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為紀念上海《新民晚報》創刊六十周年,書錄郭沫若《燕子》詩為賀。詩曰:“呢喃剪新譜,青翠滴清音。對此欣欣意,如窺造化心。”
十月一日 香港《大成》第一七九期出版,刊嶽美緹所撰《俞振飛錄像記》一文。
十月五日 偕夫人赴港,作《戲曲與文學》專題講演於香港文化中心。
十月六日 香港中文大學授予先生榮譽文學博士銜,港督衛奕信親自頒發證書,高錕校長等人出席。詹德隆致讚詞,末雲:
監督閣下,為表揚俞振飛先生融合昆劇、京劇之功,六十多年來娛樂大眾之舞台生涯,多年來於上海市戲曲學校及上海京劇院作育英才之貢獻,及出任中國文聯副主席、振興昆劇指導委員會主任等要職,勞心勞力,本人特恭請閣下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予著名京劇、昆曲名藝人、教育家、書法家、文學家、美學家、作家、學者、俞派創始人俞振飛先生。
十月廿三日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香港中國傳統戲曲藝術院、《大成》雜誌社為祝賀先生榮獲名譽文學博士,聯合舉辦慶祝演出晚會於中文大學邵逸夫禮堂。劇目有謝景華、李薔華之《武家坡》,李薔華、顧鐵華、馮順芝、李菊華、薑振亭之《春閨夢》。
十月應《大成》雜誌社社長沈葦窗之囑,書錄一聯:“天機清曠長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珠。”
△其間,下榻於弟子顧鐵華寓所。相談京、昆劇目及表演諸事,提議編創周瑜形象新劇。
顧鐵華《振風倡雅傳薪千秋》(《昆曲精編劇目典藏》第二十卷,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編著,中西書局二〇一一年五月出版)載:
那是1988年10月,俞師前來香港接受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時下榻敝寓。某晚閑談,涉及昆曲、京劇劇目時,俞師忽有所感地指出:“令人難解的是,京劇劇目中有關周瑜的戲很多,但昆曲基本沒有,僅有《蘆花蕩》中作為配角出現。我很希望在昆曲舞台上,也能樹立一個周瑜的形象。但是這種嚐試首先要有劇本,其次要有人去試演。由已經成名的專業演員去作此嚐試似不合適,因為萬一不成功,會影響其聲譽,甚至‘飯碗’。而鐵華你則不同,你是業餘的。如果不成功,也不會影響你的‘飯碗’。成功了,倒是為昆劇做了一件大好事。所以,我鼓勵你試試!”接著他又對在座的薛正康師兄說:“你動動腦筋,編一折周瑜的戲出來,讓鐵華試試!”這一夕談話之後,通過正康師兄的努力,便寫出了一折新編曆史昆曲《顧曲周郎》。
十一月五日 上海昆劇團《占花魁》首演於上海藝術劇場,先生任該劇藝術顧問。
十一月六日 與台灣水磨曲集陳彬、蕭本耀晤談,並題詞:“魏梁遺韻”。
暮秋為梅蘭芳“戊辰十月”(一九二九年)所繪《牡丹圖》題跋:“墨彩交融,別具神態,乃是畹華梅大師精心之作,宜寶而藏之。”
十一月下旬先生偕夫人返滬。
十二月九日 偕夫人李薔華、弟子嶽美緹赴越友酒家,應邀參加越劇名家傅全香收錄台灣周彌彌為徒儀式。
十二月題寫“上海市戲曲學校昆劇科學生首次彙報演出”,並觀看首場演出《鬧龍宮》、《戰金山》、《遊園驚夢》等於上海藝術劇場,又上台接見張峰、邱曉潔等小演員。
冬題寫“張雲霞表演藝術研討會”,並書撰一聯為賀:“學流派,創流派,自成一派;演人生,唱人生,示範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