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赴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錄唱《牡丹亭·硬拷》之【折桂令】諸曲。
△為江蘇省戲曲學校建立三十周年題詞:“作育英才,增光藝苑。粉墨春秋,流長源遠。鍾阜崔巍,青溪委宛。薪火相傳,如星赫烜。”
初夏賦七絕一首,題為《贈顧生兆琳》。詩雲:“樂府翻新點勘春,魏梁徐葉嗣誰人?履痕深處傳心印,正始微茫識諦真。”
△為曲友江沛毅題詞:“曲盡其妙”。
六至七月全程參加上海市戲曲學校第三屆昆劇演員班和音樂班招生工作,並捐助人民幣三千元(係落實處理“文革”期間抄家家具折價),作為該班教學經費。
七月十一日 為浙江昆劇團關於建立“周傳瑛藝術繼承小組”報告作批示:“周傳瑛同誌在這兩期培訓班中,不單教戲認真,而且其它工作都很細微地對待,因此在第一期中即患吐血,但他還是不顧自己有病,處處關心,以致最後隻能住進醫院。我從四川回滬,得知這些情況,非常感動。當前昆劇小生一行,傳瑛同誌繼承了沈月泉老先生全部藝術傳統,因此成了當前昆劇小生老師唯一的專家。現在成立周傳瑛同誌學習小組,我們應該盡量支持和照顧,對於傳瑛小組的一切經費,應按照需要支付,對每月營養費還要提高一些。”
七月十三日 《文彙報》發表累籟所撰《俞振飛在蓉渝》一文。
七月十五日 《上海老年報》刊載許寅所撰《俞振飛賢妻李薔華》一文。
七月十七日 諸友人、弟子稱觴於南國酒家,祝賀先生八五華誕。席間,程十發、陳佩秋、劉旦宅揮毫合作《鬆竹梅三友圖》。先生為之題跋雲:“欣逢盛世,快何如之!八五賤辰,諸生集會南國酒家。承程十發、陳佩秋、劉旦宅三名家當場揮毫,感荷良深。”
七月廿三日為劉旦宅所繪《牡丹亭·驚夢》題跋:“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此乃湯顯祖《牡丹亭》之名句也。”
七月為劉旦宅所繪《太白醉寫》題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錄李白《清平調》詞三首之一,題旦宅藝友繪予所表演之太白醉寫。”
八月六日 《新民晚報》發表黃裳所撰《江南俞五》一文。
八月十八日 《戲劇報》第八期出版,發表先生所撰《星月聯輝奏水磨—寫在上昆三度晉京之前》一文,內附《洞仙歌·為上海昆劇團第三次晉京演出作》一詞。詞曰:“珠歌翠舞,又傳來海上。幻出氍毹萬花浪。正西山氣爽,將插茱萸,春明好、尊畔吟懷激宕。是誰留駐了,嶰穀餘音,不絕嘉隆舊時唱?寡和未為高,綿麗沉雄,得真意、端憑心匠。聽巷陌千家賞蘭人,道九畹芳馨,怎麼拋漾?”
八月下旬賦七絕一首,題為《祝賀浙江省昆劇團成立暨〈十五貫〉首演三十周年》。詩雲:“桑紅海碧歲駸駸,玉振金聲在武林。應記紫光閣中語,至今長慰故人心。”
九月二日 上海昆劇團赴京預演於瑞金劇場。四日,聯合國國際法院院長納齊德拉·辛格及其夫人觀看,先生陪同。
九月十八日 《戲劇報》第九期出版,封二刊發《著名京昆表演藝術家俞振飛生活剪影》。凡照片五枚,由吳德璋攝影。
九月廿日應文化部之邀,先生率上海昆劇團離滬抵京。並擔任藝術顧問,偕夫人同往。《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以“上海昆劇團進京彙報演出,著名表演藝術家俞振飛領銜、傳字輩老師鄭傳鑑示範”通欄,刊登全部公演劇目。
九月廿二日至十月五日與鄭傳鑑合作演出《八陽》片段引起轟動,陳丕顯、呂正操、賀敬之、卓琳、陳昊蘇、林默涵、朱穆之、周巍峙、曹禺、馮牧等領導,以及觀眾一千五百餘人觀看,盛況空前。演出結束後,江澤民、陳丕顯、曹禺、姚依林等上台祝賀,並合影留念。另有《盜甲》、《說親回話》、《盜庫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