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越害怕越孤獨——不如坦然迎接那份屬於你的孤獨(2)(3 / 3)

奧地利詩人裏爾克就屬於這樣的人。

裏爾克是一個很喜歡孤獨的人,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描寫孤獨的詩句。

裏爾克出生在一個普通的鐵路職工家庭中,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破碎的家庭使他過著一種與同齡孩子不同的情感生活。

長大一些後,裏爾克進入一家軍事學校,但他並不喜歡這裏,隻不過當時的平民階層都以讓子女從軍以躋身上流社會為時尚,所以裏爾克才不得不來到軍事學校上中學。

這段求學的日子,被裏爾克視為是對精神與肉體上的摧殘,這也更加加深了他的孤獨感。

不久後,裏爾克因為身體條件太弱而被軍事學校除名,盡管他後來轉讀一所商業學校,但依然提不起任何興趣。

就這樣,年輕的裏爾克懷著孤獨、寂寞的心情遍遊歐洲各國,他會見過托爾斯泰,給大雕塑家羅丹當過秘書,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征入伍。

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充滿了孤獨和悲觀的情緒,在無人理解的情況下,他隻有把自己的思想寄托在文學作品中。

裏爾克的一生有著很多著作,如《生活與詩歌》、《夢幻》、《祈禱書》、《新詩集》等。在寫作的過程中,他仿佛走進了另一個世界,盡情地挖掘詩歌中的音樂美和雕塑美。

慢慢地,裏爾克對孤獨有了全新的感受,他認為正是孤獨使生活有了不一樣的體驗,於是他將美好的孤獨賦予在自己的作品裏。從作品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裏爾克的孤獨並不是一種自我與社會的對抗,不是被社會拋棄、被人群孤立,而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生命體驗,是一種堅定的精神力量,是一種對自我的深層次思考。

裏爾克不僅將自己沉醉在美妙的孤獨裏,還常常開導一些懼怕孤獨的人。在《給青年詩人的信》中,他這樣寫道:“在聖誕節到來之際,當您在節日中比平日更難忍受孤獨時,您不會收不到我的問候。可是,如果在那時您發覺孤獨很厲害,那就為此感到高興吧。因為(請您自問)不厲害的孤獨算什麼呢?孤獨隻有一種,它是厲害的,不容易忍受的,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會碰到這種時刻,那時,他們情願放棄這種時刻,換取任何一種不管多麼平庸而毫無價值的交際,跟隨便什麼人,跟最微不足道的人取得一點點表麵上的一致……”

在裏爾克的眼中,孤獨非但不可怕,反而像情人一樣美麗,一樣令人迷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撫平了孤獨。

孤獨就如同一匹桀驁不馴的野馬,如果你是一個技術糟糕又沒有耐心與毅力的騎師,很容易讓它甩在地上,碰個鼻青臉腫;而如果你是一個技術精湛的騎師,並與它展開一場持之以恒的較量,那麼總有一天會將它馴服,讓它對你俯首稱臣。

如果你有足夠的技術,那麼就像裏爾克一樣征服孤獨,讓它為你所用;如果你的技術還不夠爐火純青,那也不妨像開頭故事中提到的那個開茶攤的小和尚一樣,為自己找到一個折中的解決辦法,也不失為一種人生智慧!

當撫平孤獨時,我們可以……

當撫平孤獨時,便不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仿佛每走一步都會被怪獸吞掉,你將可以挺起胸膛、昂首闊步,直麵所有的困難,享受所有的美好。

當撫平孤獨時,即使一個人坐在公車的角落裏駛向陌生的地方,也不會覺得焦慮和無助,反而會悠閑地透過車窗,欣賞窗外的風景。

當撫平孤獨時,就算好朋友放你鴿子,你也不必氣惱、沮喪,大可以一個人跑到KTV,拿著麥克風與自己飆歌。

當撫平孤獨時,哪怕失戀或找不到心愛的人,也不會難過得想哭,可以一個人漫步在街頭,微笑地看著來來往往的手牽著手的情侶們,在心裏祝福他們幸福、快樂。

當撫平孤獨時,即使周圍的人都不讚同你的想法、對你產生質疑,你也不會感到孤立無援、不被理解,一個人的舞台會被你裝點得更加漂亮。

當撫平孤獨時,就算沒有人陪你去旅行、沒有人陪你喝酒到人事不省、沒有人陪你聊天到天亮、沒有人陪你做這做那,你也會安排好節目,給自己創造別具風味的詩情畫意。

當撫平孤獨時,你便不會自暴自棄、不會隻看到陰暗的事情、不會凡事都往壞處想,你會在其中找尋樂趣,為自己增值。

當撫平孤獨時,精神世界再也不會空虛,你可以把握思緒,為自己創造一場精神世界的饕餮盛宴。

當撫平孤獨時,生活會在瞬間由醜惡變得瑰麗,你也會從禁錮自己的小屋中走出來,奔向無拘無束的天地,逍遙自在地漫步在藍天白雲之下。

在我們的一生中,免不了要麵對孤獨,這是一段必經的曆程,也是一段奇妙的曆程。一個人的時候,不必再為人際費神,不必再與戀人爭吵,不必再裝模作樣地做事,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樣:“終於能像鳥兒自由飛,終於能大方去買個醉,終於可以貪玩和晚歸,嘿嘿嘿,一個人萬歲……”

是啊,孤獨是一份難得的體驗,每個人都應該送給自己這份最好的禮物。嘿,一個人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