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中原拉鋸戰,劉邦在屢戰屢敗中贏得主動(5)(2 / 3)

項羽身先士卒,和士兵一起頂著洗澡盆、大鍋蓋、搓衣板和大盾等各種防砸的東西,往城上死攻,旁邊弓箭兵往城上猛烈射箭進行掩護,上邊拋下來的大石頭砸得項羽等人攻了數日都攻不上來。飛箭和大石頭交互在空中飛舞,使這裏好像遠古人獸戰影片的拍攝現場。一連數日如此。

按照項羽對大司馬曹咎的承諾,自己十五天就返回成皋。他要複奪彭越占領的十七個城,平均每個城用時應不超過0.67天,現在已經在外黃耽擱數日了,預算的時間都不夠了。項羽很急很生氣,而項羽生氣的後果很嚴重。正這時候,外黃縣令帶著外黃的人跑來投降了,說道:“大王,彭越的守將逼著我們守城,如今他已經跑了,我們願意下城歸附。”

項羽對外黃縣令怒道:“已經晚啦,你們替彭越的人拚命扔石頭,沒有及時投降,現在隻能被屠。我給你最後一個命令,你令城內所有十五歲以上的男子,明日一早都到城東去,我這就坑了他們!你可以活著,算是對你的獎勵。”

項羽這人有個特點,就是對自己人和非自己的人,態度如冰火兩重天,沒有中間的曖昧。他對於自己的士兵將官,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一得病,他就哭著跟人分贈飲食。但是對於敵人,罵自己的人,抵抗自己的人,就視如寇仇,絕不留情,還曾給他們創造了一個“噍類無遺”的成語,同時這種性格使得他在麵臨危險時毫不顧及自己的安危。

在如今秦漢之際,流行起了屠城。不投降的話,攻進去就屠城。而從前戰國時代,則沒有這樣的記錄。這大約是如今的天下比戰國時代還要擾攘,如果是圍了你你才投降,你投降也不饒赦你,這樣來示威於天下。而戰國時代兩三百年,列國之間的攻伐是逐漸性的、蠶食性的,示威於天下是一方麵,因為列國競爭周期很長,示德也是一方麵,是得天下的要術之一,所以戰國反倒沒有屠城。總之,屠城這事情,總是出現在天下極端混亂擾攘的時候。大約是因為這個原因吧,項羽和劉邦就喜歡把人坑了,以示威和加速統一。劉邦在起兵攻擊沛縣的時候,曾經嚷嚷著“屠沛”,項羽則曾經進攻襄城,然後把那裏曾經抵抗的人全都坑了。項羽和劉邦又曾經聯手屠城陽,後來劉邦在西進的過程中南下曾經“屠潁陽”,攻武關時又稱“屠武關”,項羽領著六國諸侯在鹹陽放火燒宮室的時候又被稱為“屠鹹陽”,項羽攻齊地時燒毀齊國城郭,所過盡屠之,而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東攻彭城的路上,其部將樊噲曾經“屠煮棗”。總之,他們相信屠城是個好藥方,一屠就靈。於是屠城頗為流行,殺人放火,家破人亡、哀號之聲,經過時光大網的過濾,至今已微弱無聞,隻剩下史書上血跡凝幹的兩個字“屠某城”。

外麵刮著慘淡的中原東部的風,外黃縣令回到自己的縣衙,召集自己的屬吏、舍人(就是門客,幫他吃飯聊天的人),說:“項大王給了我一個命令,我隻好照辦了,以求立功了,保住我的命啊。我還沒老,還想多活啊。”

屬吏舍人們問:“什麼命令啊?”

“唉,就是把所有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召集到城東,然後他給坑了。”

大家都驚得麵無人色,過了小片刻,他的一個舍人說:“那是不是也包括我們啊,我也不老,也還想活啊!”

縣令說:“你們要圖體麵,就不如自我了斷,所以我今天召集你們啊,透露消息給你們,這是我唯一能照顧你們的地方了。”

這舍人卻說:“我,我還有個辦法,我有一個兒子,今年十三了,正處於叛逆期,你教他幹什麼,他都能想出歪理邪說來反駁你,而且駁得你啞口無言,這也是個本事啊。估計項王雖然已經二十九歲了,但是也處於叛逆期,不如讓他去見見項王,看看他倆誰叛逆,誰能說服誰。”

縣令說:“有這樣的兒子,真不錯,那就讓他去吧,即便說服不了項王,也能讓他成熟起來。也算是他為你這樣的老爸,盡盡孝心的努力了。不過,可不要惹怒了項王,把坑人的標準下降到十三,連城裏他這樣十三四的男孩,也都坑了。唉,你可得擔保啊!”

舍人說:“我以我的腦袋擔保,沒有我兒子說不服說不過的人,您等著吧。”

縣令說:“你的腦袋,馬上就要下崗了,用它擔保,還有多大的抵押價值?我們就都求著你了,別再加重惹禍就行了。”

舍人當即回到家裏——舍裏,這是縣令給他的大宿舍,對正在做功課的孩子說:“那誰啊,告訴你個好消息,以後不用做功課了,學校老師都因為軍民作戰失敗連帶被坑了,從此你再也不用做作業了,你好高興吧!”

孩子大怒:“胡說,不行,我偏要做功課,誰不讓我做功課,我跟誰急!你們這些大人都怎麼當的大人,我偏要做功課!”

爸爸舍人說:“都是項王命令不讓你做功課的,你能鬧,你找他鬧去吧!”

小孩於是扔下筆,又把筆撿起來,裝進書包,背著書包,就跑出了大宿舍,在老爸的指點下,出了城門,跑到項羽的營地,去要求求見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