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這麼過下去,年複一年,平平淡淡。雖然艱苦,寂寞,單調,山民們也一天天吃飯、幹活、睡覺;雖然愚昧、少知,青年人到時候也知道對山歌、談戀愛,然後結婚、生子,繁衍後代。由於是和平年代,沒有戰爭,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這裏的人口竟然翻了一番還多。人口多了,村子就大了,於是山窪裏又多了一些石頭房子。反正山上有打不完的石頭,伐不完的樹木,砍不完的山草,山民們有的是力氣,高樓大廈蓋不起,石頭房還壘得起。
對於不斷繁衍、越來越多的人口壓力,山民們似乎都沒有感覺到,有幾家不能生育的,還花錢從山外人販子手裏買回來幾個孩子。可是黨中央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已經感覺到了,於是政府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給育齡婦女上避孕環,施行絕育手術。有的人一時想不通,不同意,就多做說服教育工作。這樣的計劃生育對於春風裏似乎沒有多大影響,一來那時的工作力度還不夠大,二來這裏是深山老林,人們不同意,往山裏一鑽,誰也找不到。所以這裏的人們照樣生孩子,人口照樣增長。人們似乎對目前的生活已經失望了,都把幸福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以為隻有生育多,人口多,才能力量大,熱氣高,智慧多,才能征服深山老林,多收糧食,多打野獸,多采藥材,創造更多的財富,人們的生活才會好。但事實上由於人口越來越多,索取越來越多,資源越來越少,人們的生活倒是越來越貧困、艱難。
可是翻過七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這裏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環境大變了,生產、生活條件也大變了,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徹底改變了。他們不再把目光隻盯在大山裏的坡田、野獸和藥材上,隻關注蓋石頭房子,多生孩子,把幸福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他們的思想有生以來第一次飛出了大山,驚喜地發現外麵的世界更加精彩。他們眼熱了,動心了,開始學習外麵的新思想、新技術和先進事物,以改變山裏人的傳統生活。由於向外麵學習,他們的知識和眼界開闊了,懂得了保護山林和珍稀動物的重要意義,停止了亂開山地,亂伐林木,亂獵禽獸。進而學習名勝之地,開發景區,修築山路,發展旅遊業,為山村致富尋找新的門路。人們放棄舊的思想方法和生活習慣,廣泛學科學,用科學,把各種時髦家電買回家,引進百姓的日常生活,於是電燈、電話、電視機、電冰箱走進村村戶戶,讓深山老林有了新時代的氣息。他們更從自己的愚昧無知中深切感受到學習文化的重要性,開始關注教育,重視教育,主動把孩子送到學校讀書,條件好的,還送到山外讀中學,甚至讀大學,使山窩窩裏也飛出了金龍玉鳳,培養出時代精英。
什麼原因使得深山老林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它像一股溫暖強勁的春風,吹遍九州大地,吹進了三百裏大梁山,和山窪中的這個小山村——春風裏,極大鼓舞了人們的勞動熱情和旺盛的革命幹勁,充分調動激發出人們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讓山民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致富的道路。他們解放思想,大膽地打破封閉,破舊創新,把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戶,當年就獲得了超乎尋常的好收成。接著是向外發展。他們團結起來共同出力出錢,修通山裏到縣城的公路。有了公路,他們就能把田裏收獲的糧食,山上采集的木材、藥材、山貨,家裏喂養的家禽、家畜運到城裏去賣,得了錢,再從城裏購回化肥、農藥、優良品種、新式農具和生活用品,改善生活和生產條件。更大的進步是山裏人開始走出去,到外麵尋求生活和發展。特別是年輕人,他們不再滿足於山裏的生活和收獲,把從特區傳來的新聞互相傳說著,商量著,接連不斷地走出大山,到沿海和南方的開放城市求學、打工、創業,融入外部社會,充分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紅利和科學進步,收入大有增加,眼界大大開闊,生活迅速改善並逐漸富裕起來,成為春風裏新一代中的佼佼者和富豪。全村矚目,嘖嘖稱讚,傳為佳話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