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比比感到腿腳不聽使喚,仿佛地震一般。還沒到獨木橋呢,怎麼又開始晃了?不久,桑葉也嘩嘩作響,身姿搖曳,其場景猶如同伴兵戈相見,廝殺一片。“起風了!”習慣告訴比比。“快抓緊枝幹!”媽媽急呼。然而,比比還未來得急伸手,他已被風卷了下來,比比頓感一陣眩暈,幸好樹葉茂密,滑下時,最下層的葉子托住了他。好險,比比定了定神。待晃過神,眼前所見讓比比呆住了。他揉了揉雙眼,仔仔細細環視一周,終於確定自己不是做夢。
這裏到處都是新鮮嫩綠的桑葉,俯拾即是,仰頭便有,比比興奮極了。待風停下,比比趕忙移回家中,將此事告訴家人。於是全家到那兒,個個目瞪口呆。“祖祖輩輩數十代寄居於此樹這麼多年,竟從來都隻知道吃樹頂的葉子最新鮮!”“那是因為祖先隻給我們開辟了一條路,我們從不向別處看看,其實到處都有美味的葉子。“比比自豪地說。
羅馬在哪兒呢?當然在樹的最頂端。
羅馬究竟在哪兒?哦,原來生活處處有羅馬……
【名師簡評】
我們都喜歡按一種常規的方式生活著,於是我們收獲的也隻是平常的果實。不過,有時我們偶然地用另一種思想或思路去麵對生活中的問題,也許你會看到新的世界,獲取新的成功。在我看來,這種思想與思路方式的改變,就是一種非常大的成功。
【請你思考】
本文童話切入點新,富含哲理,細節刻畫細膩逼真。小蠶比比一家很幸福,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到樹尖尋找桑葉。誰想,一次偶然的險遇,卻讓它獲取了意料之外的成功——比比在最下層的桑葉裏找到了佳肴。作者在細節的雕琢上毫不大意,開篇寫比比一家攀上樹頂的驚險與獲得果實的喜悅,動作傳神,景物含情;中間部分寫比比遭遇險境的畫麵,用環境渲染氣氛,用言行襯出緊張。童話告訴我們,隻要善於突破傳統的思維,也許美好的道路比比皆是。
話題37思想的風帆
【試題亮相】
愛默生說:“思想要提高很多,才能產生生活的些微提高。”培根說:“討論好比礪石,思想好比鋒刃。兩相砥礪將使思想更加銳利。”雨果說:“人並不是隻有一個圓心的圓圈:它是一個有兩個焦點的橢圓形。事物是一個點,思想是另一個點。”
請以“思想的風帆”為話題,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寫作點撥】
深刻的文章,或深知曆史,或透視人生,或直麵現實,能給人心靈以撞擊,思想以啟迪,精神以鼓舞。下麵的兩種方法也許能讓我們的文章閃爍思想的光芒:
一、滴水生輝內容見深刻。熟話說,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們要從寬泛的話題中抓住精彩的瞬間或片斷,不求麵麵俱到,但求一針見血。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不能局限於一景一物,一事一理,而應由此及彼,由點帶麵,因事見理,見微知著,主題才會深刻。
二、縱橫開掘角度顯深刻。學會多向思維,文思才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製,思想才會長出翅膀。如寫議論為主的文章,要串起曆史長河裏的顆顆耀眼“明珠”,要找出支配人物言行舉止的思想閃光點與內動力;要扣住古今中外的經典事例,也要挖掘出事件的本質內涵。寫狀物類文章,應有豐富多姿的描寫,還應寄托自我的某種情感或寓意。
【最佳範文】
【請你思考】
蘆葦的另一美稱是“蒹葭”,說起它你會想起哪些內容呢?
會思想的蘆葦
重慶王俊瑋
在灰蒙蒙的天幕下,一杆風中的蘆葦,搖曳於莽莽蒼蒼的水麵,像一支羽毛筆劃動在潔白的稿紙上。水麵上蕩起的漣漪,就是這樣脆弱的蘆葦寫下的最清新、最淡泊、最空靈、最剔透的文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那一片蘆葦不隻是提供了背景,也搖曳著情思,一片起伏的蘆葦,其實就是心潮的激蕩。
人是“會思想的蘆葦”,哲人帕斯卡爾曾這樣妙喻。蘆葦是韌性的,哲人才以之相比人生。人的生命若也像一根蘆葦,那就雖柔而韌。生命還有一種反彈,正是憑著這種反彈才得以拔節向上。但歲歲年年,都有一根蘆花飄過。飄著飄著,蘆葦就在水麵上飄出了美麗得讓人心痛的漣漪,一圈又一圈,層層打開,如蓮花一樣的心事,像輕柔的漸行漸遠的歎息。
沉甸甸的葦絮,被現實捉弄著,推搡著,搖晃著,摧折著,像風雨中深一腳,淺一腳艱難跋涉的旅人;又像雷電擊中,左歪右斜,淒淒慘慘,哀鳴著找不著家的雛燕。那些飄飄然,沉甸甸的蘆花,乍看去是一團蓬鬆,疏懶得很,卻又並非懶散,隻能說是困倦吧。仿佛一場酣睡醒來,生命已到了另一個飄飛的季節。命運的跌宕就這樣通過那一管纖細的葦杆與一團蓬鬆的蘆花,被感知與表達著。
不過生命並未遠離,此時此刻還在守候那個老地方,可堪寄托的隻有希翼。點點飛花,漫空而去,這時節的天空多麼高遠,大片大片的湛藍,讓人的視線無法含及。而朵朵白雲,又仿佛在夢幻裏飄遊。對於無法抵達的彼岸來說,本可不再期待。人在這個季節,是也有些疏懶了。幸而季節轉眼而過,還會有青青的蘆葦在水一方。在那樣的季節裏,我倒是寧願守候著,至多,讓一隻蘆笛的音符吹出一懷思緒,從而代替了無邊的思量。
天蒼蒼,水泱泱,一棵會思想的蒹葭,等候著起風,起於青萍之末……
【思維路徑】
我喜歡古典詩詞,尤其是古典詩詞裏的一些精美意象(反映作者思想與情感的人或事物)。看到“思想的風帆”這一話題,我便想起了蘆葦,想起了《詩經》裏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畫麵,想起了哲人帕斯卡爾“人是會思想的蘆葦”的名言。
【名師簡評】
這篇詩意盎然的文章,有兩大優勢最為明顯:
一是選材極富詩意。青青的蘆葦不過是平常之物,在作者筆下卻成了洋溢青春活力、閃爍思想光輝的載體。當文章確定“思想的蒹葭”這一主題的時候,實際上作者就是將蘆葦當成了一種生命,讓原本平常的狀物類文章,變成了情感濃鬱的抒情散文。
二是語言滿含情感。不管是畫麵的描繪,還是語句的打造,均是筆墨含情。像“搖曳著情思”、“蘆笛的音符吹出一懷思緒”、“水麵上飄出了美麗得讓人心痛的漣漪”等擬人句,情感充沛,令人耳目一新;“像一支羽毛筆”、“如蓮花一樣的心事”之類的比喻,形象生動,新穎脫俗。正是這些淡泊而空靈的文字,讓語言變得清新脫俗、詩意盎然。
【請你思考】
同是餘秋雨先生,麵對謊言,為何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作者的意圖是什麼?
餘秋雨之於“謊言”
北京胡婷
我從來不和無意義的謊言辯論,因為我不想讓自己變成一個無聊之人。
當他提出辭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的職務時,所有人都以為他隻是在玩官場的老把戲,欲升先降。但是他真的要離開了,為此他還說了一個美麗的謊言,他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從此他進入文壇。他的書一直是全球華人最暢銷的書之一。但他很謙虛,他認為這隻是讀者對他的支持,支持他書中的一種難得的文化氣息。
音樂家將自己關在房子裏創作,作家把自己鎖在書房裏寫作,但是他卻並不是如此。他走出書屋,走過了很多地方,先是中國,那些飽含中國文人辛酸和痛苦的地方,那些曾經孕育著中國文化精髓的地方,去探索中國文化的曆史使命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然後是世界,去看看那些曾經輝煌的文明和曆史,去找尋它們如今不再燦爛依舊的原因,進而思考中國的文化路該如何走。
這些現實的、沉重的文化問題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他的書籍暢銷,他的人氣直升。這時便有人不滿意了,謊言,流言,蜚語,誣陷便出現了。對於名作家的過去,中國人向來就很感興趣。於是那些以此投機的人便大發橫財,一本胡亂拚湊的書也賣出幾萬冊。同時,那些文化背後的殺手——盜版公司也對這些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盜版,再盜版,這種行為屢禁不止。
對於謊言,那些關於他在“文革”時如何寫文章害別人入獄的謊言,那些關於他如何與鳳凰衛視搭上關係的謊言,他隻是無語,也不屑於去揭穿。直到一個人屢次敗壞他名聲的時候,他才不得已同那個人打了一場官司。官司贏了以後,他也沒有索取什麼賠償。因為他知道那個人家裏並不富裕,還有一家老小要養活。他隻是讓那個人道了歉,僅此而已。但是事情並未結束,那個人在官司輸後不久,寫了一篇文章,是關於名人作家如何難為老百姓的。他這次真的是徹底無語。
對於盜版,他是堅決拒絕的,他不想讓一種文化行為被扼殺。他也明白,在如今的社會中,要讓自己的書不被盜版實在很難。但如果是這樣,他寧願不寫,於是在創作完《借我一生》之後,他的筆停滯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但是他筆下的某種精神卻並未因此而停滯。
不知餘秋雨先生是否為那個美麗的謊言後悔過,但是在這茫茫人海中,有人在為這個謊言喝彩。而在若幹年後,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謊言也會不攻自破。沒有人會記得那些謊言的製造者,隻會熟悉那個為中國文化的出路而走出書屋、無視謊言的一代宗師餘秋雨!
【思維路徑】
喜歡看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有餘秋雨先生。他的參與,讓一個原本歌舞飛揚的舞台變得凝重而大氣。他清晰的思路,睿智的語言,犀利的評判,往往令歌手或觀眾茅塞頓開,讓我們原本沉靜的心靈豁然開朗。由此,我想起了他徒步穿越文化長廊的壯舉。這一切,均與思想有關。
【名師簡評】
這篇文化氣息濃鬱的佳作,之所以寫得如此成功,得益於兩點:
一是內容含蓄深沉。作者沒直接對餘秋雨先生進行讚美或評價,而是用具體的事例來表達崇敬之情。辭去院長,這在一般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他卻毅然地做了,因為他要靜心地去感受文學的精彩。官司取勝後,他並不索取賠償;麵對盜版,他又顯得那樣堅決,甚至“寧願不寫”。非常的舉措,展示的正是大師非常的思想。
二是文章構思極為巧妙。用“餘秋雨之於‘謊言’”為標題,不僅緊扣中心,而且自然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又如倒數第二段講述的兩個故事,一則強調他的寬容,一則突出他的堅守,兩者看似對立,實則是先生大智大慧的真實寫照。
話題38舵手
【試題亮相】
天空中航行的飛機,如果失去了方向,就有可能引發一場慘烈的空難;登山探險的勇士,如果找不到下山回營的方向,就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山難;大海上航行的輪船,如果迷失了航向,就有可能葬身於無邊的海洋……
請以“舵手”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寫作點撥】
題目容易讀懂,但要寫出新穎而深刻的內容則不容易。我們應該做到:
一、讓材料閃現思想的光彩。從立意上看,“做個好舵手”,是一個精彩的比喻,既可以指一個人成就一番事業所需要的理想、信念、目標,也可以指一個人在成就事業過程中的執著、堅定、追求。它揭示的道理是:如果把握不住生活的本質,就會迷失人生的方向,永遠不能達到心中的目標、實現人生的價值。
二、給語言插上飛翔的翅膀。為了與話題風格保持和諧一致,寫作時可以大膽使用比喻等多種修辭,使語言魅力盡顯,異彩紛呈。從表達上看,擅長議論說理的考生,可以圍繞本話題進行縱向挖掘或橫向開拓;擅長敘事的考生,可以避開邏輯層麵的論證,轉為用編述故事的方式,詮釋“做個好舵手”的思想內涵。
【最佳範文】
【請你思考】
看隨風擺動的柳絮,你會想到哪些生命的哲理?
莫如柳絮隨風擺
上海鄒彩鳳
如果說世俗是一缸墨,當濃墨潑向人群,眼前皆黑時,你是該適應它而將自己染黑,還是拂清水而洗淨呢?太多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去適應,因為我們無法改變什麼。從早到晚,可曾想過,一味地適應就會喪失自我,就如飄於風中的柳絮一般任風擺弄。
曾記否?學富五車卻要隱於市井的嵇康,他陶醉於飲酒打鐵的自在生活時,與這俗世格格不入。他堅持自我,堅持著那份瀟灑和自在,就算為此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他始終無悔。千百年後,我們仍記得那一曲千古絕唱《廣陵散》,對他還有深深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