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經營模式——做自己的特色(2)(2 / 3)

馬雲早就有話在先:“我許諾的是沒有工資,沒有房子,隻有地鋪,隻有一天12個小時的苦活。”湖畔時代的作息時間是早9點到晚9點,每天12個小時,這是正常作息時間。每天都會有一個人早來一些,早走一些。加班時,每天要幹16個小時甚至更多,而加班又很經常。每遇新版發布,加班是不可避免的。

湖畔時期,寫程序的工程師們很辛苦,做客服的編輯們也很辛苦。做客服的每人都有一個個人郵箱,每人都有一個化名,所有給客戶的郵件都是通過個人郵箱發出的。阿裏巴巴一開始就堅持與客戶一對一的在線溝通,用人溝通而不是用機器。後來任阿裏巴巴副總裁的彭蕾說:“那時的客服都是即時的。大家做客服做到了癡迷的程度,工作到半夜一兩點,客戶的信沒有處理完就不回去。有時客戶半夜兩點收到郵件,很吃驚,問我們:是不是時間有問題?我們說:沒有啊,我們都在線啊,客戶非常感動。”可以看出阿裏巴巴一開始就堅持客戶第一,強調服務第一。那時,全靠人性化的服務爭取客戶,而很多新客戶都是朋友推薦來的。

湖畔時代工作艱苦,生活也艱苦。每人每月500元工資,其實還是自己給自己發工資,因為發工資的錢是大家湊的,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阿裏巴巴副總裁、“十八羅漢”之一的金建杭說:“條件艱苦一點沒什麼不好,會讓機會主義者走開。”若要用一個詞來描述阿裏巴巴創業者的工作狀態,那就是“瘋狂”。那時,沒人計較投入產出,沒人計較個人時間,甚至沒人感到苦,反而覺得那段日子很開心、很幸福。

那會兒的阿裏巴巴不像個公司,更像個家庭。馬雲不像老板,更像老師;大家不像員工,更像學生,更像兄弟姐妹。

艱難時刻,馬雲的話總是激動人心:“就是往前衝,一直往前衝。我說團隊精神非常非常重要。往前衝的時候,失敗了還有這個團隊,還有一撥人互相支撐著,你有什麼可恐懼的?今天,要你一個人出去闖,你是有點慌。我覺得黑暗中大家一起摸索一起喊叫著往前衝,就什麼都不慌了。十幾個人手裏拿著大刀,啊!啊!啊!向前衝,有什麼好慌的,對不對?”聽了這樣的話,創始者們的精神怎能不為之一振?

接下來馬雲開始兜售真正的期貨,兜售黃金的未來:“在未來三五年內,阿裏巴巴一旦成為上市公司,我們每一個人所付出的所有代價都會得到回報,那時候我們得到的不僅是這套房子,而是30套這樣的房子。”當時對於這些隻能掏出1~2萬的人來說,30套房子的價值就是個天文數字,湖畔花園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因為馬雲用來激勵團隊的不僅是財富,還有事業:做一個中國人辦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馬雲說:“我們一定能成功。就算阿裏巴巴失敗了,隻要這幫人在,想做什麼一定能成功!”“我們可以輸掉一個產品,一個項目,但不會輸掉一個團隊!”馬雲認為:“判斷網絡公司好壞的依據有三個:第一是團隊;第二是技術;第三是觀念。一個公司是不是優秀,不要看它裏麵有多少名牌大學畢業生,而要看這幫人幹活是不是發瘋一樣,看他們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地回家。”在整整半年的時間裏,湖畔花園那套普通的住宅變得神秘莫測。那裏徹夜燈火通明,那裏總是有人進進出出,那裏總是人聲鼎沸。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激情總與夢想相伴。馬雲把激情寫進了阿裏巴巴的價值觀。他說,年輕人都有激情,但年輕人的激情來得快去得更快,持續不斷的激情才是真正值錢的激情。

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馬雲和他的團隊成功了,其實像這樣優秀的團隊還有很多。其中,QQ之父馬化騰和他的團隊也被傳為佳話。

當年相邀四位夥伴共同創業,由馬化騰出主要的啟動資金。有人想加錢、占更大的股份,馬化騰說不行,“根據我對你能力的判斷,你不適合拿更多的股份”。因為未來的潛力要和應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問題。什麼問題?拿大股的不幹事,幹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會發生。投資理財講師張雪奎對此很讚成,中國有句老話,就是:生意好做夥計難擱。團隊的利益問題、權力問題考慮在先就是打好地基。

不過,雖然主要資金由馬化騰所出,他卻自願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隻持有47.5%的股份。“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麵。”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占大股。“如果馬化騰和李彥宏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肯定出問題,同樣完蛋”。

馬化騰有個朋友,跟兩個人合夥開了家公司。不過三個人都很強勢,意見不和,下麵的人不知道聽誰的。最後收場很難看。當年創立騰訊之初,他就和四個夥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技術、業務、行政和信息部門。因為都是多年同學,彼此特長都知根知底。