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廿一日至廿三日應中國戲曲學會、《人民日報》社、文化部藝術局、上海市文化局之邀,觀看京劇《曹操與楊修》,並出席座談會。
一月題寫“京劇愛好者喬惠莉專場演出特刊”刊名,並受聘擔任名譽顧問。
△為得天酒樓題詞:“郇廚風味,獨步春申”。
二月七日 陪同市領導朱鎔基等人觀看春節昆劇反串演出於蘭馨舞台。凡嶽美緹、段秋霞之《跳加官》,計鎮華、王泰祺之《刀會》,張靜嫻、劉異龍之《下山》,王芝泉之《花蕩》,華文漪、蔡正仁、王泰祺之《前親》,成誌雄、梁穀音、計鎮華之《挑簾》。
二月廿六日赴大眾劇場,觀看第一百七九期星期戲曲廣播會“張雲霞表演藝術研討演唱會”。
三月十九日 至廿七日赴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並列席全國人大七屆二次會議。
三月廿八日《上海戲劇》第二期出版,發表秦來來所撰《俞振飛在香港獲得博士學位》一文。
三月繼續拍攝《拾畫叫畫》等三出劇目錄像。
四月十日 至十六日受聘擔任“上海首屆國際旅遊京劇藝術欣賞周”藝術總顧問,並題寫戲單刊名。
四月十二日 由學生蔡正仁、周誌剛等陪同,赴蘇州訪沈傳芷,商談有關錄像事宜。
錢瓔《俞振飛與蘇州昆劇》(《蘇州雜誌》一九九四年第二期)載:
1989年4月,上海昆劇團準備赴港演出期間,俞老又一次來到蘇州。這次來不是教戲,也不是開會,更不是作示範演出,而是他本人向沈傳芷老人學戲。我們先請他觀看了“昆指委”錄製的傳芷老師演出的《拾畫》、《叫畫》和《哭魁》的錄像。隨後,俞老又親自到沈老師家,請沈老為他說戲。傳芷老師邊說邊做,薔華老師扛了個錄像機,認真地將沈老師所表演的一招一式全部攝錄下來。
四月十七日 拍攝《俞振飛舞台藝術彙錄》續集,蔡正仁、鄭利寅、嶽美緹、周誌剛、嚴喬琪任攝製組員。
四月廿四日至六月十九日拍攝完成《拾畫叫畫》、《小宴》、《書館》。
四月為《中國古典名劇鑒賞辭典》撰序,並題寫書名。
△作《耄耋之年情更深—追憶周總理、陳毅副總理對我的深切關懷》一文,後刊《上海文化史誌通訊》第五期。
△書撰挽徐炎之聯:“顧曲君應推獨步;老懷我暫感孤行。”
五月廿八日《上海戲劇》第三期出版,發表征人所撰《俞振飛、李薔華夫婦訪問記》一文。
五月為上海市戲曲學校青少年京劇團赴港演出團題詞:“菊壇新蕾吐清芬”,並撰一短序。
初夏書題“日照春山花滿枝”橫額。
六月十九日 《解放日報》刊先生所撰《玉經琢磨多成器—有感於昆曲演員顧兆琳的成才》一文。
六月致函上海市文化局,懇請解決顧景梅、顧兆琳母子住房困難問題。
△出席國際舞美藝術節戲曲專場,觀看川劇《水漫金山》諸劇。
八月廿九日《新民晚報》、香港《大公報》等刊載先生致函華文漪、陳同申、陳治平等人公開信,敦促早日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