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背地裏不說老板與上司的壞話(2 / 2)

這話不脛而走,傳到了張副台長的耳朵裏。副台長對畢路的上司主管大發雷霆,氣得要開除畢路。

“我不敢!隻怕前一天他走路,後一天我也得走,”主管直搖頭:“他現在太紅了,每天單單觀眾來信,就一大摞。”

“你說他現在太紅,倒提醒了我,給他升官,行了吧。”

於是,台裏新成立了一個部門,由畢路領導。電視台甚至資助全部旅費,送畢路出國做三個月的考察。消息傳出,每個人都怔住了。

“副台長能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真令人佩服!”

畢路真是意氣風發,雖然不再報新聞,但是目前職位高、薪水高,而且負責策劃一個更大的新聞性節目,誰能說不是天高任鳥飛呢?

畢路回國了,帶著成箱的資料和滿腔的抱負,開始大展宏圖。

隻是新聞性節目,總得向新聞部借調影片,一到新聞部,東西就卡住了。

“哈哈!畢總,你是一個部門,我也是一個部門,你又不屬我管,你有你的預算,還是自己解決吧!”新聞部主管笑道。

畢路告到了主管節目的張副台長那兒。

“他說得也對,你現在有自己的預算、自己的人手,應該自己解決問題。”張副台長拍拍畢路:“你們兩個不和,我把你調開、升官,不要再鬥下去了!”

問題是,新聞不能再“演”一次,過去的資料片找不到,別家電視台更不願借,畢路怎麼做呢?加上怕侵犯著作權,畢路連從書上拍一張圖片,都得付不少錢。畢路雖是英雄,也無可奈何?

部門成立一年,節目籌劃八個月,居然還拿不出來,而錢已經不知花了多少。

年終會上,台長沉著臉色道:“好的記者,不一定能做好的主管!隻見花錢、出國,不見成績!搞什麼名堂?”

張副台長終於不得不把畢路叫去:

“你還是回新聞部吧!”

“我希望回去報新聞!”畢路說,“那是我的專長。”

“恐怕暫時不行,新的主播表現不錯,觀眾的反應不比你當年差,你還是先做內勤,慢慢來,看編導給不給你機會。”

畢路辭職了,他知道新聞部主管不會給他機會。做過了領導,他也拉不下麵子,回去做個職員。

在背地裏說老板的壞話注定沒有好下場,他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回應你。畢路的例子是一個很好的警示,一個公司的老板,可以派他的眼中釘,出去經營分公司或連鎖單位。表麵看,那是升官,不去,就是不知好歹和抗命;去,則是遠離權力中心和拚命,拚死拚活都是老板贏。

在職場摸爬滾打的人,即使你的老板再討厭,隻要你還想保住你的飯碗,就必須管好自己的嘴,三緘其口。如果你不能做到這一點,經常在背地裏議論和說老板與上司的壞話,那麼你在這家公司的發展也極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