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一九八八年(戊辰)八十七歲(2 / 3)

四月十九日 至五月廿七日藝術彙錄正式開機。先後錄製完成昆曲《西樓記·贈馬》、《千鍾祿·八陽》、《長生殿·迎像哭像》、《白羅衫·看狀》、《玉簪記·琴挑》、《占花魁·受吐》、《長生殿·小宴驚變》,京劇《春閨夢》、《打侄上墳》、《群英會·對火字》、《三堂會審》。文化部部長王蒙、副部長高占祥專程赴滬看望先生,並祝賀錄製工作成功。

五月八日 赴豫園得月樓雅集,祝賀陳從周教授七十初度暨重建豫園東部首期工程告竣,並新加坡作家協會名譽會長周穎南先生花甲初周。先生偕夫人清唱《長生殿·小宴》之【粉蝶兒】,顧兆琪擫笛。

鄧雲鄉《金縷曲·豫園雅集新詞並序》之一有句雲:“白發龜年為嘯。”其注雲:“俞老振飛欣然為唱《長生殿·小宴》曲子。”其二有句雲:“聽當筵、水磨腔細,笛傳佳妙。軟語吳儂嫵媚甚,顧曲依聲欲嘯。”注雲:“席間俞振飛先生、李薔華女士演唱昆曲,均由顧兆琪吹笛。水磨腔乃俞老家傳法曲也。”

五月為香港聯藝娛樂公司主辦之“一九八八年度中國地方戲曲展演”題詞:“我們偉大祖國的民族戲曲將永遠以生氣勃勃的姿態站立於世界藝術之林。”

△為拍攝藝術彙錄事,與文化局樂美勤談話。

六月八日 致函吳新雷。囑請代購南京大學出版社所印《中國書法三千年》一書,又談藝術錄像事。

七月廿八日《上海戲劇》第四期出版,內刊《俞振飛舞台藝術彙錄》劇照四幀。

六月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來滬,先生率京、昆班學生赴希爾頓飯店作歡迎演出。市外事顧問李儲文、文化局副局長趙介鋼,以及李薔華、張少樓等人作陪。

△應囑為越劇名家戚雅仙題寫“戚派表演藝術演唱會”,並題詞雲:“戚派演唱藝術,善於汲取各派之長而又勇於實踐,敢於創新。欣逢舉行戚派表演藝術演唱會,為此聊表敬仰之情。”

△《戲文》第三期出版,刊先生所撰《一次演出的回憶》一文及照片。

八月台灣曲友賈馨園女士來寓訪晤,先生應其請,清唱《琴挑》、《哭像》、《八陽》片段。

八月廿八日偕夫人先期抵達日本東京,隨上海昆劇團《長生殿》劇組參加中日友好條約締結十周年訪問演出。先生任該團總藝術顧問,並為演出特刊作序。特刊又載先生所作《名優·梅蘭芳昆劇出會》(日文)。

九月一日 香港《大成》第一七八期出版,刊先生所撰《我的青少年時期》長文(即《藝林學步》)。另有《祝俞振飛先生獲授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九月六日 至廿四日《長生殿》先後公演於東京、橫濱、大阪、小山、高崎、福岡、京都、野州町諸地。其間,先生應邀出席中國駐日大使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榮毅仁舉行之招待會,以及相關紀念活動。並應日本NHK電視台之請,作《梅蘭芳與昆劇》專題講演。同時放映梅、俞合演部分相關影像資料,引起日本文化界高度注意和讚賞。

九月十八日 《中國戲劇》第九期出版,發表鄭利寅所撰《錄像棚裏的俞振飛》一文。

九月廿日《新民晚報》發表《〈俞振飛舞台藝術彙錄〉攝製完成》報道。

九月廿五日《上海戲曲史料薈萃》第五期出版,內刊先生口述、王家熙整理之《南方小生瑣憶》長文。

△偕夫人赴蘇州,參加第二屆中秋虎丘曲會。並為之題詞雲:“中秋之夕共敘於虎丘千人石上,高歌一曲,鳴鶴相和,聲聞遠邇斯莫,昆曲史上流傳百年之韻事也。一九八八年中秋節書賀第二屆中秋虎丘曲會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