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一九八六年(丙寅)八十五歲(1 / 3)

一月一日 香港《大成》第一四六期出版,發表許寅所撰《俞振飛與程硯秋》一文。

一月十七日 全國政協京昆室成立,先生擔任副主任。

一月十一日 至十九日出席文化部保護和振興昆劇工作會議於上海工業大學。會議宣布正式成立“文化部振興昆劇指導委員會”,先生出任主任委員。

一月十二日 全體與會者赴上海昆劇團觀摩“每周一曲”教唱活動。先生、俞琳、張嫻、汪世瑜、錢法成、徐坤榮等即興登台清唱。

一月十三日 主持召開第一屆全委會,討論工作條例及近期工作。

一月為《侯玉山昆曲譜》作序。

三月十五日 中國昆劇研究會成立,先生受聘擔任顧問。

三月十六日 先生口述《我記憶中的青浦曲社》,周鞏平記錄並整理成文。

三月廿日出席北京昆曲研習社歡迎全國五大昆劇團工作者聯歡曲會,並致辭。

三月廿三日至四月十一日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並列席全國人大六屆四次會議。

春題寫“原上海戲劇學校正字輩同學舞台生活四十五周年演出”戲單。

△為徐孝穆書題“似蘭之馨”,後刻治為扇骨。

四月一日 文化部保護和振興昆劇指導委員會第一期培訓班正式於蘇州開班。先生因赴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特寄來書麵發言,內雲:“今天的開學典禮集中了現在健在的十三位‘傳’字輩老師和北昆的馬祥麟老師,這是很不容易的,這些老師們自幼學藝,有豐富的舞台實踐經驗和教學實踐經驗。二十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他們曾經為培養建國以後的第一代演員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他們已到古稀之年,還在為昆劇事業貢獻餘熱,這是很令人感動的。另一方麵,這次來學習的學員大多是各劇團的主要骨幹,有的是相當著名的演員。我想:有這樣好的老師,有這樣好的學生,又有這樣好的形式和條件,我們的培訓班不僅能完成三十出折子戲的教學任務,而且一定能達到全麵提高昆曲演員素質的目的。”

四月十九日 上午致函周誌剛,談“昆曲的唱與念,實際是最重要的。”並提出要為“沈、周二位老師上課錄像”。下午離滬赴蓉。

四月廿日至五月十七日上海昆劇團赴四川交流演出,先生擔任藝術顧問。因撰《赴蜀前言》短文,有雲:“我這次偕同上海昆劇團入蜀演出的目的,既是介紹一些昆劇劇目給四川省廣大觀眾,聽取寶貴意見。”

△賦七律《赴蜀》一首:“八五衰翁興尚遒,春來重擬劍門遊。黃鸝隔葉心長醉,翠柏成圍夢久留。濯錦江雖停蠟屐,題橋人亦換霜裘。明朝執手逢新雨,好載珠璣出峽舟。”其間,先生以八五高齡,躬踐排場,演出《八陽》片段於蓉、渝兩地,引起轟動,盛況空前。並會見川劇表演藝術家陽友鶴等人。

五月為陳國福所著《周企何舞台藝術》題詞:“周君企何,久享盛譽。幽默含蓄,老少皆宜。識者國福,載諸文字。炳耀劇壇,流香後世。”

△《朱屺瞻年譜》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先生為該書附錄照片部分題簽:“留影”。

△趙景深《中國戲曲叢談》由齊魯出版社出版,內載《表演藝術家俞振飛》、《俞振飛與昆劇》二文。

六月一日 《新民晚報》發表之江所撰《陽友鶴訪問俞振飛》報道。

六月廿六日至廿八日上海京劇院主辦滬港專業、業餘京劇小生交流演出於上海藝術劇場,先生擔任藝術顧問。觀看《羅成叫關》、《九龍山》、《玉門關》、《春閨夢》等演出,並上台祝賀演出成功。

六月卅日上海市昆劇愛好者聯誼會成立,先生擔任名譽會長。並應邀為該會會刊《蘭苑》題寫刊名,又撰《祝詞》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