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哲理思辨(1)(2 / 3)

閱讀這段材料後,請結合自我感悟,以“心態”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寫作點撥】

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如何幫助中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態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寫作此題得注意兩點:

一、追求良好的心態。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關鍵在於你如何麵對。比如,風雨中,有人不由自主地感覺到了生活的沉重,有人卻興致盎然地讀到了詩情畫意;失敗時,有人感受到的隻是痛苦,有人卻看到了希望。麵對同樣的情景,為何結果會截然不同呢?說到底,是心態問題。我們應該通過具體的事件,展現良好心態的重要意義。

二、抓住動人的細節。因心態而影響生活的事情,較為常見。如你用冷淡的眼光對視老師,發現老師很陌生;對著老師微微一笑,好象又看到了另一種世界。寫作時,應該從細小的事件或細微的變化出發,探尋情感的波瀾,挖掘生活的哲理。

【最佳範文】

【請你思考】

既然是諾言,又怎麼會像陽光一樣溫暖呢?這種立意方式有何獨特之處?

陽光一樣的謊言

山東王茹

早晨,陽光照進畫室,淅淅瀝瀝地灑了一地,把畫室照得分外明亮。

老師擺好了一組靜物,讓我們用一上午的時間畫完。鋪開潔白的畫紙,心裏滿是豪情壯誌。我想,一上午?夠我畫兩張了。

筆在畫紙上飛舞著,不一會,那組靜物就被我搬到了畫紙上。我滿心歡喜地把畫捧到老師麵前等待表揚。他看到畫時,眼裏閃過一道複雜的神色,眉頭也微微一皺。我的心一顫,他卻說:“畫得不錯,繼續努力!”我高興地走開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夏日的陽光愈加濃烈。我早晨早早來到畫室,在晨曦中揮動畫筆該是另一番滋味吧?我從角落裏翻出一疊畫,隨意翻檢。無意間掃了一眼那幅畫,隨即叫道:“誰畫的呀?這麼難看。”一看右下角的署名,赫然寫著我的名字。老師走了過來,我不禁漲紅了臉。他看了看僵在我手中的畫,又看了看我,笑著說:“嗬,進步了。”我勉強擠出一絲微笑。

“老師,”我問道,“為什麼當初您不告訴我真相呢?”“因為你覺得好啊!”老師說。是啊,我覺得好,甚至沒有覺察到老師當時刻意表揚的良苦用心。“你想,若當時說出真相,你還會堅持到現在嗎?”說完,他衝我笑了笑,我也笑了笑,如窗外的陽光那樣絢爛。

不久,畫室來了一位小姑娘。這天,她把畫好的畫捧到我麵前,瞪著明亮的眼睛問我好看嗎?這幅畫稚氣十足,而且線條不均,造型不準,明暗不分……不過,我還是告訴她:“不錯,繼續努力!”她笑了,說:“我也覺得好看!”

轉眼半個多月過去了,一天在整理畫紙時,我看到小姑娘的眉頭一皺,她手裏拿著當初給我看的那幅畫,嘴裏說著:“真難看……”我微微一笑,我知道,她也進步了。

陽光照進我的心裏,暖暖的。沒想到,一句用愛編織的謊言會像陽光般美麗。

【思維路徑】

文章講述了兩個故事。一個是我與老師的故事,一個是我與小姑娘的故事;前者是真實的經曆,後者是我虛構加工的。我想,要是沒有老師寬容的心態,也許就不會有我的進步;要是沒有那些鼓勵的言語,那位小姑娘也不會如此用心。我就是想通過這兩個故事,展示心態的重要,來鼓勵讀者像我一樣擁有美麗的心境。

【名師簡評】

這是一篇催人奮進的情感佳作。文章之所以會如此成功得益於兩點:

一是通過“謊言”巧妙布局。作者以“謊言”為線索,串起了兩件看似尋常卻又感人至深的小事。從標題看,下筆生懸,出人意料。既然是“謊言”,又怎會像陽光一樣美麗呢?寫自我時,作者先寫自信的舉止,再從尷尬的故事引出對老師的感激。文章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像老師一樣鼓勵著學友。一個原本貶義的詞語,因獨特的環境閃現了情感的光芒。

二是抓住“陽光”襯托寫內心。對陽光的多次描寫,是本文一大亮點。第一次描寫重在襯托內心的自信;第二次描寫,比喻內心的感激與喜悅;結尾的描寫,自然升華了主題。三者自然呼應,結構串聯自如。

【請你思考】

為何說“世上隻有一個你”呢?請從文章中找出理由。

世上隻有一個你

天津楊晶

我們的人生,不可能永遠春光明媚,難免會碰到挫折和困難。關鍵是,當你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能不能擁有一種良好的心態。

生活是偉大而神聖的,我們應該珍視與善待。來到這個世界,能夠圓滿地度過一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無缺的生活隻存在於理想世界。擁有美好的胸襟,我們才會活得坦然;活得坦然,生活才會快樂,我們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其實生命是苦中有樂,樂中有苦的。樂觀的人會以苦為樂,悲觀的人隻會記起它的苦。今天的我,總是以一種坦然的心態去麵對生活,去接受挑戰。凡事盡力即可,即使結局令我失望。因為快樂不僅僅在於結果也在於過程。

有人說坦然是需要資本的,真的需要嗎?沒有藍天的深邃,但可以有白雲的飄逸;沒有大海的壯闊,但可以有小溪的悠雅;沒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綠!如果你很醜,可你擁有如水一樣的溫柔,你可以坦然了;即使你沒有如水一樣的溫柔,卻有著如火一樣的直爽,你永遠令人羨慕的才學與高尚品質,你更可以坦然;即使這些東西一樣也沒有,你同樣可以驕傲,因為世界上隻有一個你,卻再也找不到第二個。

克裏姆林宮內曾有位盡職盡責的老清潔工。她說:“我的工作和葉利欽的工作差不多,葉利欽是在收拾俄羅斯,我是在收拾克裏姆林宮。每個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她說得多麼輕鬆、怡然,令人感動,也令人深思。

克裏姆林宮的老清潔工在達官顯貴麵前是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可她並不自卑,而且還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總統的工作相提並論,足見其心胸的豁達與坦蕩。一國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罷,他們都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所以,她每天都在認真地收拾紅牆內的灰塵和垃圾,同時也把散落在心頭的苦悶和迷惘一起清掃掉。

這個世界美麗紛擾,許多事的得失成敗我們不可預料。我們隻需盡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後的坦然和快樂,不必總是計較成敗得失。

【思維路徑】

當我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便想起了克裏姆林宮內那位老清潔工的話語。是啊,“我的工作和葉利欽的工作差不多”,有了這種心態,人會要減少多少麻煩啊!於是,我以此契機,引出了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難以悟透的生活哲理。

【名師簡評】

本文論述透徹深刻,語言富含哲理。雖然作者隻選擇了一個典型事例作為論據,但分析極為到位。作者並不急於展示,而是先引出“擁有一種良好的心態”的觀點,並進行理論分析,再在此基礎上引出事例,這樣容易獲得讀者認同。分析事例時,由表及裏,引領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表達得體,令人信服。

話題36成功

【試題亮相】

“成功的花,人們隻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品讀冰心的這首《繁星》,你有何感想呢?在你的眼裏,成功的標準是怎樣的呢?

請以“成功”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字數在600字以上。

【寫作點撥】

一、細讀話題開闊思路。成功是遙遠天幕上一顆最耀眼的星星,成功是人間最爽眼的一顆寶石。幾人合作完成一次完美的試驗是成功,籃球架下一次巧妙的配合是成功,一次苦思冥想之後的豁然開朗是成功,一次次自我否定與自我超越是成功。成功是愛因斯坦的第三隻小板凳,是牛頓的第四隻小風車……如此理解成功,思路便會開闊許多。

二、不同文體突出風格。如果寫成記敘文,要在敘述成功的過程中多下一些功夫。將過程寫得越曲折,成功的喜悅會越真切。當然也可以寓理於事,寫議論文,可以將與成功相關的名言巧妙切入,由此及彼,層層深入。文章告訴讀者,人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追求成功,但追求成功靠的是勤奮、踏實與智慧,靠的是一步一個腳印。

【最佳範文】

【請你思考】

同樣寫成功,本文有何獨特之處?與常規的議論文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形式呢?

成功的秘訣在你手上

湖北陳潔

他仿佛是天生的失敗者,求學未成,榜上無名;創業未成,還欠了一屁股債;好不容易鼓足勇氣來到南方闖世界,覓職卻四處碰壁,他從來沒有成功過一件事。胸中萬千夢想,都隻是七彩的肥皂泡。

那年春天,有人告訴他:在深山雲深不知處,有一位高僧掌握著人間成功的秘訣。於是,他打算去找那高僧。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到達目的地。一見到高僧,他滔滔不絕地向高僧傾訴著自己的痛苦。高僧沒有說話,隻是漫不經心地抬手指示:“那邊懸崖上有一叢草莓,如果你能給我摘下來,我便告訴你該如何得到你想要的。”

山並不高,卻極陡峭。那小紅燈籠似的草莓,看上去卻是可望不可即。他本不想去爬山,但他還有求於高僧,隻好硬著頭皮答應。“我怎麼才能爬得上去呢?”他在懸崖下徘徊,始終想不出辦法,不由得心煩意亂。他想,或許高僧是騙人的吧!這麼高的山,那麼陡的峭壁,人怎麼能爬上去。幹脆算了,但他又有些不甘心,這麼老遠跑來,他又分明知道這裏有自己的機會。

他定了定神,對整個山作了認真研究,發現山的南麵比較平坦,便向上攀登,但爬了還不到三分之一,他就力竭而返。撫著酸痛的四肢,他想放棄,但一想到自己還要憑這些草莓才能得到高僧的指點,他又不得不給自己鼓勁,而且在朦朧的月色裏,依稀可以看見遠處的紅紅草莓,仿佛近在咫尺,那麼的誘人,他又來了精神。

次日,他開始了第二次攀登。不到中午,他就成功地爬到山頂,雖然累得氣喘籲籲,但他已摘到那又大又紅的草莓。他手握滿是嬌豔芬芳的草莓,急急地下山,急切地問:“大師,你現在可以告訴我成功的秘訣了吧?”

高僧將草莓納入口中,笑著說:“草莓很甜哪!”然後又問,“你不是已經成功了嗎?”

他愣了愣,喃喃自語:“我成功了?!”

“對,孩子,你已經成功了!不是嗎?!”高僧微笑著看著他。

瞬間,他恍然大悟。

【思維路徑】

人人都夢想成功,夢想擁有鮮花,獲得掌聲。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我想到了“成功的秘訣在自己手上”這一觀點。生活就是這樣,在追求的道路上,我們往往被自己的眼光或思想束縛了言行。這則故事,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

【名師簡評】

本文尺水興波,蘊涵深刻,耐人尋味。文章一開始,著力渲染和刻畫了一個失敗者的形象。失意時他能否得到“掌握著人間成功秘訣”的高僧的點化呢?麵對“滔滔不絕傾訴痛苦”的青年,高僧沒有說話,卻要他去采摘山崖上的草莓。當他曆經千辛萬苦,把采來的草莓交給高僧時,高僧竟然出乎意料地說青年成功了。這個故事含蓄地揭示了這樣一些道理:成功是一種愉悅的心態,是一種良好的心境,就像那位青年人,曆經千辛萬苦,費盡周折,才摘到草莓。

【請你思考】

熟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可作者偏偏問“羅馬在哪兒”,有何用意?

羅馬在哪兒

湖南魯旭

小蠶比比與家人住在一棵大桑樹上。桑樹濃鬱的枝葉為他們構造了一個完美的家,桑葉為屋,桑葉為床,身邊處處是細嫩的桑葉佳肴。

每日晨練過,比比總是和家人一起爬到樹頂飽餐一頓。這是一段非常艱難的路程,尤其是那一條條獨木橋,總是搖搖晃晃。但獨木橋的盡頭總有著鮮嫩無比的幼葉,尤其在晨曦的陽光中,金色與淺綠交融,晶瑩剔透,更讓人垂誕欲滴。

“比比,快點來吃早餐!”這天早上,當比比還在晨練時,媽媽又亮起了嗓門開始呼喊。“又要爬過那討厭的獨木橋,怎麼隻有那兒才有嫩葉呢。”想到那全身動蕩不定的滋味,比比犯起了嘀咕。一步一步,緩緩地蠕動著圓滾的身軀,向頂端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