髯神判”與他,更是有著許多過節,在這種形勢之下,要是以往,實在難以同處,但此時的“東嶽散人”,已大異往昔,一變而為謙和之人,況且此行,也有著同仇之心,所以一見之下,都似多年老友一般,大家皆以誠愛相交,毫無不適之處。

過了祿豐縣,距離大理縣更近,一路都有九陰教明設的招待處所,九陰教的教徒,也都明目張膽的穿著綠色衣履公然的到處行走,官府也毫不幹涉。

不一日,眾人已到了鳳儀縣,鳳儀縣與大理縣乃是鄰縣,兩地相連,靜心道姑向“江南醉儒”道:“窮秀才,我師兄是如何交待與你,咱們究竟如何會齊?”“江南醉儒”道:

“咱們再走,便要到大理了,以我看,咱們大可不必先到大理,不如繞過大理,先到點蒼山再作道理。”眾人自無異議,逕往點蒼山行去。

點蒼山與洱海,近在咫尺,莫幽香選定以雲南為根據地之後,原想奪取點蒼山作為總壇的,但她又覺著點蒼乃武林正宗門派,如若對點蒼下手,勢非引起武林各大門派的公憤不可,所以強按下心意,改向怒江神龍馬天驥下手,強奪了怒江派的地盤。

同時,莫幽香又改變策略,與點蒼派以禮往還,各劃界限,訂盟互不侵犯。點蒼派掌門人“追雲手”蔡三慶,心中雖然不願,但因莫幽香乃當今極為歹毒的魔頭,提起“九陰蛇母”,實在令人心寒,以自己目前的實力,自是無法與之為仇,同時為顧念點蒼派開山不易,如在此時與“九陰蛇母”相拚,無異是自取滅亡,為此種種,才忍辱跟九陰教訂立盟約。

“追雲手”蔡三慶自然也知道這訂立友盟,不過是莫幽香一時不願挑起武林紛爭,而用的詭計,所以一麵與九陰教虛與委蛇,一麵卻力圖自強。

此番九陰教柬邀天下武林英雄,舉行洱海大會,此舉不獨關係整個武林,同時,也是九陰教存亡的關鍵所在,此會如果九陰教獲勝,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局麵;點蒼派也萬無存在之理,如若九陰教敗了,點蒼派的心腹之患才告解除,“追雲手”蔡三慶對這種局勢,自然-解,所以這一次,在莫幽香柬邀武林人物之後,便一反過去,與中原武林人物公然往來,並且接待來滇的武林同道,以盡地主之誼。

這時,“江南醉儒”、靜心道姑一行老少,來到點蒼山下,點蒼派的門下,一見來者氣度,知道定是極具聲望之人,上前恭敬接待,待“江南醉儒”報出幾人名號之後,點蒼派門人,那敢怠慢,一麵立時通報掌門人,一麵擺出茶點,招呼眾人入坐休歇。

約頓飯工夫之久,點蒼派門人進報,說掌門人親來迎接。

話還未了,門口已響起“追雲手”蔡三慶的聲音,道:“不知幾位高人來此山野,有失迎迓,還請海涵。”隨著話聲,人已跨進門來。

“江南醉儒”、靜心道姑、“聖手醫隱”三人,與“追雲手”蔡三慶曾有過一麵之緣,此時人家以地主身份相迎,自是不能有慢,立即起身施禮,道:“不速之客,驚動貴掌門人,實有不安!”接著,大家又寒喧了一陣,才攜手上山。

到了點蒼總堂廳前,早見廳堂草坪上站了許多人,“江南醉儒”略略一看,群豪之中,有識有不識,但卻一眼就看出了嵩山少林寺的掌門方丈宏仁大師,率領著了字輩的的五僧;武當掌門人柏陽道長,他身後站著武當四位弟子,左右分站著仙霞七劍師兄弟八人,華山派的一空大師,“江南俠盜”武煥章,另外還有一個出人意外之人,魯冀普豫四省綠林盟主“鐵棍神鞭”蕭。

這些都是一時的俊彥,大家見過禮之後,魚貫入廳。

“江南醉儒”、靜心道姑幾個人,心想離會期日近,何以丐幫三老一個也沒有見到,“瞎仙鐵笛”也沒有來到?不由心中大覺納悶。

到了第四天夜晚,山下才有人來稟報,說“瞎仙鐵笛”羅乙真到了山下。

群豪自然又是一陣忙碌,大家把“瞎仙鐵笛”接進大廳,瞎仙先朝主人,點蒼掌門人“追雲手”蔡三慶致過謝,這才向群豪環揖道:“在下因別有事故,所以遲到數日,有勞諸位在此枯候,實感歉疚。”“追雲手”蔡三慶問道:“丐幫三老,何以還未見到?”“瞎仙鐵笛”道:“他們三人,在下隻會到董、許二位,端木兄卻未見到,董、許二位正有要緊之事他往,事畢之後,可能逕赴洱海,恐怕不克來打擾貴處。”說到這裏,望著少林宏仁大師,與武當柏陽道長二人一眼,道:“據在下所知,除了在此的諸位俠駕之外,另外已有不少朋友,已直往洱海了,依今日在座人數來說,也可以說是武林難得的盛事了,要與會的大約都已來了,在下有一件事,要先請諸位原諒。”群豪中響時一片轟的聲音,道:“羅大俠說那裏話來,有話請講就是。”羅乙真站起身子道:“大家這般錯愛羅乙真,實在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