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關羽長沙之戰刀下放黃忠,諸葛亮七放孟獲,其中表現出善待對手的一麵。善待對手的人,有英雄的寬廣胸襟,有克服重重阻力的品質。與此相比,秦末的項羽就遜色許多,連俘虜的20萬兵卒都不肯放過。隻有匹夫之勇,快一己之意,把兵卒作為自己對手的人,不可能完成天下一統的大業。街頭搶奪攤位的小販和巷尾對罵的潑婦不會善待對手,在這些人眼裏,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正因為如此,這些人隻能看見眼前的蠅頭小利與一己之私,從來就不正視對方,更不要說學習對方之長了。
低調者認為一個人一生難免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對手,也許對手在某一環境或某一時期給你的發展帶來一些衝擊,但就一個人的長久成長而言,從與對手的競賽中獲得內在的素質、能力更為可貴。
低調者甚至想,幹事業不能沒有幫手,也不可缺少對手,缺少對手的未來是可怕的未來。有句話講:“我感謝那些工作中支持幫助過我的人,包括那些反對者。”這是一位能勝任總統職務者的真心感悟。因為他知道,善待對手就是善待自己,能夠包容對手,自己以後的腳步會更穩健、更踏實。
在國外有一個靠近海的地方,那裏出產一種味道珍奇的鰻魚,海邊漁村的許多漁民都以捕撈鰻魚為生。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隻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幾個小時很快就會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返回岸後,他的鰻魚總是活蹦亂跳的。而其他幾家捕撈到的鰻魚的漁戶,無論如何處置捕撈到的鰻魚,回港後都全部是死的。由於鮮活的鰻魚價格要比死亡的鰻魚幾乎貴出一倍以上,所以沒幾年功夫,老漁民一家便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周圍的漁民們做著同樣的營生,卻一直隻能維持簡單的溫飽。老漁民在臨終之前,把秘訣傳授給了兒子。原來,老漁民使鰻魚不死的秘訣,就是在整倉的鰻魚中,放進幾條叫狗魚的雜魚。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出名的“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倉的對手,便驚慌地在鰻魚堆裏四處亂竄,這樣一來,反而倒把滿滿一船倉死氣沉沉的鰻魚全給激活了。
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的死氣沉沉。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導致庸碌無為。一個群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因為相互的依賴和潛移默化而喪失活力,喪失生機。一個組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敗和墮落。一個行業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喪失進取的意誌,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
同在一個單位,同在一個崗位,同幹一項工作,特別是同在一條起跑線上,誰都想比別人幹得好一點,誰都想成為走在最前麵的人。可是因為“對手”,我們往往很難實現自己的願望,而且常常“很不體麵地”在離成功最近的地方成為他人的手下敗將。即使一時決不出高低,也會因別人分走了自己一半的光芒而心中不快。
於是,有些人不由自主地把生活中的競爭對手看成是“敵手”,使得本該正當、正常的競爭氛圍平添了幾分“非常”的氣氛。坐著同一列火車來到軍營的同窗好友,麵對惟一的個人立功指標,自身素質不怎麼過硬的那個人,居然搞起了“沒我的好事你也別想”那一套,結果“既丟掉了友誼,又輸掉了人格”。類似事例在生活中並不鮮見,隻是主體各異、程度不同而已。把競爭結果與榮辱得失聯係得過於緊密,索性玩起“劍不如人劍法勝人”的把戲,在競爭過程中將矛頭轉向競爭對手,失敗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對對手冷嘲熱諷,甚至造謠中傷。
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事業上的許多跨越都是競爭對手成全的。很多時候,對手給你的壓力越大,你進取的動力就越強;對手的進步越快,你自我提升的速度也越快。對手其實是砥礪自己的砂石,是逼你不斷攀升、超越的橫杆。
乒壇名將瓦爾德內爾與中國男乒“為敵”十多年,多次將我們的乒乓國手挑落馬下。可這位極具威脅的對手,在中國乒壇卻受到了極高的禮遇。因為正是瓦爾德內爾等世界乒壇名將的存在,才使中國乒壇須臾不敢懈怠,不斷鞏固和提高自己的實力,確保了在世界乒壇的霸主地位。圍棋高手常昊與李昌鎬,競技場上是一對互不相讓的“冤家”,賽場外卻情同手足。失去這樣的對手,失去的就不僅僅是互相切磋、提高技藝的機會……
有競爭就有對手,有對手總要分高下。隻要能以平常心來對待一時一事的高低之分,把目光投得更遠一些,就會從對競爭對手的敵對心理中走出,把對手當作前進路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戰友,懷一分感激,多一分尊重。從某種意義上說,善待對手就是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