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芳競妍
開篇詞
百裏梁山,雲繞奇峰,霧鎖秀巒。看參天古木,濤聲陣陣;懸崖飛瀑,澗水團團。瑞獸嘶威,錦翎翔集,古往今來人跡闌。逢盛世,任斯般絕境,遊客潮觀。春來百卉爭妍,引萬眾歡騰出大山。恰青春時代,風華正茂;書生才俊,誌氣彌堅。努力求知,艱辛創業,一片癡情不畏難。回頭處,憶坷坷坎坎,一路登攀。——調寄《沁園春》
第一章春到梁山
三百裏大梁山,千峰萬壑,山高穀深,懸崖峭壁,飛瀑流泉,空穀傳響,聲震雲天;山林裏,虎嘯猿啼,鳥飛蛇行,怪石嶙峋,泉水叮咚,古樹參天,雲蒸霞蔚,莫測高深。這裏自古以來就住著些零散山民,他們亦農亦牧亦獵,雖然朝朝暮暮麵臨著艱難險阻,但山高皇帝遠,誰也不管不問他們,倒也生活得自由自在。
大梁山裏有個小村莊叫春風裏,不到二十戶人家,一色山石壘成的房子,山木為梁,山草苫頂,零零落落分布在一個狹長二三裏的大山坳裏。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勞自食,無怨無恨。家裏飼養著牛、羊、豬、狗、雞、兔,房梁上懸掛著從山上獵獲來的獐、麅、麋鹿,山牆上釘著各色各樣、大小不等的獸皮,院子的屋簷下掛著一嘟嚕一嘟嚕的玉米棒子、棉花球子、稻穀穗子和山辣椒串子,地麵上曬著從山林裏采集來的各種藥材、蕈類。從早到晚人聲吆喝,牛哞羊咩,雞鳴犬吠,聲音不斷;一日三餐,炊煙嫋嫋,野蔌山肴,飯菜飄香。各家各戶的大人孩子,遠遠近近,來來往往,出出入入,彼此說笑著,招呼著,顯得十分親近友好。村子周圍,群山疊翠,綠水潺湲,鳥語花香,風景十分幽美。
這裏的人們勤勞勇敢,淳樸善良,世代以農耕牧獵為生。山坡上種著小麥、玉米、棉花、穀子;山窪裏借助泉水灌溉,種著些水稻、蒲葦、菱藕。深山裏有飛禽走獸,遍地藥材,所以農閑時他們就拿起獵槍,背起背簍,打獵采藥。一年四季各有營生,勞碌不停。生活雖不算好,但也勉強可過。
由於大山阻隔,道路盤曲狹窄,出入艱險,這裏人很少走出大山,因此也很少了解外麵的世界;偶爾來個收藥材獸皮的商販,他們才能從他嘴裏聽說一些外麵的事情。所以人們的生活既艱苦單調,又愚昧少知。
這種情況世代延傳,人們早已習以為常,見奇不奇,見怪不怪了。即使解放後縣裏派來工作組,把分散在百裏大山裏的十幾個小山村組織成農業合作社,人民公社,把所有山和林都收歸公有,也沒有多大改變;除了夏秋兩季上頭派個幹部來催交公糧,其餘時間也難得看到山外的人。所以,他們照樣過著艱苦單調、自由自在的生活。照舊唱著從老祖宗那裏流傳下來的山歌民謠:
高山裏有猛虎,深林裏有麋鹿,
滿山上長藥材,山坡上種五穀。
太陽是阿公,月亮是阿母,
山神爺是咱山民的主。
四時多供奉,祈求常保佑。
四時多供奉,祈求常保佑。
在曆史知識、文化生活上,除了知道唐宋元明清和漢滿蒙回藏,再就是三國演義和水泊梁山,其餘也不知道多少,就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遍及全國,震驚世界,他們也隻聽說這兩個名詞,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的。直到新中國成立,村子裏最大的喜事就是放過兩場電影。放映機是三個村子派了二十多個年青力壯的小夥子抬過來的。電影的名字,一場叫《上甘嶺》,一場叫《南征北戰》,都是打仗的。這可把百裏大梁山裏的百姓高興壞了,足足議論了好幾年。後來就不來放映了,因為放映機送回去的時候,不小心撞到山岩上,撞壞了。大家聽說又惋惜又害怕:惋惜的是放映機撞壞了,他們看不到電影了;害怕的是叫他們賠放映機,不知一家要攤多少錢。——還好,政府愛民惜民,沒有叫他們賠。還有一件喜事就是公社裏辦了一所小學校,幹部來動員叫把孩子送去念書。念書雖然是件福及千秋的大好事,可是大家認為一輩子窩在山溝裏,種地打獵采藥材,認識鋤頭鐮刀和獵槍藥材就行了,識不識字沒有多大關係,又嫌山高路遠孩子小,怕上學路上出危險,所以很少有人把孩子送去。為了完成任務,村長隻好把自己的兒子送去了,可是沒讀兩年孩子把腿摔壞了,也就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