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故事是一部淒冷的悲劇,讓我們回望一下千年前風雨之夜那個立在秋風黃花中尋尋覓覓的美神。
——題記
1098年6月5日
今日晴好,母親終於準許我到庭院裏玩耍片刻。平日裏總是在閨房與父親的書房間來回往返,卻不知如今早已是草長鶯飛的季節。園圃裏的花朵嬌豔欲滴,小草鬱鬱蔥蔥,好一番初夏美景!正在興頭,忽聽父親說有訪客來到。我連忙從秋千溜下,羞得連鞋襪也來不及穿好,匆匆往閨房裏跑,真是:“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椅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1101年12月1日
聽父親說上次我所吟之詩傳出閨房,讓外麵文人引起了一陣騷動。這不,這一向到家裏提親的人都快把門檻給踏破了。呀!羞死人了!真是:“繡麵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麵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1104年4月2日
嫁進趙府,我成了明誠的妻子。明誠風度翩翩,與我誌同道合。我倆吟詩、作對,幸福無比。如今,夫君在外做官,自是免不了兩地相思。離別愁緒,總是難分難舍。獨守閨房,我卻咀嚼到了另一種苦澀的甜蜜。那感受正是:“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謝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燕子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134年11月19日
麵對國危家難,我一個弱女子實在無能為力。金兵兩次南侵,朝廷竟然棄城而逃,讓百姓飽受蹂躪,以致民不聊生。我也隻能四處逃亡,目之所及,皆已物是人非。今日流亡到金華,故友邀我同遊雙溪,想到國家前途未明,想到夫君過早離我而去,眼淚徐徐滑下臉際。我不禁吟道:“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識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思維路徑】
我選擇李清照作為寫作對象,主要是考慮了三點:一是很多中學生喜歡這位“才女”,這樣容易吸引讀者目光;二是她的詩詞精美而豐富,能為文章平添文采;三是她的命運坎坷,尤其是晚年的愛國情懷,能將她的人格展示得更完美,文章的主題也會因此積極起來。
【名師簡評】
本文形式新奇,選材獨特。作者選取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經典詞作,結合詩人不同時期的生活境況,融入自己合理的想象,或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展現人物個性,或用詩詞典故顯示作家才華,或在細膩描寫中流露自我情感,將人物活潑、多情、愛國的情感描繪得栩栩如生。新奇的形式加上獨特的材料,文章自然出眾了。
話題31生活在信息時代
【試題亮相】
在節日裏,我們都會收到親友們短信的祝福;在悠閑時,我們可以在虛擬的剛強世界自由翱翔;在繁忙時,我們還可以用MP3驅逐內心的疲勞……
信息時代,電訊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朋友。
請結合自我感受,以“生活在信息時代”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敘寫經曆,可以編述故事,也可以議論抒情。
【寫作點撥】
電訊是時代進步的產物,更是時代進步的一個標誌。寫作時可從兩方麵入筆:
一是借故事展示利弊。情節生動有趣,文章才會趣味盎然。麵對紛繁的電訊產品,我們要巧妙地找到切入點,借助妙趣橫生的故事,展示自我的獨特思索。如用網絡牽出傷感,表達對虛擬世界的擔憂;也可以用手機短信,傳遞動人的情感。要避免蒼白的說教與議論。
二是借產品傳遞真情。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網絡,還是手機;不管是電話,還是隨身聽,都已隨著時代的推進,融入我們的生活。因此,講述事件或編織故事時,一定要融入生活的真情,讓這些電訊產品,串起我們的喜怒哀樂。當然,除了從正麵切入,我們還可以反彈琵琶,難過幽默的故事或情節,揭示它們給生活帶來的麻煩。
【最佳範文】
【請你思考】
當遇到標題所說的這種情況時,你會有何想法?這樣擬題,用意何在?
您撥的號碼是空號
重慶李媛媛
驕陽刺穿樹枝,照得她眼花繚亂。到處一片寂靜,地板也微微有些發燙,她感到自己心跳急促,血液在皮膚下突突地流動。她心事重重,拿起話筒,又放下,心神不寧。
“他會不會聽出我的聲音?萬一被他聽出了,那我不就……哎呀!真是煩死了!”她望著窗外,聽到從遙遠的地方傳來悠揚的琴聲。也許,隔了一片花田;也許,隔了一片桂花林……她表麵鎮定地站著,內心卻波濤洶湧,拍著,打著,惱著,亂著……
“我真是自尋煩惱!”她懊惱著,後悔當初拐彎抹角得到他的電話號碼,現在卻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窗外的聲音不絕如縷,持久的音樂挑動著她不安的心弦。
“也許,也許他聽不出來。我認識他,他卻不熟悉我。”下定了決心,她拿起話筒,話筒卻從顫抖的手中滑了出來。好不容易鎮定下來,她開始撥號了,顫抖的手按了6,心裏猶豫著該不該按8,煩惱著接通了怎麼辦,該說些什麼。6、8、8……“天!一點多了,他肯定在吃午飯!”不等電話接通,她又慌手慌腳地放下了話筒,“我現在打電話給他,他一定會不耐煩。”煩惱得很,把紙團扔進了紙簍,決定不再理它。
“不行!還是試一試!”她又彎下了腰,撿起那團皺巴巴的紙,一下子趴到床上。一切都似乎籠罩在猶豫不決、緊張不安的氣氛當中,茫然而無法抉擇的痛苦沉入心靈深處,發出低沉的呼嘯。兩種情緒在掙紮,在搏鬥,像身著單衣的人在冰天雪地裏決鬥,無論哪方都逃避不了痛苦。“也許……”她忽地坐起身來,“到3點,我再打給他會好一些。”
猶豫著……猶豫。她一直猶豫著,於是時間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3點到4點,4點到5點。在某一瞬間她像一個局外人那樣嘲笑自己的無聊,但下一刻她又立即將這種嘲笑忘得一幹二淨。她總有借口讓自己放下話筒重新等待。一個個借口連她自己也無法解釋,看起來好像神廟的大門,外麵莊嚴肅穆,裏麵卻一片黑暗。當暝色投入窗口時,她才發覺自己忙了一整天,就像蒙住眼睛拉磨的驢子一樣,轉來轉去也不知道磨的是什麼,忙的是什麼……
她著急了,什麼也不顧了,女孩子一發起瘋來誰也管不了,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劈哩啪啦撥下了一串早已熟記於心的號碼,全身肌肉緊張地坐在床上等待回音。
“對不起,您撥的號碼是空號,請查詢。Sorry……”空號?啪!話筒滑落到地上,全身癱軟在床上,長長籲了一口氣。摸摸額頭,沁了一層細細的汗……
【思維路徑】
處在花季、雨季的同齡人,總喜歡做一些與青春有關的夢。這些夢非常美好,因為我們總是用心地營造著,嗬護著。可當我們真正走近這些夢想,才發現故事未必有想象的那般美好,味道未必有想象中的那麼香甜。這個故事便是在這種理念下演繹出來的。讀來也許有趣,但讀後也許會在你的心靈蕩起幾絲波瀾。
【名師簡評】
這是一篇情節巧妙而又情感真摯的青春之作:
一是層層鋪墊情節誘人。從寫作手法上看,文章采用了層層鋪墊不斷蓄勢的手法。主人公一次次地鼓起勇氣,卻又一次次地放棄,為最後的撥號造足了聲勢。然而,結果卻得到“空號”的回答。讓讀者不由得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原本平常的小事,但經過作者精心調配,韻味便大不相同。這便是層層蓄勢造成的審美效果。
二是心理描寫細膩逼真。細膩傳神的心理描寫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打電話本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事,但為什麼她卻如此緊張,如此猶豫再三,其原因作者並沒有明說,但我們卻能從那些細膩的描寫中感受到一個陷入暗戀的女孩子羞澀的心態,體現出了作者很高的文學素養。也正是由於刻畫入微,結尾的畫麵便讓人忍俊不禁。
【請你思考】
電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為何還要強調不做它的俘虜呢?
不做電訊時代的俘虜
上海張皎揚
記得小時候,母親給遠在美國的外婆寫信的情景,好長好長的信紙寫得滿滿的,用去半天的時間,然後再等上一個月,等外婆的回音。如今,打開電腦,花上一個小時,敲上幾百個鍵,一封家信就已告成,然後等上一天,等外婆的E—mail。以前,看《三國演義》,一本書要看上好久。如今,看看電視,又有情節又有聲音,棒極了。
電訊時代來了,人與人距離近了,一切都方便了。似乎我們取得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成功。但,我們似乎漸漸變成了電訊時代的俘虜!
很奇怪,我們乃萬物之主,又怎麼會成為自己發明的俘虜?是的,隨著電訊時代的到來,一切傳媒、一切通訊方式都在改變革新。人們再也不用筆來寫,再也不看那鉛字印刷的東西。寫文章?用電腦,打完自動套格式,然後再打印出來,字跡工整,又快又方便。看名著?用不著,電視上有。學曆史?甭學了,要看乾隆有乾隆,要看康熙有康熙。
真實嗎?不知道,至少我們少了一些東西。我們被電訊時代的優厚條件所吸引,瞬間成了其俘虜。我們不再寫信給親人,將那種由指尖流露出來的親情,代之以冰冷的鍵盤;我們失去了觀看名著的樂趣,跟著導演的節奏走;我們很輕易地相信“曆史劇”,以為那就是曆史,其實,那隻是商業的曆史。
電訊時代的背後是巨大的商業價值。對這些東西,我總覺得不實在。商業性太強,就有一種不真實感。文化、曆史、親情,又豈能用商業來衡量?電訊時代使人們越來越懶。有朝一日人們無須出門便可上班,開個公司躺在床上遙控管理,通過互聯網了解信息,足不出戶便知一切。好事還是壞事?我想不一定是好事,其結果也許是腦子越來越弱,四肢萎縮,變成科幻小說中的“外星人”。
所以我說,莫做電訊時代的俘虜。動筆寫信吧,這樣可以體會到親情。看書吧,畢竟快餐不能當正餐。我們絕不能因過於依賴電訊而磨滅了我們的智慧,否則其結果與發明者的初衷將會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