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都知道,你忙你的去,羅裏吧嗦的。”蘇青林不耐煩的擺擺手。
青荷也不再管這叛逆少年,徑直往穀子地趕去。
收糧隊不是一天兩天能離開的,村長那邊回去安排幾位爺住宿吃喝,各家也留了人在這。隻是都心裏不好受。
穀子相對來說好收,省了放倒那一步。這東西耐旱,適合北方種植,隻是相比於現代,古時候的畝產都很低,糧種也不夠優質。
一家家忍著勞累和悲傷將一擔擔糧食送往曬穀場,混著自己的血汗,不知道養活了誰的兒孫。
蘇家父女倆輪流拉板車,許氏一直留在穀子地,累了就稍微歇會兒,誰也不敢停。湊不夠上交的糧食是要被責罰的,而且盡快將糧食交齊,剩下的口糧也得收回家。萬一離蒙人殺過來,連根草都不會剩!
盡管穀子地好收一點,還是用了三天半,連續的收割讓青禾覺得自己的胳膊要廢了,酸脹麻痛全都有。
因為很多人家都是按照品類收的,負責脫粒的省事了,但是記錄的不樂意了,十三那天的半下午,就聽說收糧隊自己打起來了。
因為冊子上要明確記錄每戶各有多少畝,收糧多少鬥,最後還要統計出整個村子一共收糧多少,大亂的順序讓記錄官的任務量加大了,但是負責過鬥的和脫粒的非說他矯情。
就這麼一言不合,當著村民的麵打的衣衫淩亂,鼻青臉腫。伍長那時候嫌棄太陽毒,躲在村長家壓根兒不知道這事。
青荷心想,這軍人的紀律如此,能有什麼好將軍?將慫慫一窩,整個軍隊都是這種風氣,還指望打勝仗?不滅國都不錯了吧?
青荷還真是冤枉將軍了,此時正在研究地圖的將軍和將軍身邊的小校尉還不知道被罵了。不久的將來,冷麵校尉代替將軍整頓軍紀,不知道多少人背地裏罵那個告密的小人。
卻說如今曬穀場出了事,青荷就怕自家大哥衝動渾水摸魚。等到晚上回家,果然二十一世紀的三十來年不是白長的。
原來是他趁著幾人爭吵,指揮村裏的幾個淘氣小子偷偷往回倒騰糧食。其實這次收糧本就大有文章可做。上頭的總旗背後有人,聽說了關外有異動的消息,就假借離蒙人將要入關劫掠催收,就算到時候上頭查下來,也是自己為了保護百姓和糧食的無奈之舉。更何況還可以因為新糧的分量倒一手……
蘇青林帶小孩子們偷偷往外運糧他們根本就發現不了,隻要數量不太大。
要說蘇青林幹這事兒能自己吐露嗎?那當然不可能!
還是晚上都要睡覺的時候聽到門外有人叫大林哥。蘇長貴剛關大門就又轉身打開,門外站著兩個七八歲的小子,一人一個半大口袋。門開了一條縫就擠進來了。
這下全家都知道蘇青林幹的混賬事兒了。這要是被發現,一頓板子肯定少不了,就怕收糧官揪著不放。好在參與這事的幾個孩子皮是皮了點,但是都不傻,明天抽空跟幾家大人說一聲,誰也別聲張就是了。
然後,蘇長林被罰明天不許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