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拉裏默世家(2 / 2)

那麼監管者呢?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用公司來比喻比特幣,而是喜歡簡單地將比特幣描述為去中心化的程序。我所敬重的DavidJohnson(coolspeed注:Davidjohnson是Mastercoin的首席開發者。http://www./in/davidajohnston)便提出了以下兩個理由,表示應當避免這樣的比喻:

在他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白皮書當中他宣稱,這樣的比喻會帶入不必要的偏見。舉例來說,一個公司是建立在管轄權之內的,它具有股份,一位CEO、員工等等。包含了比特幣在內的DAs並不具有這樣的特征。除此之外,這樣的敘述對於DAs會如何被不同的國家以及管轄權所認知十分重要。

如果你嚐試把這些種種告訴一位律師,我相信他會為圍繞著股份、公司等等的監管吃驚。任何人不可能隻是簡單地改變措詞就避開了監管。難道你以為你可以如同絕地武士一般用迷心術愚弄監管者嗎?畢竟美國國稅局才剛剛發布了指南,將比特幣視同股票處理,而此生第一次我同意了國稅局的做法。

比特幣作為公司

我想要用這個公司的比喻來分析比特幣,並看看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以最高的層次來說,我們將比特幣視為股份,礦工就是以股份支薪的契約雇員,而比特幣就從轉帳手續費當中賺取盈餘。以一家公司來說,比特幣在安全方麵的支出大於所賺取的盈餘。以標準的會計來說,為了獲取服務而發行新的股份無疑的是一種支出。比特幣目前正以每年五億虧損,因為收入遠小於支出。

那麼關於比特幣沒有董事會以及CEO的說法呢?首先我們須明白比特幣的股權可以分為兩個層次:表決權以及股本。股本的持有者對於網絡的走向沒有決定權。而算力即是表決權。而這些表決權目前正委任給一小撮的礦池。

礦池的頭頭們正是比特幣的董事會成員。他們有能力解決任何的硬分岔(hardfork),並因而決定了公司的走向。

作為一家公司,比特幣的公司條款十分嚴格,因此董事會成員在明麵上的權力相對小。另一方麵,董事會的成員卻是自我指派的,任何人願意消耗最多的資源來獲取最低的股份都可以擔任。這種自我指派的董事會能夠摧毀所有違背他的意誌的比特幣硬分岔。實際上人們隻能跟著算力走或是丟棄股本。

POW成為了一種進場障礙,使人們無法進入sha256公司空間裏。

基於比特幣做出改進

那麼這樣的比喻對於理解比特幣價值幾何?你們當中有多少人已經可以找到一些明顯的方式來改進比特幣了呢?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比特幣的設計選擇似乎可行,但是作為一家公司則毫無疑問地虧損,並且掌控在一群自我派任的精英當中。

在裏,我們正在建立許多去中心化的公司。這些公司都是基於比特幣,並以一種唯一對市場重要的方式做出改進:我們使比特幣有利可圖。我們最小化支出,最大化實用性,並將權力交還持股人。我們雇用了一些技術人員來最小化開支,從一開始我們就從網絡移除了挖礦。幾乎所有的轉帳費用都被摧毀,運作起來就像是股份回購,並從而增加了剩餘每股的價值。然後我們將控製權歸還持股人,持股人將在平常的轉帳當中以不可逆的方式審批區塊鏈當中的確認點。最後,我們把掌控委托算力的礦池操縱者們替代掉,改由持股人認可的委員會,當中的委員輪流產生區塊,隨後這些區塊再由持股人們加以審批。

有了這些根本的轉變,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框架,來基於已經被驗證的商業模式上,建立眾多不同的事業。舉凡銀行、保險、域名注冊、樂透彩、慈善、投票以及bingo,現在都可以以一種更有效以及更可信的方式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