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有言:“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簾昏曉送流年。”紀曉嵐又雲:“書似青山常亂疊,燈書紅豆最相思。”在孤寂的書齋歲月裏,如果加一些山水的點綴,那麼在枯燥中必然會增添一些晶瑩之彩、芳香之味,讓我們在漆黑的夜裏,心中也亮著一盞不滅的明燈。
開卷讀山水。卷中有石上清泉,可洗濯我們心中的塵埃;卷中有綠湖白蓮,可賦予我們高潔的品德——讀書,不僅是在墨香中漫遊,更是我們人生閱曆的擴展和人生高度的提升。
【思維路徑】
有時一句話便可以觸動我們的靈感,一首詩便要打開我們的思路。當我想到“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這句詩時,精彩的文字便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了。一方麵,古今中外的詩詞典故皆可入題;另一方麵,我們最好將這些文字像水一樣地洗滌自我的靈魂。
【名師簡評】
本文語言精妙獨特,具體來說:
起筆震撼人心。開篇一句“文章是案頭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不僅扣住標題,自然切入,更是氣勢充沛,給文章定下了非凡的基調。不論是主體部分對於山水詩人、山水詩詞的述說,還是結尾部分的有力呼應,都顯示出這一妙句的非凡魅力。
文字處處生輝。文章話題為“卷中有山水”,若隻引用一兩句詩詞,內容會顯得單薄,於是作者在第一句詩的引領下,進一步拓展,或用並列的形式,或用排比的形式,將美麗的詩詞巧妙引入,充分展示了書卷世界的獨特魅力。新穎亮麗的語言,讓文章變得美不勝收。
【請你思考】
想一想,這篇文章的標題與文章的結構有何關聯?
讀書·讀山·讀人
安徽李若曦
打開書像打開一扇封閉的思想之門。那些啼叫著的文字,那些沉甸甸的文字,那些無數次喚醒良知的文字,是我們先輩奔騰不息的熱血。
讀書的時候,總覺天高地廣心也寬。心靈仿佛逃脫了塵世的羈絆,融入了山野的空靈,聽淙淙流泉,看雲霞舒卷,不再為人生挫折而肝腸寸斷,不再為世人的誤解和刻意中傷而煩惱無邊。這時,你便會有一種雲水悠悠的心情,體味出一種人生淡如菊的境界。
讀書的時候心裏便感到一種沉甸甸的充實。是書帶我走出了那片人生沼澤地,使我避開了“人生不滿期百,常懷千歲憂”的誤區。我始終相信: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現代人,無論他怎樣刻意包裝,也始終難得瀟灑起來。
讀書累了的時候,我便會啟開窗扉,相看兩不厭,獨對一青山——靜靜地讀山,盡情地領略那大自然的俏麗;那“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的韻;那“陵嶺聳逸峰,遙瞻皆奇絕”的險;那“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的幽,無不給你立體的感染。而更多的時候,則是讀山的巍峨、奇奧、莊嚴和永恒,在山的麵前,人顯得何等的渺小!無論你地位多高,名望多大,它決不會俯仰於你的地位和名望,而總是高挺嶙峋的風骨,撐起一片豔俗的藍天。
我是山的孩子,是山賦予我一顆心靈,是山給我風骨撐起一個生命,是山給我靈性鑄就一種性格。讀山,山的希冀——使我從中領悟到不少的人生真諦。
有時候,我也讀人。那往往是在某種外因誘發而勾起種種往事回憶的時候。這時候,一個個曾經認識過,交往過的人都“活”了,盡管他們麵頰上沒印有任何文字但仍然可讀。人,其實也是一部大書。讀人時,我能透過溫文爾雅的各色麵紗和麵具,像看馬戲般地欣賞著一條條變色龍在季風中的蛻變表演;也能透過道貌岸然的外表,洞悉骨子裏的無恥和無能;而在一些樸實無華活得並不濕潤的人身上,讀出一種可貴的良知和一顆顆善良的心……?
讀書,讀山,讀人,其實就是讀人生。
【思維路徑】
我是一個喜歡聯想的人,一個喜歡思索的人。讀一篇文章,我不僅喜歡品讀美麗的文字,更喜歡觸摸美好的情感;不僅喜歡欣賞其中的山水風光,更喜歡感悟深刻的人生哲理。於是,我乘著智慧的航船,寫出了沿途的風景,抒發了內心的情感,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
【名師簡評】
本文逐層深入,構思巧妙。標題看似平常,其實蘊含深刻。標題並列展示的三大內容,是詩書的三種層麵。讀書是下筆的基礎,讀山是情感的靈動,讀人則是立意的提升。立體式的切入角度,令筆墨散發出幽幽的智慧芬芳。
文章語言極具個性化。寫自我經曆時,修辭俯拾皆是,情感充沛動人,像“那些沉甸甸的文字”、“是我們先輩奔騰不息的熱血”、“給我靈性鑄就一種性格”等語句,輕靈飄逸,滿載思想的芬芳。引用詩詞,也是意到筆隨,毫無雕琢之感,將作者上乘的文學功底展示得淋漓盡致。看來,想讓語言獨上高樓,巧妙引用曆史長河裏的素材,不失為一條捷徑。
【請你思考】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曆史的長河裏,你記得起哪些精彩的曆史瞬間或畫麵呢?
華夏千年
江蘇江文逸
千年萬載,華夏一直在吟嘯著,那吟嘯聲便回蕩在千般丘壑,萬斤巨瀾,以及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古老蒼勁的民族啊,曆經多少個春露秋霜,那嘯聲已是如此滄桑。現在,我要擷取你殘留的嫋嫋餘音,來窺探你的全部……
在那荒無人煙的西北邊塞,陽關一直靜默著。那是一種無言的哀悼,或許它腳下的萬千墳塋中的枯骨也在靜默吧,他們沒有烏紗封妻的奢望,隻是一介布衣養家糊口的企盼。然而他們走到了這裏,在中原慈母的白發中,在江南春閨的遙望中,在湖湘稚兒的夜哭中,走到了這裏!為的就是一方子孫的淨土,為的就是一個完整的疆場,為的就是一個昂然挺立的民族!他們甘願終身獲夷,甘願暴骨沙礫。在這裏,我看到了華夏你的慘烈決絕與剛強。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是的,長江一直在流淌著,如此之長,橫亙著中原。然而,在時間上,它似乎更長,貫穿著整個曆史。在長江的上遊,有劉備白帝托孤的眼淚,也有李白揚帆蕩槳的身影。或許,劉備與李白完全是兩類人,一位是爭逐天下的君主,一位則是周遊天下的詩人。帝王將相自成其蓋世偉業,賢士詩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長江以它的廣博容納了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劉備疲憊的馬蹄。在這裏軍事與文辭交融,征服與解脫交融!在這裏,我看到了華夏你的寬容與博大!
最後,我漫步在江南的古鎮,蓴鱸之思和那個桃花流水的童話,或許已成為每個華夏兒女的情結,在這裏,有人選擇了隱逸。“大隱隱於市”,於是,就把自己完全銷融於鍋碗叮當聲中,把自己完全銷融於雜貨俗物叫賣聲中,而這裏溫柔的小橋流水,溫柔的炊煙老屋,這裏淳樸的鄉親鄰裏,也都欣然接受你的到來。然而,古鎮,也有難以捉摸的一麵,便如白發蘇州的那個複社,以及那篇膾炙人口的《五人墓碑記》。在這裏,我看到了華夏你最深處的溫柔忍讓與爆發!
華夏大地山川秀美,人文醇美,在這小小的一山一川、一人情一風俗間便倒映著華夏的全貌,讓我們透過山水人文,去窺得華夏母親的容顏吧!
【思維路徑】
我覺得做一個文學愛好者其實是挺幸福的。我們可以漫步遠古時代,去品味《詩經》的芬芳;可以飛躍到唐代,在詩意的天空裏翱翔;也可以馳騁在曆史疆場,感受英雄們的豪邁。雖然時隔千年,卻足以震撼人心。品味曆史,便是珍惜今天,我是這樣認為的。
【名師簡評】
從“荒無人煙的西北邊塞”,到“江南的古鎮”;從“多少個春露秋霜”,到當代“雜貨俗物叫賣聲”;從劉備、李白,到《五人墓碑記》,文章思接千載,視通萬裏,寫出了一曲“山川秀美,人文醇美”的中華頌歌,這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華夏文化“容顏”的精彩展示。對曆史畫麵的敘述雖是筆墨節省,卻無不一語中的。像“那荒無人煙的西北邊塞”、“那個桃花流水的古鎮”等畫麵,無不詩意盎然,筆墨含情;像“劉備白帝托孤的眼淚”、“李白揚帆蕩槳的身影”等,均是個性鮮明,內涵深刻。
話題30曆史的光環
【試題亮相】
請以“曆史的光環”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說明: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寫作點撥】
一、細讀話題定方向。從內容上看要扣住“史”字,文章雖然可以結合現實或落筆現實,但曆史是出發點,是重點內容;從主題上看要突出“光”字,也就是要寫出曆史事件的光芒或曆史人物的光彩。
二、揚長避短展才情。選擇熟悉的寫作對象非常重要。如寫李白,就要將唐玄宗親迎、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等典故巧妙引入,將詩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氣概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寫杜甫,則應該將詩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之感一筆帶出。當然,若能將這些內容用故事的形式引出,或用名人日記或書信的形式布局,將人物與曆史事件巧妙揉合,文章自然會更加新穎。
【最佳範文】
【請你思考】
說起屈原,你會想起哪些畫麵呢?他的詩詞與人格對你有何影響呢?
你的心情我最懂
河南胡俊雄
空氣開始凝固,風欲呼而未能。你最終還是來到了汨羅江岸。麵色憔悴,形容枯槁。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的誹謗,不同的人生價值觀,你最終選擇了與日月爭光。用盡平生力氣,卻抹不去心頭悲傷的回憶。你——屈原,楚懷王左徒,天下無人不知的聖者。
想當年,你是多麼的精明能幹。你是多麼的擅長言辭,你又是多麼的明於治亂。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以小人之語謗君子之為,他們以小人之語嫉君子之才。於是,你被疏遠了。
在寂寞的風中,你在孤寂地行走,伴隨著夜的靈魂,成就了《離騷》。我們還記得那雄言豪語:“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眾女疾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是的,沒想到當年大名鼎鼎的楚國大夫,卻被糟蹋得一敗塗地。
風,還是很寂寞,在雲中翻過的是月的清波。你正道直行,你竭忠盡智,但你終日被謗,你心裏怎能無怨無恨呢?
你最終選擇了與汨羅江共存亡。這一天你出現在了汨羅江口,麵色憔悴,形容枯槁,就連漁夫都能看得出你心中那不悅的錦囊。當他詫異地問你為何出現在此地時,你終於道出了心中的那些不快,“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你寧願赴江流而葬乎江魚腹中,也不願以晧皓之白,而蒙世之汙濁。這就是你,大地般堅挺而自豪的脊梁。
你,在這一年的這一天,縱身一躍,以轉瞬即逝的生命表達了對楚王無盡的傷感,又以高尚的情操表達了對楚國無盡的熱愛。你的選擇是明智的,既然匆匆地來,為何不能匆匆地走。你實現了心中那個偉大的夢想,即使你成為魚腹中的佳肴,你也要與楚國永遠在一起,永遠不分離。
沉淪的光明中灼灼生輝的隻有這汨羅江中一顆不屈的心。
後記:
讀了很多有關屈原的書,背了很多屈原的作品,所以鬥膽寫了這些感受。寫完之後,忽然覺得有些悚然,似乎屈老夫子就在眼前,仿佛正在質問:“你真地讀懂了我嗎?”這一刻,便有了一些羞愧。我知道,屈原是需要用一輩子去解讀的啊!
【思維路徑】
站在曆史的角度下筆,視野太大,容易寫得空泛。我希望能夠透過曆史長河裏的一個“點”來表達。於是我選擇了屈原。寫屈原的文章很多,內容也是大同小異,應該怎樣才能寫出新意,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於是,我采用與人物麵對麵的形式展開,這樣也許更顯真實。
【名師簡評】
本文選材獨特,構思獨特,情感真摯。作者以第二人稱手法構思,如同與詩人對話,與偉人交心。滿含情感的議論,優美詩句的引用,以及想象豐富的細節,讓屈原的形象如在眼前,也將自己超凡的寫作功底展示在讀者麵前。後記裏的述說,更將自己的崇敬之情表達得真實可信。
【請你思考】
既然是李清照日記,為何又要注明是“現代版”呢?三則日記是否有所側重?
李清照日記之現代版
北京周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