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你若是控製不好自己的言談,很容易變成令人厭煩的祥林嫂,讓對方對你產生反感。
還有一些人,遇到挫折並不去找朋友傾訴,而是把事情悶在心裏,一個人獨自承擔。這種孤獨並不是我提倡的孤獨,因為它實際上是一種逃避,不願意麵對現實,連提都不想提起。
這種做法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把自己永遠置於痛苦中,有害無益。
因此,當我們感到孤獨時要學會同自己對話,像遇到一個久未謀麵的朋友,讓欣喜蕩於心底。雖然這個“朋友”不能給你語言上的回應,回答你的話語,但他會讓你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到被關心、被重視。
當你學會坦然地麵對孤獨,便可以讓自己冷靜下來,客觀地看待所發生的事情,盡量排除主觀因素的幹擾,使自己找到最佳的處理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你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卻可以找到一點螢火,照亮前方的黑暗,讓你不會迷失,不會絕望,並依靠自己的力量麵對困難、麵對生活。
在以下這些時候,將自己置於孤獨中,聆聽內心的聲音
在人生低穀的時候。
人生在世,有晴日也有陰雨;有順風順水,也有逆水行舟;有春風得意,也有馬失前蹄。
當遇到人生的低穀時,再積極、樂觀的人也可能會變得低落和消極,甚至認為自己是最差勁的,什麼都做不好,沒有人喜歡自己。
這種壞心情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假使不能及時緩解,可能會導致我們對生活完全喪失信心。
當處在人生低穀時,我們應該將自己置於孤獨中,請出心底那個懦弱的、遭受打擊的我,與他平靜、理智地談話,幫他找出失敗的根源、肯定他的優勢、鼓勵他東山再起。
在被光環圍繞的時候。
與人生低穀時相比,當我們獲得了某些成績、贏得了大家的肯定、被光環圍繞時,更需要讓自己變得孤獨。
人都是虛榮的,當得意揚揚時,便會得意忘形、頭腦發熱,變得很不清醒。假使在這個時候你不能將自己置於孤獨中,很容易會迷失自我,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
在心情浮躁的時候。
在這個追求物質的社會中,心情很容易變得浮躁,做任何事都沒有耐心,喜歡投機取巧、得過且過。
在這種時候,請務必鄭重地將自己置於孤獨中。唯有這樣,才能夠使心靈冷靜下來,認清自己,腳踏實地地做人、做事。在麵臨抉擇的時候。
人一生的道路很長,經常會遇到一些岔路口。當我們站在這些岔路口,茫然無措地麵對幾條未知的道路時,又該如何抉擇呢?如果稍有不慎,便可能走上彎路、錯路,甚至無法回頭。
在這種時候,孤獨又要出場了。它可以使你靜下心來,排除雜念,通過理智的判斷來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9.用不著根除孤獨,隻要把它撫平
曾經有很多人問過我這樣的問題:“怎麼才能根除孤獨?”
然後他們又自問自答地說:“我試過很多方法,看娛樂節目、讀笑話、聽音樂、跟朋友交談……但這一切似乎都不管用,孤獨就像野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反問:“為什麼一定要燒盡野草呢?就讓它們長成田野吧,你可以在上麵播撒各種花的種子。那是多麼漂亮的景色啊!同樣的道理,為什麼一定要根除孤獨呢?隻要將它撫平,生活就是美好的!”
然而,撫平孤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故事:有一個年輕人,他很想皈依佛門,常伴青燈古佛,於是就跑到廟裏,請老方丈為他剃度出家,從一個紅塵中人變成了一個小和尚。
可是小和尚出家才一個月,就無法忍受孤獨了,毅然還俗而去,下山做一個普通人了。
又過了一個月,還了俗的小和尚又不願意沾染紅塵的市井氣息了,便央求老方丈讓他再次出家,並保證一定不會再還俗了。老方丈心一軟,便答應了他的要求。
這一次,小和尚在廟中待了半年後,又受不了了。他一邊嚷嚷著“這裏太孤獨了,怎麼留得住人呢”,一邊收拾包袱回家了。
就這樣,小和尚一會兒出家,一會兒還俗,每次都是信誓旦旦地要做個佛門弟子,可是時間一長就忍受不了孤獨了。他來來回回地折騰了好幾次,讓老方丈很是頭疼。
當小和尚又一次要出家時,老方丈對他說:“你不用剃度了,也不用出家了,你忍受不了孤獨的。但是你也不要回紅塵中去了,你同樣也受不了那裏的喧鬧。這樣吧,你就在這半山腰的涼亭上開個茶攤吧,既可以為前來上香的施主做一點事,又可以不用山上山下地跑來跑去。一切都隨緣吧。”
小和尚被老方丈說服了,真的在半山腰上開了個茶攤。每日為上山進香的施主端茶送水,閑來無事就進寺廟跟著和尚們念念經,既清淨又不寂寞。
由此看來,要撫平孤獨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非一時一刻就可以做到的。就像故事中的那個小和尚一樣,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次,最終也沒能留在寺中。
大多數人在剛開始接觸孤獨的時候可能都像這個小和尚一樣,陷入其所帶來的痛苦中,感到難以忍受,或中途放棄,或痛苦不堪。但也有一些人駕馭了它,將它馴服得如同一匹對主人百依百順的神獸,使它帶著主人遨遊另一片開闊而美好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