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老拉裏默奶奶(2 / 3)

1870年,梅隆正式開辦了一家銀行,梅隆父子銀行。

為什麼選擇銀行?在梅隆當家人看來,從事銀行業不僅僅可以經營貨幣賺錢:“我們存進去的是自由,取出來的是更多的自由。”

事實證明,銀行的確是一門好生意,經濟動蕩的80年代末期,放貸成了最簡單快捷的掙錢方法,托馬斯的財產在3年內翻了80倍。如今。這家小銀行已經發展成為了現在的紐約梅隆銀行,資產額達到1.6萬億美元。

梅隆家族的二代最輝煌,有19世紀未20世紀初的風險投資家安德魯,1921至1932年期間,安德魯曾在三任總統領導下的美國政府擔任財政部長——他是咆哮的20年代(Roaring’20s)的推動者,此後又因經濟大蕭條而受到指責。有著名企業家、工業巨頭理查德·梅隆,控製著美國鋁公司、海灣石油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國民鋼鐵公司、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羅克韋爾國際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梅隆三代:略過。

梅隆四代:蒂莫西·梅隆(TimothyMellon)在20世紀60年代創立了一家計算機編程公司,此後擴張進入了19世紀末期的一個典型行業,成立了一家新英格蘭鐵路公司吉爾福特公司(Guilford)。現在,他個人的身家達到了近10億美元。

理查德·斯凱菲(RichardScaife)。他在1970年時收購了一家小型的郊區報紙,然後將其發展成為了現在的《匹茲堡先驅評論報》(PittsburghTribune-Review)。斯凱菲最著名的莫過於據稱在20世紀90年代時出資不斷去揭露比爾·克林頓(BillClinton)的醜聞。

再有就是馬修·梅隆。他繼續家族傳統,廣泛投資他人的創業激情。馬修的父親卡爾·梅隆(KarlMellon)在馬修兒時甚少陪伴在他身邊,後來自殺身亡。馬修很不喜歡談到這個話題。他的母親安妮(Anne)和繼父裏弗·布萊特(J.ReeveBright)極少和他談及梅隆家族,也沒有讓他知道自己可能會繼承到什麼樣的財富。裏弗·布萊特曾經是一位頗有影響力的美國共和黨律師,也是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Roosevelt)的遠親。

21歲時,當繼承了價值約2,500萬美元的14家信托基金時,這個消息讓他感到震驚。馬修說:“有句諺語說,錢多麻煩事就多。”他不知道要如何才能不辜負梅隆這個名字,或者是要拿著這些錢幹什麼。他隻是駕駛著一輛黑色的小型法拉利(Ferrari)奔走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表麵上看上去像個星探。他曾與希臘皇儲一起遊泳橫渡聖特魯佩斯(St.-Tropez)的海灣。他也舉行聚會,享受著蘇格蘭威士忌加冰塊,並且吸食**上癮。

1998年,在一次匿名戒酒互助社(AlcoholicsAnonymous)上,他找到了自己的創業精神。當時他遇到了塔瑪拉·耶爾戴(TamaraYeardye),後者正在打造周仰傑(JimmyChoo)鞋業品牌。兩人結為伉儷,而且梅隆家族的基因很快就讓他涉足商業。首先是投資周仰傑男性鞋業品牌,然後就是打造了自己的鞋業品牌HarrysofLondon。該品牌的鞋子鞋底像板鞋,但同正裝男鞋一樣精美。HarrysofLondon在市場上吸引了部分顧客,但事實證明,它的設計要領先於這個時代十年的時間。《鞋類新聞》(FootwearNews)雜誌編輯邁克爾·阿特莫爾(michaelatmore)說:“如果這個品牌現在推出來,會有更大的發展,也會在全球擁有更大的市場。”再度酗酒——一次投資談判是通過康複中心的付費電話來進行的——阻礙了銷售的腳步,公司的銷售額目前維持在700萬美元。(2005年,他喪失了公司的日常管理權,而且他與耶爾戴的婚姻也在此後不久就走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