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市場策略——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5)(1 / 3)

“錯誤的時間”是指馬傑在2000年進入這個行業時,行業處於極度混亂的狀況;“錯誤的地點”是指這個行業的集散中心是南方,而他們選擇了北京;還好他們做了“正確的事情”,就是從家電行業而非電腦(PC)業切進了VOD行業。時至今日,雷石公司已經占據VOD行業1/3的市場。回想創業初期,馬傑有很多感悟,這唯一正確的事情,居然源自微軟的一個失敗項目。

1998年,微軟啟動了一項名為“維納斯計劃”的電視上網項目。這項計劃最後以失敗告終,部分產品技術以及團隊最終為雷石繼承。“我們現在做的東西實際上是‘維納斯計劃’的孫子,包括產品設備、技術、理念都和當時那個項目密切相關,”馬傑介紹,“‘維納斯計劃’失敗之後,他們想給產品找個出路,想來想去隻有給歌廳。”

在雷石之前,當時VOD主要用PC點歌,在每個包房安裝硬件和軟件,2002年時,聯想曾進軍這個領域,但馬傑的產品卻是從家電行業切進去,這最終決定他們“做了正確的事情”。比起PC點歌,他們最顯著的優勢是不會死機,“歌廳最怕死機了,我們這個產品絕不死機。”而且由於其產品采用的是DVD芯片,也無需硬盤,每個包房隻需要一個機頂盒就可以實現點唱,能節省很多成本。“我們所有東西都放在內存裏,起碼比PC省一個硬盤的錢。以我們每年銷售10萬個包房、200元錢一個硬盤計算,一年下來,我就多賺2000萬元,到一定量的時候,機頂盒還會更便宜,所以怎麼跟我玩?”

雖然一直熬到2003年,雷石的現金流才轉為正數,2004年才實現盈利,但是馬傑對這個行業的堅持,卻讓他有了一些奇怪的感悟,“小行業也有小行業的玩兒法,有些市場,特別大的和特別小的公司都做不了,我們這種不大不小的公司反而有優勢。”

在中國,VOD是規模隻有5億元的小行業,不過,在發展初期卻有很多企業衝進來,包括聯想。2002年,聯想推出“聯想1+1”,隻搞了兩年,賠得一塌糊塗,2004年就退了出來。“這個行業要求24小時服務,小公司的資金、人力都跟不上。而大公司一樣做不了。”馬傑介紹,聯想最初的服務是送修,“你家有機器壞了,人家說你抱過來吧,可憑什麼我抱過去?而且KTV、歌廳怎麼抱過去啊?”但是,雷石就很容易做到24小時上門服務,“隻需要把東西放在車裏,壞了的話開車過去換一個就行。”

迫於競爭壓力,聯想後來也提供了類似的服務,不過其從PC行業延伸出來的產品特性,讓其難以維持。馬傑介紹,聯想前後銷售了兩三千台,按每天晚上2%的死機率,約有四五十台機器會出現故障,而這些機器又分布在四五十家歌廳,那就需要四五十個人每天半夜出發去這些歌廳維修,“這還不死掉了?”

“慢慢就形成了決定性優勢。”馬傑認為,不適應小行業的玩兒法,是聯想失敗的根源,而其他任何PC廠商想要進來都會以失敗告終。

馬傑表示隻要產品正確,可以等著賺錢。他的雷客是與台灣音樂廠商KKBOX合作生產的,產品已進入了各大賣場,“卡拉OK替我教育了30年,而且一旦他們習慣了,我甚至可以采用收取月功能費的方式供他們下載音樂。”現在看來,最大的障礙在於“蝸居的原因,會影響隔壁的人”。

“做一個公司不是創業,創業這個詞需要一輩子來摸索。”與很多創業者不同,馬傑不喜歡說自己的故事,更樂於思考。前年,美國馬裏蘭大學MBA案例曾以“小行業成功者”收入了雷石公司,當時來調研的人讓馬傑開始思考“成功”這個話題。

馬傑成功了,他的小行業經營理念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認可。馬雲也說:“每一筆生意必須掙錢,免費不是一個好策略,它付出的代價會非常大。”這就要求創業者要有聰明的頭腦,敏銳的市場觀察力,精明的謀略。不要貪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作者寄語

不死就是硬道理!活下來比發展重要!

最好的模式是最簡單的

忘掉Money、忘掉賺錢,不要理會外界關於你們“不能賺錢”的指責。

——馬雲

馬雲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網絡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中國。網絡催生了一個嶄新而龐大的產業,改變了所有傳統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然而有人說馬雲,“這是瞎貓碰到死耗子”。馬雲撞上網絡,幹起網絡的確有點偶然,但是用“瞎貓碰到死耗子”並不能解釋為何是馬雲最先抓住商機,為何是馬雲成為“中國互聯網之父”?其實很簡單,因為馬雲有一套很獨特的經營模式。

在商業做法上盲目模仿大公司,這是不少創業者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不少出身大公司的人,會在自己創業的時候,不自覺地按照大公司的做法建立一些規範製度。必要的規範當然有益,但大公司為了穩妥,一般都比較慢。大公司為這個“慢”付得起代價,而這對小公司而言則是一個災難。馬雲認為:“優秀的公司模式都是簡單的,複雜的模式往往會有問題。戰略有很多意義,小公司的戰略簡單一點,就是活著,活著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