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哲理思辨(2)(1 / 3)

曾記否?烽火連三月,狼煙四起的歲月中,嶽飛從一群怯弱的靈魂中走出來,獨自怒發衝冠,誓要從頭收拾舊河山,饑餐胡虜肉,笑飲匈奴血。沒有人會責怪他的特立獨行。否則,怎會聽到“青山有幸埋忠骨”的感歎,怎會讓“精忠報國”四字久久震撼我們的心?英雄終究是英雄,任俗世如何難容下他,他自仰天長嘯,他永遠活在華夏兒女的心中。

曾記否?一襲白衣勝雪的詩仙李白,在朝要高力士為他脫靴,在野則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他是那麼瀟灑,又是那麼痛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他不願適應世俗的宣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才是他的誌趣所在。沒有人因為他的狂放不羈而心存鄙夷。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我們記住的不僅是他飄逸奔放的詩,更是他的浪漫,他的傲骨。

麵對洶湧的社會潮流,我們都該去適應嗎?如果當初辛棄疾適應了苟安的朝廷,誰來把欄杆拍遍?如果我們適應了卷地忽起的韓流和洋節日,那麼我們的傳統文化該何去何從?生存的世界若是一彎濁流,我們就該另覓清源,而絕不是一味地適應,隨波逐流。當然,良好的社會風氣是我們必須要適應的,一如要順應改革開放的大潮。

近朱者,赤也,此之謂適應。當身處汙濁之地時,當持己之真知,方可成為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當世俗混沌的風沙吹得你挺不起腰時,要堅持自我,萬莫如柳絮,隨風而擺。

【思維路徑】

柳絮雖美,卻隨風擺動,失去了自我的個性。由它的身影,我想到了曆史長河中堅守自我的眾多人物。這些人雖然早已消失在曆史的長河裏,但他們的人性光輝仿佛越來越引人注目。我想,人成功的方式也許多種多樣,但大都有一種共性,那就是堅守自我,尤其是在生命的困境中保持自我的追求。

【名師簡評】

初中生能夠寫出如此蕩氣回腸的佳作,實在令人羨慕。文章美在兩方麵:

一是曆史底蘊之美。倘若不是學富五車,不是廣聞博見,精美的素材豈能信手拈來。對嵇康、嶽飛與李白的述說,潑墨如去。精彩的典故裏,有曆史事實的闡述,有精美詩詞的引用,有人物事件的評說,將人物描繪得高大雄偉,如在眼前。也正是經典人物及事例的引用,讓文章充滿著不可辯博的力量。

二是語言豐富之美。開篇用比喻的形式引出觀點,語言新穎,觀點引人;展示三位偉人時,用獨特的畫麵刻畫時,惜墨如金,一筆傳神;用精彩詩詞供證時,由事及理,文采飛揚;收束總結時,語言簡潔,照應生輝。

【請你思考】

智者當有一種怎樣的生活態度呢?說說作者的觀點有哪些新穎之處?

智者的姿態

福建江傳皙

傳說中有一種鳥,銜一根樹枝便可以飛過大洋。累了,它就讓樹枝浮在水麵上,自己則站在樹枝上休息;餓了,它就站在樹枝上從水中撈魚;醒了,它就繼續飛越大洋。也許,海鳥的故事太過理想化,理想得不真實,但是它確確實實成功了。海鳥的成功,並不是因為它有怎樣超群的飛翔技術,而僅僅是因為它把握住了自己的心靈——生活的方向盤。

心有明燈,生命之火便不會熄滅。古人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是的,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無一例外都是堅守心靈的強者。他們點亮心燈,再燃燒自己的生命之火,讓信念成為指引成功的路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恬然心境是一種生活方向,“等閑平地起波瀾”的瘋狂壯美也未嚐不是另一種生活方向。歐洲奇才拿破侖,在不平凡的一生中,他有如雄獅,用火與劍,用智慧和韜略,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在近四分之一的世紀裏,他馳聘戰場,親自指揮和參加了六十多次大戰役,其中四十次獲勝;革命的浪潮把他推向權力的最高峰,他給尚未定型的法國一整套行政機構,顯示出他的統治天才……他曾說“我成功,因為誌在要成功,我未嚐躊躇”,由此看來,真正成功的人都是會駕馭心靈的人。

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而不在於結果。此時此刻,把握好心靈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怎樣讓生活的方向盤指引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呢?歸有光,這個生活中的智者,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解釋。一間一丈見方的鬥室,一麵桂影班駁的半牆,便是他全部的住所。亡妻後的悲苦記憶,歸隱後的恬然心緒,在這裏得到了釋放。是平淡的心境,指引他不要為名利所累,指引他超脫塵世,最終寫下了《項脊軒誌》這樣的曠古名篇。

常聽人感歎項羽的身世,人們都認為項羽的悲情大過功績。我卻認為,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知道自己的方向所在,知道如何把握心靈的悲喜。在行至烏江的那一刻,他毫不猶豫地拔劍,結束自己的生命,為後世留下不朽的神話。這是智者的姿態,是勝者的行為。

把握恬淡,讓我們蕩起希望的雙漿;把握熱烈,讓我們豎起理想的風帆;把握心靈的方向盤,讓我們鑄造明日的輝煌!

【思維路徑】

在我看來,生活就是一種智慧。麵對同一種生活,我們總是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方式,展示的便是心境的不同,智慧的不同。聰明的人,總能夠在思索中成長;愚蠢的人,卻隻能在失敗裏煎熬。這種道理,也許我們都懂,但我們未必都能做到。

【名師簡評】

本文論證科學,內涵精美。以海鳥的傳說引出話題,精美而巧妙。說它精美,是因為這樣的筆墨更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說它巧妙,是因為文章化實為虛,由物及人,將重心放在了心靈上,符合說理的程序。正麵論述時,作者思維開闊,從恬淡與熱烈均是從智慧的角度展開。鼓勵讀者,隻要找準了方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點,均可發現生命的風景。另外,作者在語言上也是精雕細琢。開篇雖是講故事,卻用排比引出,句式整齊,有下筆引人之效;中間的論述則根據人物特點,或引用詩詞,或講述事實。讀來心潮澎湃,思緒難平。

話題39台階

【試題亮相】

《現代漢語詞典》對“台階”的解釋是:“一級一級供人上下的建築物。”其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台階,人生道路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台階。那麼,麵對台階,你有哪些看法呢?

請結合自己的經曆或感受,以“台階”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寫作點撥】

台階隨處可見,可真要寫出它的風采,實在很難。大家可從以下角度深入思考:

一是放開視野,擴寬思路。可以寫校園裏的台階,寫它給你的生活帶來的樂趣;也可以寫某個風景名勝的台階,反映端上台階後看到的美景。可以寫比喻意義上的台階,反映自己從中獲取的啟示;可以寫曆史的台階,聯想社會在坎坷之中的進步;可以借助台階,讚美那些默默無聞的奉獻者;也可以借助台階,編寫美麗動人的故事。

二是化虛為實,力求內容出新。寫作內容非常廣泛,但相比之下,寫比喻意義上的台階,內容更容易出新。要學會用曲折的情節來引出出人意料的內容,用精美的修辭來打造出彩的語言,反映自己對台階的獨特認識,展示登上台階後新的感受與生活。

【最佳範文】

【請你思考】

文章用兩條線索同時展開,這樣安排有何好處?

帶著微笑往上走

浙江錢雨萍

人生的道路其實好比階梯。剛出生時,就站在了第一級台階前。跌跌撞撞、踉踉蹌蹌地爬上第一步,之後的路從此展開,每一級都印著艱辛、汗水或是淚水,可是……

舅舅出車禍了,恰好撞在了後腦勺。在經曆了兩個多月的昏迷後,他第一次睜開了迷茫的眼睛。我感覺,舅舅從那高高的台階上重重地摔了下來,摔倒在第一級前。

出院後的舅舅不會吃飯,不會寫字,不會走路,甚至說話都不流利。但在他含含糊糊的聲音中,我看到的分明是平靜,沒有半點哀怨。他開始學走路,學拿筷子,學穿衣服……他開始一級一級地往台階上爬,盡管他經曆的是艱辛,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跌倒總是難免的。舅舅這一次跌得這麼重、這麼疼,都重新站了起來,何況我還沒有跌倒,我仍站在十五歲的台階上。可抬頭仰視上麵一條一條的平行線,我覺得每一步都那麼艱難,每跨上一個台階都要花費全部的精力,我真是有些害怕。

一個月後,舅媽打來電話,說舅舅已經能自己撐著走路了,還能自己拿勺子吃飯了。每一件對我們來說很簡單的事情,舅舅卻要用翻一座山的力氣去完成。一座又一座,他的努力讓我感到慚愧,他讓我真正懂得一步一步走上台階是多麼充實。就像我小時候遇到水窪兒時他對我說的那樣:“不要怕,跨過去就好了。”他現在正在一點兒一點兒地攀登,盡管速度很慢,但至少在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超越自己以前的高度。

在舅舅的影響下,我喜歡上了做計劃。每完成一個計劃,就勾掉一項;每勾掉一項,都仿佛又登上了一級台階。我不再心血來潮地為自己定一個個大目標,然後在幾天之內將它忘掉。我漸漸懂得,隻要每天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攀爬,總有一天,我會站得很高。

半年後,舅舅來杭州做進一步的治療。偏偏我家住在五樓,他必須每天上下爬十層樓梯。上樓前,我扶著舅舅的手,卻感覺不到他的猶豫,他抬起僵直的腿,開始向上走。到了五樓,我都有些喘,舅舅更是滿頭大汗。他長舒了一口氣,對我說:“到了。”

這時,我才驚覺舅舅在登台階時一直都在微笑。

【思維路徑】

初三的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一直在黑暗裏行走。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甚至沒有信心。要是沒有舅舅受傷這件事,就不會有我今天的變化。可就是舅舅像小孩一樣邁上台階的經曆,給我極大的震撼。一個幾乎無法邁步的傷者都可以做到的事,我為什麼就不能呢?

【名師簡評】

本文情節對比鮮明。本意寫初三生活,卻偏偏將目光落到了舅舅身上,視角獨特。將“自我生活”與“舅舅療傷”兩條線索同時展開,用舅舅車禍之後重新開啟人生之路的艱難,激發自己對學習的重新思考。線索交錯穿插,情節相映生輝,不僅凸現了舅舅頑強拚搏的精神,也使全文“隻要肯登攀”的主旨表現得深刻鮮明。可謂神來之筆,令人回味無窮。

【請你思考】

文章用幽默的筆調寫村民對待文物的態度,有何深層用意?聯想到當今的新農村建設,你有何感想?

台階沒有了腳印

陝西王劍冰

這一天,村子裏忽然熱鬧起來。據說考古專家在村北的荒坡上發現了一件極具價值的寶貝,這對村裏來說是一件大事。愛湊熱鬧的二嬸忙拉著二叔往村北趕去。荒坡上已聚集了不少村民,隻見村長正和一位老者在說著,旁邊還站著一位穿藍製服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