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對手,對手,互相成就。”低調者始終保持著善待對手的心態。因為有了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才會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隻有等著被活活吞並,被替代,被淘汰。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反而到是一種福份,一種造化。因為一個強勁的對手,會讓自己時刻有種危機四伏的感覺,會激發起自己更加旺盛的精神和鬥誌。善待你自己的對手吧,千萬別把他當成“敵人”,而應該把他當作是自己的一劑強心針,一副推進器,一個加力檔,一條警策鞭。
7、做好自己不願做的事
每個人的性格誌趣決定著他的職業取向。善於獨立工作的人,可能就不願意去管別人;做慣市場與銷售的人,往往無法靜下心來閱讀產品技術資料;性格內向的人大都難於出頭露麵去見客戶。
當遇上“自己不願做的事”時,低調者善於從本位思考問題。
首先是客觀麵對管理者考慮不周全的問題。雖然每個管理者在用人的時候要考慮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去安排適合的工作,但是事實上任何一個管理者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人盡其才”。有時一些不願做的事情或是根本做不好的事情會降臨到自己頭上,這是一非常客觀的因素。
其次,對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仍采取積極的態度,不要推委、拖拉,敷衍了事,不因自己的好惡給工作帶來損失。
第三,鼓勵自己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擺脫“發怵”的心態,“硬著頭皮、咬著牙”把從心裏不願意做的事情做得漂亮,一旦做得成功,就會增加信心,在將來的工作中就不會再膽怯了,並獲得更大的收益。
第四,從更廣泛的人生意義上說,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個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主要因素。職位不是專門為自己而設立的,出於一種對自己、對別人、對集體、對事業的責任,必須認真地對待那些不願意做的事情而且要想方設法把它們做好。
第五,要去適應環境和社會,而不是要求環境和社會去適應你,盡可能憑借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去適應和改善周圍的環境。
8、不獨享榮耀
低調者明白不獨享榮耀的好處和利益,它可以使自己與周圍的同事甚至是上司打造和諧的氛圍,和睦相處,榮辱與共。同時,也是對自己一種品格的培養,一種人格的修煉。
你的榮耀可能會讓別人變得黯淡,產生一種不安全感;而你的感謝、分享、謙卑,正好給別人吃下一顆定心丸。當你在工作上有特別表現而受到肯定時,千萬記住——別獨享榮耀,否則這份榮耀會為你帶來人際關係上的危機。
當你獲得榮譽時,如果其中了有他人的功勞,那你不要獨自享受,否則你也許有一天會獨吞苦果!
俗話說,有福同享,有難同擔。當你在工作和事業上幹出點名堂,小有成就時,這當然是值慶幸之事,你也應當為自己高興。但是有一點,如果這一成績的取得是大家集體的功勞,或者離不開他人的幫助,那你千萬別獨占功勞,否則他人會覺得你好大喜功,搶占他人的功勞。如果某項成績的取得確實是你個人的努力,當然應該值得高興,而且他人也會向你祝賀。但對於你來說,千萬別高興得過了頭,一來可能會傷害有些人的自尊心,另一方麵,現實社會中害“紅眼病”的人不少,如果你過分狂喜,可不逼得人家眼紅嗎?
有一位王先生很有才氣,他是一家出版社的編輯,並擔任下屬的一個雜誌的主編。平時有單位裏上上下下關係都不錯,而且他還很有才氣,工作之餘經常寫點東西。有一次,他主編的雜誌在一次評選中獲了大獎,他感到十分榮耀,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與成就,同事們當然也向他表示祝賀。但過了個把月,他卻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他發現單位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下屬,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和他過意不去,並回避著他。
王先生為什麼出現這種結局?其實原因簡單明了,他犯了“獨享榮耀”的錯誤。就事論事,這份雜誌之所以能得獎,主編的貢獻當然很大,但這也離不了其他人的努力,他們當然也應分享這榮譽。他們舉認為某個人才是唯一的功臣,總是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這位主編“獨享榮耀”,當然會引得別人不舒服,尤其是他的上司,更會因此而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