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文明中的世界之最
剽悍的遊牧民族在血腥的激烈生存鬥爭中奪取城池和土地,建立一個個城邦,後來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以及迦南迪人繼承和發揚了蘇美爾人的成就,使兩河文明成為人類曆史上最輝煌的文明,其中古巴比倫人的成就最顯著,故兩河文明也叫巴比倫文明。
巴比倫文明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諸多世界之最,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有最早的學校、最早的獻媚事例、最早的少年犯罪、最早的“神經戰”、最早的兩院製議會、最早的史學家、最早的減稅事件、最早的法典和立法者、最早的判例、最早的藥典、最早的太陰(月)曆、最早的林陰園藝實驗、最早的宇宙進化論和宇宙論、最早的倫理標準、最早的猶太民族的“約伯”酋長、極其惡劣的氣候環境誕生了最早的格言和諺語,這裏誕生了最早的《伊索寓言》、最早的文學辯論、最早的聖經故事和複活故事、最早的神話傳說、最早的人類英雄史詩、最早的情歌、最早的圖書館目錄、最早的車輪和最早的戰棋……
蘇美爾時代
兩河文明最早的原住民是公元前3500到3200年間的蘇美爾人,美索不達米亞最南部的蘇美爾地區也是先進的地區,兩河地區的社會和文化生活建立在城市基礎上,成了地球上第一片文明開化之地。人們把公元前3200年直到公元前2000年這段時期稱為“蘇美爾人時代”。
蘇美爾早王朝EarlySumerianDynasty(前2900—前2371年)蘇美爾地區奴隸製城邦的繁盛時代。又稱古蘇美爾時期。約公元前2900年由蘇美爾初史時期發展而來,約公元前2371年為阿卡德王國取代。居民為蘇美爾人。主要城邦有烏魯克、拉格什、烏爾等。
古代地理概念中,今伊拉克南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下遊平原被稱為巴比倫地區,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這一地區又分為北部的阿卡德和南部的蘇美爾。蘇美爾人約在公元前4300年前已生活在這裏。經過歐貝德文化時期(前4300—前3500年)、烏魯克文化時期(前3500—前3100年)到達傑姆代特奈斯文化時期(前3100—前2900年)文化有明顯進步。有人推測以神殿為中心的城市國家此時已經形成。
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奴隸製城邦進入全盛時代,城邦國家林立。這些國家一般由中心城市連同周圍的農村公社組成,領土麵積不大,居民少則二、三萬,多則十幾萬人。城市以神廟為中心,也有王宮建築,周圍建城牆。城邦的王被稱為盧伽爾、拍達西、恩或恩西,其權力受貴族會議和民眾會的限製。國家的統治階級是貴族奴隸主,被統治階級是奴隸、手工業者和公社一般成員。基什、烏爾、拉格什等國之間為爭奪財富、土地和奴隸,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至早王朝中期,基什可能一度稱霸於蘇美爾。約公元前27—前26世紀,烏爾比較強盛。
月神之城——古烏爾城
公元3000年,烏爾是一個大都市,即現在伊拉克的阿勒—穆卡亞(TellAl—Muqayyar)地區。恩利爾一直位居美索不達米亞眾神之首,從早王朝時期末到伽喜特巴比倫時期。其祭祀中心在尼普爾(Nippur),現名努法爾(Nuffar),神廟稱為埃庫爾(Ekur)。在一首蘇美爾語詩歌中有一個故事講述的是恩利爾愛慕上年輕美麗的女神寧利爾,並與之結合,因此引起眾神的恚怒而被流放,隻有懷有身孕的寧利爾跟隨著他,後來他們生下了月神南納。風神恩利爾及其妻寧利爾的塔廟矗立在烏爾城中心,塔廟屹立在25米高的3層台階之上,周圍是擁擠的民房、店鋪和市場,這是3萬多居民的家園。兩條寬闊的渠道繞城一周,同附近的幼發拉底河相通,進而聯係著波斯灣。
蘇美爾人的城市都麵向河流,並有運河相連。商人們乘船到波斯灣進行貿易往來。城市國家之間圍繞著水和土地、權力相互爭鬥,其中烏爾和拉格什結成同盟常與溫瑪作戰。而且各城市不斷受到周圍的山地遊民和來自阿拉伯沙漠的遊牧民的襲擊,苦不堪言。烏爾王的軍旗(公元前3500—前3200年),發現於伊拉克,用木版製成,鑲嵌在板上的圖案反映了當時的軍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